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以稅收管理課程為切入點,結合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和當前的教學局限,研究情景式教學法在稅收專業教學中的應用實踐。情景式教學法秉承全面性、典型性和貫穿性原則,以典型任務為導向,創設若干符合稅收管理課程特點和稅收專業行業技能的現實教學情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素質與綜合能力,實現了教學相長。最后,文章針對情景式教學法的特征與教學要求,提出加強“雙師型”師資梯隊建設、加強教輔材料與案例庫建設以及注重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等有效推進稅收專業教學改革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情景式教學;情景設置;稅收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14-0082-04
在稅收專業教學過程中,稅收管理作為一門兼具理論性、政策性和實踐性的專業課程,承載著將理論轉化為實踐、與現實稅收實務相銜接的使命。該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掌握稅務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使學生掌握稅務管理每個環節和崗位的工作內容、程序與方法,著重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然而,目前該課程仍采用相對傳統的教學模式,未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缺乏科學化與前沿化的教學體系。情景式教學法具有問題引導性、學生主體性、教師啟發性等特點,具有解決稅收管理課程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可行性。因此,本研究將以稅收管理課程為切入點,研究情景式教學法在稅收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一、情景式教學法在稅收管理課程中的應用背景
(一)稅收管理課程的特點
稅收管理是一門兼具理論性、政策性、實踐性的專業課程,該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掌握稅務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熟悉稅務管理的流程,重點使學生掌握稅務管理每個環節和崗位的工作內容、程序與方法;使學生牢固樹立稅收法治觀念及現代稅務管理理念,在提高專業素質的同時,著重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對現實稅務管理工作的觀察分析、判斷和處理能力。稅收管理課程內容設置包括現代稅收管理的內涵、體制、機制、征納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等基礎理論,以及以稅收征管法為主要依據的稅收基礎管理、稅款征收管理、稅收風險管理、稅收違法調查、稅務爭議處理等重要內容。
稅收管理的課程特點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設計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強調理論學習,也要注重實踐教學,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檢驗既有的理論知識。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結合課程特征、教學目標、教材內容等因素綜合進行考量。
(二)當前稅收管理課程教學的局限
1. 教學內容與征管實踐相脫節,教輔材料相對滯后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稅收征管制度在與時俱進;稅務信息系統也在不斷更新,如金稅三期系統、電子稅務局等,各系統模塊與功能處于不斷更新與完善中,而現有的教輔材料和教學內容相對陳舊和滯后,與社會最新動態脫節。比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現在更多的企業在電子稅務局門戶上完成申報納稅,為與現實相結合,在教材納稅申報模塊應重點介紹電子稅務局的模塊與功能,并進行實際操作演示。然而現有教材并未在納稅申報模塊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補充更新,缺乏時效性與實踐性,教學內容與現實情況不符,不能為學生未來的就業提供具有針對性且有效的指導。
2. 傳統課堂講授法導致實踐教學難以深入
傳統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講授法在理論教學、傳授知識點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然而在稅收管理這類實務性較強的課程里,講授法只能給學生講授關于稅收征管等方面的實操性理論知識,而無法傳遞實踐性、可操作性的內容,容易使學生陷入“道理都懂,但不知道如何做”的尷尬境地,導致學生缺乏稅收征管方面的實操能力,與社會相關行業的就業需求相脫節[1]。
3. 教學效果不佳,考核方式單一
有些任課教師對稅收管理理論知識掌握扎實,課程講授經驗豐富,能較好地傳遞稅收管理中的理論知識,然而,部分教師的稅收管理實務操作能力卻相對欠缺,對稅收征管相關制度和法律條文并不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在給學生講解的過程中,僅僅注重理論知識的傳達,忽略了對學生實務能力的培養。甚至對操作性很強的知識點,任課教師也似懂非懂。
