玉義干 盧國享 楊紅梅
【摘要】本文闡述建筑裝飾技術專業群“2.5+0.5”人才培養模式,從建筑裝飾技術專業群人才培養要求、建筑裝飾技術專業群人才培養改革、建筑裝飾技術專業群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問題及解決策略等進行分析,旨在增強學生的專業素質,提高綜合能力。
【關鍵詞】建筑裝飾技術專業群 人才培養模式 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11-0100-04
作為技工教育建筑裝飾技術專業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以新時代要求為教學導向,不斷探索建筑裝飾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從而為廣西區域經濟發展輸出更多高質量、高品質的專業技術人才。“2.5+0.5”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將技工學校學生的學習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為期兩年半的理論知識學習以及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訓練,這一階段主要集中在學校學習;第二階段則是安排學生到一線企業進行校外實習(含認識實習和崗位實習),將所學習理論知識運用到崗位實踐中。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是目前中等職業學校采用較多的模式,它可以將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對強化中職學生的知識體系和增強他們的專業技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從建筑裝飾技術專業群人才培養要求、建筑裝飾技術專業群人才培養改革、建筑裝飾技術專業群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問題及解決策略等方面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建筑裝飾技術專業群人才培養要求
“建筑裝飾技術專業群人才培養要求”即我們需要培養什么樣的建筑裝飾技術人才,這個問題始終應該是我們進行技工教育的出發點。技工教育畢業生應該具有較強的技術技能和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因此,作為技工學校的專業教師,應從培養職業技能人才角度出發,時刻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宗旨,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校企共同制訂針對性強、滿足企業用人需求、達到企業用人標準的人才培養方案,優化教學過程,突出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更多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
(一)用人單位要求
據調查顯示,建筑裝飾技術專業群的技工學校畢業生一次就業率較高,一直穩定保持在92%以上,呈現出就業往經濟發達地區傾斜的特點。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單位主要是建筑裝飾施工企業、建筑裝飾設計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監理企業以及建設行政管理部門。通過對用人單位的調研,筆者發現企業用工情況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從員工年齡上看,企業更加傾向于聘用18歲到28歲的員工,即便這些員工是沒有相關經驗的新人;二從學歷上看,大中專院校(含技工院校)畢業生是最為集中的,較低或較高學歷的從業人員相對較少;三是從專業能力上看,企業更加傾向于接受過專業培養、專業化程度較高的技能型人才。例如,有很強的設計能力,能夠熟練地操作各種繪圖軟件;擅長管理,能夠對建筑裝飾構造及施工等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組織;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強,在必要的時候能夠用外語與外籍客戶進行溝通。除這些專業能力外,如果學生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善于從不同視角觀察問題,并能針對客戶的不同需求,尊重客戶的不同意見,同時能把握好自由發揮的度,這類人才在企業最受歡迎。
(二)教育教學要求
在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后,我們還要有針對性地改革自身的教育教學體系。近年來,建筑裝飾技術專業的學生就業前景呈現出一片良好的態勢。為了進一步提高廣西建筑材料工業技工學校(以下簡稱我校)建筑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我們廣泛調研,主動適應社會和時代對建筑專業人才的需求,優化專業結構,制訂更加貼近現實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合理利用好教材,將實踐教學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就筆者以及團隊的教學感悟來看,教師應將培養專業技術應用能力放在主要位置,在教學中不斷地讓學生了解從事這個行業的規則,培養學生愛崗敬業、認同企業文化、尊重客戶需求、具有創新意識,同時也要戒驕戒躁,尤其是不能獨斷專行、單打獨斗,要擁有團隊合作精神。
(三)人才培養標準
建筑專業對口性高,無論是學生個人成長還是教育培養方向都應該與時代要求密切相關。判斷建筑裝飾技術專業的學生是否合格,可以有以下兩個標準。
一是專業能力無短板,尤其是要能夠熟練操作各種需要用到的繪圖軟件,能夠把設計師所表達的設計方案用效果圖、平立剖圖、施工圖甚至三維動畫的形式創造性地轉換成具有實用性和審美價值的視覺成果;二是要有靈活運用的能力,例如敏銳的設計創新思維、較強的方案設計能力、與客戶溝通時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以及擁有敬業精神、強健的體魄以及組織協調能力等。
二、“2.5+0.5”人才培養的實施