稅收管理課程的考核一般以閉卷考試為主,考試成績占70%左右的比重,平時成績占30%左右的比重,而平時成績主要以出勤率和課后作業為主。不可否認的是,筆試考核方式的優勢在于能夠很好地考查學生對課本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然而卻未能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進行考核。相對應地,由于期末考核方式中忽略了對學生實操應用能力的考察,致使學生不重視自身實務能力的鍛煉和培養,最后學生空有一肚子理論知識,成為“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三)情景式教學法的特點與優勢
情景式教學法是從案例分析法中派生出來的一種極具實踐操作性的教學方法[2],即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基于現實生活中的場景進行演繹,身臨其境地感受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及其背后的思維方式,從而切實融入課程,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的[3]。情景教學法不同于其他的教學方法,打破了傳統課堂上以教師講授為主、由教師主導課堂的做法,突破學生單純進行理論學習的局限,將現實中稅收征管所涉及的多種場景搬至課堂,以學生參與為主,在情景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稅收征管相關法律法規及征管程序等內容的學習不再局限于死記硬背,而是在情景實踐中感受和體驗,將理論知識應用于特定的情景中,在場景演繹的過程中更深刻地領會理論知識。情景式教學法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從而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課程內容的學習,并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
二、情景式教學法在稅收管理課程中的應用實踐
(一)稅收管理課程中情景式教學的設計原則
全面性原則。在符合課時要求的前提下,教師應盡可能多地設置真實具體的教學情景,可以每章設置一個教學情景,將本章的各小節內容都涵蓋到一個教學情景里,既保證了教學內容的全面性,也幫助學生更好地將本章知識點串聯起來,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
典型性原則。教師設計的教學情景應對現實工作情景和任務進行歸納,選取具有代表意義的典型工作情景和任務,比如在講授納稅申報時,關于納稅申報的方式包括直接申報、郵寄申報、數據電文申報和簡易申報與簡并征期等方式,在現代電子數據技術和計算機網絡被廣泛應用的背景下,作為企業辦稅員更常見地是通過電子稅務局進行申報納稅,故可以數據電文申報設置一個教學情景,具體包括登錄電子稅務局、各稅種的納稅申報表填報以及零申報等情形,讓學生在掌握納稅申報方式的同時,增強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
貫穿性原則。若干教學情景之間并非完全單獨存在,而是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如對于一個新辦企業而言,最初需要進行稅務登記,在正式經營后,企業需處理賬簿與憑證管理、發票管理以及納稅申報等事項;在申報納稅之后,面臨稅款繳納,相對應的是稅務機關的稅款征收、對企業進行納稅風險評估等;當企業未依法納稅時,將會面臨稅務部門的稅務稽查;當企業對稅務機關做出的判決不滿時,可以進行稅務行政復議和稅務行政訴訟等等。以上內容都會體現在稅收管理課程中,因此有必要將各個教學情景按照一定的邏輯串聯,做到融會貫通。
(二)稅收管理若干教學情景設置
秉承以上教學設計原則,本研究針對稅收管理課程設計若干教學情景,具體見表1。
(三)情景式教學法的評價體系構建及應用效果
1. 評價體系構建
稅收管理是一門偏實務性的課程,將情景式教學法應用于課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理論知識并將其運用于實踐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相應地,對學生的考核方式應從“重理論、輕實踐”轉變為理論與實踐并重,期末考試和課堂展示各占50%比重。對于課堂展示的考核,任課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表現分為三個檔次,小組成員表演順暢、運用稅收征管法律法規準確、實踐程序無誤、表現出色,則被評為優秀;小組成員基本完成案例的展示、表演過程基本無誤、但熟練度有待提高,被評為中等;小組成員基本完成任務,但展示內容較為單一、表演不自然,對部分政策法規的運用偶爾出現差錯,為鼓勵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被評為合格。具體到每位學生的成績認定,按照每個學生在各自所在小組的貢獻度排序,排序越靠前,得分越高。
2. 應用效果
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傳統課堂講授法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處于不斷輸出的狀態,而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不僅使學生缺乏深入了解課程知識的主動性,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實務操作技能。情景式教學法改變了以往“填鴨式”的授課方式,通過案例展示和情景演繹,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領悟,取代了以往對于純理論知識的死記硬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激發了課堂活力。通過情景式教學,學生可以在完成既定實操任務的基礎上,強化對專業知識的認知。