技工學校一直面臨如何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滿足企業對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問題。由于我國中職教育長期實行“2+1”人才培養模式,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已根深蒂固,要改變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相對困難。可以這樣說,將“2+1”改為“2.5+0.5”遠非將數字更改一下這么簡單,更重要的是職業學校應提前做好相應的資源準備。實行“2.5+0.5”人才培養模式,意味著學生要在學校多讀半年書,這就需要技工學校解決好教學場所、師資隊伍、實訓設施設備、生活資源等方面的問題。技工學校作為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至關重要,下面結合我校“2.5+0.5”人才培養質量闡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情況。
(一)對標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夯實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我校對標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對原有課程體系進行重新設計和規劃,同時還要深入改革課程設置,優化教學內容,而這些環節的實施,則要求教師掌握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方向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每一個教學模塊的開展質量是否達標,在校期間的每一門課程都要做到有組織、有總結、有分析,進一步強化實訓的效果和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多出來的一個學期的在校學習時間,教師要多組織開展校內實踐活動,清楚掌握學生的成長狀況,給學生搭建更多的成長平臺。此外,還要利用主題班會、專業介紹會、座談會、專業知識講座以及畢業教育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有目的地引導建筑裝飾技術專業的學生更加明確就業的形勢和社會的需要。
(二)融合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注重學生職業技能培養
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是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所在,我校歷來十分重視學生的技能培養,及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將常規教學與“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融為一體,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所謂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即“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簡稱“1+X”證書制度),要求我們在培養學生時除了要重視一紙學歷證書,也要重視職業技能,單學歷證書人才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并不吃香。同樣的,建筑裝飾技術專業更加看重的是與學歷證書同等重要的個人優秀的職業素養。
(三)校企協同共建共享共育,推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不應將學歷尤其是文化課作答能力作為唯一的重要指標,而應更加看重學習本專業所具備的實踐操作能力。2020年7月,《新職業在線學習的平臺發展報告》顯示,未來5年,建筑裝飾技術裝修數字化設計專業人才缺口較大,行業需要的人才130萬左右,根據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現狀,技工學校要深化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充分利用企業做好0.5年的校外實踐安排,加大2.5年的實踐教學安排,仿真模擬學生正式工作之后甚至是實習階段可能會面臨的各種困難,尤其是在企業的高要求之下,引導學生將自己在學校中習得的知識運用于操作之中。在這個過程中,學校也要鍛煉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有目的地讓學生掌握未來工作需要運用的技能,同時還可以多為學生引路。例如告訴學生某些繪圖軟件的學習教程,讓有心且學有余力的學生能夠學得更好;還可以舉辦各種技能大賽,通過競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引領學生前進。
(四)改革傳統人才培養模式,規范校外實習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將人才培養模式由“2+1”改為“2.5+0.5”,更符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律。我國技工學校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其中學校教育主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校外實習以實踐技能訓練為主。由“2+1”改為“2.5+0.5”,既有利于夯實學生的科學文化和專業基礎,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更多有知識、懂技術、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又有利于規范職業教育校外實習,將實習環節更好地與學校教學環節有機地銜接起來。
三、“2.5+0.5”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效果
明確用人單位需求后,學校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有針對性地對建筑裝飾技術專業群“2.5+0.5”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完善。在不斷地改進過程中,我校建筑裝飾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也達到了一定的標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在經過“2.5+0.5”模式之后,學生在校期間已經初步接觸了實訓工作,再經過1個學期的實習,專業能力更強。可以這樣說,這部分學生比在“2+1”模式培養下的學生犯錯成本更低,他們在學校后期的培訓中已經提前規避了一些低級的錯誤,未來的從業之路相對來說會比較順利。在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綜合能力更強,對母校的認同感也更為強烈,整體素質較高。
(二)學生技能水平提高
經過“2.5+0.5”人才培養模式的培養,學生所具備的技能水平總體上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主要表現在:首先是專業知識學習到位,對建筑裝飾技術專業應該遵循的原則了解較為清楚;其次是專業技能掌握到位,主要是空間設計類軟件、建模類軟件的熟練操作,尤其是Photoshop、3ds Max、AutoCAD設計軟件等;最后是職業操守較好,通過學校各方面的教育和指導,學生能夠愛崗敬業,并且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
(三)用人單位高度評價
目前我校開展的0.5年實踐課程主要是訂單式培養,與合作用人單位共同培養學生,同時也有一部分學生自主選擇相關的實習單位。通過與這些單位溝通,我們發現用人單位能夠很好地遵守合作章程,為我校的學生提供專業對口的實訓崗位,而用人單位對我校學生的評價總體上是比較好的,學生基本上能夠獨立地完成用人單位安排的各項工作,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部分實習表現突出的學生已經提前簽訂就業協議。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用人單位不太愿意在培訓新員工上花費太多精力,而是迫切需要專業能力與專業素質強的員工,經過“2.5+0.5”模式培養,我校的學生基本上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
綜上所述,建筑裝飾技術專業“2.5+0.5”人才培養模式是符合我國技工教育實際需要的,在這種培養模式下,用人單位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們的教學起到了導向作用,學校根據社會需求及時調整教學流程,不斷加大校企合作和社會服務力度,各種實踐條件不斷完善,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了一批批深受用人單位喜愛的學生。不過,在“2.5+0.5”人才培養模式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在課程學時方面,需要重點突出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而部分學校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在這種課程體系下學生的專業技能得不到應有的發展;部分職業學校開設的公共課程種類繁多,而且每一門課程的課時都被均等化,使得專業課程的重要性難以顯現,也不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二是在課程設置方面,在部分課程的內容設置上安排了一些難度較大的教學內容,甚至有些都已超出了中職學生的接受能力范圍。為了讓學生學有所獲,教師在課程教學時只能進行淺層講解,使學生不至于完全游離于知識之外,但很多學生對教材中的知識點還是不知甚解,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此外,還有少數學校在基礎夯實階段和實踐操作階段的教學劃分不夠明確。例如部分學校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安排在第一、二個學期,使得剛剛進入技工學校的學生感到迷茫,也很難充分理解相關的專業知識。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將不斷探索,繼續完善建筑裝飾技術專業群“2.5+0.5”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馬國強.高職建筑裝飾技術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綠色環保建材,2018(12).
[2]李蔚.上海市建設行業“十三五”期間建筑裝飾技術專業技能型人才策略探析[J].居業,2019(3).
[3]鄭欽晶.中職建筑裝飾技術專業實訓課程“搭積木”式項目化教學法研究[J].中國培訓,2019(9).
[4]喬芳.高職建筑裝飾技術專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探析[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9(8).
[5]伍忠慶.“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職建筑裝飾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就業與保障,2021(1).
[6]杜贇.“三位一體”的中職建筑裝飾技術專業教學模式探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12).
[7]湯斌,于淑莉.試論建設職業教育名師工作室的價值及作用:以吉林第一中等專業學校為例[J].中國培訓,2016(6).
注:本文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西技工教育“十三五”期間第二批立項科研課題(經費自籌類)“建筑裝飾技術專業基于‘2.5+0.5’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2019JGY45)、第二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課題研究項目(YB2021060205)、廣西職業教育建筑裝飾技術專業群發展研究基地項目(桂教職成〔2018〕37號)(主持人:陳良)、廣西中等職業學校建筑裝飾技術品牌專業群建設項目(桂教職成〔2020〕8號)(主持人:陳良)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玉義干,講師,研究方向為建筑裝飾技術專業群課程教學;盧國享,副教授、工藝美術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建筑裝飾技術專業群課程教學;楊紅梅,女,碩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為人工智能、教育管理、信息技術。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