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素質與綜合能力。情景式教學有助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課堂展示要求每位學生對于呈現的案例都有深入的理解,在情景演繹過程中會涉及稅收征管相關法律法規以及稅收征管程序相關知識點,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同時,學生基于案例分析在情景演繹中通過實踐又會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領會。此外,情景式教學是以小組為學習單位,完成案例展示和情景演繹需要小組不同成員之間的分工與協作,增強了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
實現教學相長。基于案例分析的情景式教學法對任課教師的專業素質與綜合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方面,任課教師必須持續跟蹤當下稅收征管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稅務信息系統的變化,為學生講授最前沿的內容;稅收管理案例也要體現典型性和時效性,教師盡可能采用當前的熱點作為案例素材,讓學生了解當下稅務部門和企業的實際操作實踐。另一方面,情景式教學對任課教師的實踐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教師可以通過進入稅務師事務所或稅務機關等機構進行掛職鍛煉,在掛職鍛煉的過程中通過接觸真實的案例、從事真正的稅收征管工作來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專業素質。此外,情景式教學也會促進教師課堂組織能力的提升,一些學生新穎的觀點或建議都會“倒逼”教師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三、提升稅收管理情景式教學的質量保障
(一)加強“雙師型”師資梯隊建設
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直接決定了課程教學質量的高低,當下很多承擔稅收管理課程的年輕博士對于實務經驗相對匱乏。因此,為提升任課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加強師資培訓,邀請校內外名師開展培訓講座或將教師送出去進行培訓;學院可推行“傳、幫、帶”的師資團隊建設,即對于剛加入教學團隊的新老師,可安排一名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實務工作經驗的教師進行“傳、幫、帶”,向新老師傳授稅收管理的教學經驗,幫助其課程方案、授課PPT、教學評價體系的建設;同時,以校企合作為依托,一方面,引入校外兼職教師、稅務相關部門和企業專家來校授課,另一方面,安排實踐經驗不足的教師到稅務機關、稅務師事務所等相關部門進行掛職鍛煉[4]。
(二)加強教輔材料與案例庫建設
在教學改革過程中,要注重教輔材料建設,通過采用大數據、云平臺、互動軟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實施混合式教學架構,豐富、完善教學體系和教學形式,充分利用MOOC、SPOC等平臺的豐富學習資源,同時強化學生的互動交流;借助云平臺和大數據分析,結合線上平臺與線下教學[5]。在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及時了解補充新的法律法規,讓學生掌握最前沿的稅收管理知識與實踐技能。加強案例庫建設,建設綜合性、網絡化的稅收管理案例教學實驗室,條件允許的高校可以單獨承辦案例庫的建設,條件不足的高校可以合作共建[6]。
(三)注重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
開發校內外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實訓和實踐的環境場所,是提升學生實務操作能力、培養全能型人才的重要條件和保障。校內實訓基地指的是稅收實務實訓的場所,包括實訓軟件的購置、實訓環境的建設,實訓環境可以結合現實情景,按照稅務端和企業端來設置,并配置稅收管理課程教學軟件,為學生創造課程理論學習和實務情景模擬的條件。校外實訓基地主要滿足專業實習和暑期社會實踐的需要,在建設校外實訓基地時要避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加強校企合作共建,真正發揮實訓基地應有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陶昭華,吳強. 《稅收管理》課程的教學探討[J]. 財會學習,2018(35):211-212.
[2] 李瑋. 情景模擬教學法對管理學教學的啟示[J]. 教育探索,2008(07):63-64.
[3] 范辰辰. 情景模擬教學法在稅收專業案例教學中的應用[J]. 大學教育,2020(08):132-134.
[4] 陳曉紅. 基于崗位職業能力“稅收實務”課程建設的創新實踐[J]. 教育與職業,2013(33):158-159.
[5] 李華,楊曉靜. 學生能力提升目標下的“稅務管理”課程教學探索[J]. 中國大學教學,2021(Z1):63-68.
[6] 楊森平. 高等院校財經專業稅務管理課程案例教學實踐探究[J]. 商場現代化,2011(04):155-156.
(薦稿人:孫正杰,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
基金項目:南京財經大學校級教學改革課題“情景式教學法在《稅收管理》課程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編號:JG21501);2019年度南京財經大學教學成果培育項目“適應高質量發展需求的財政學人才培養定位和模塊式培養”(項目編號:JXCG1902)。
作者簡介:高玉胭(1991—),女,博士,南京財經大學財政與稅務學院、經濟管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南京財經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稅收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