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婧
摘要:陶藝是一種生活化且富有鮮明個性的藝術。隨著新課程的實施,陶藝教學活動在課堂中出現,它在推進學校素質教育方面有其獨特的地位和作用,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認識和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陶藝教學是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的好場所,是進行審美教育、創新教育和動手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方式。因此陶藝教學在學生的素質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論文就此展開淺析與探討。
關鍵詞:素質教育;因材施教;個性;創新
正文:
在2000年教育部頒發的《九年制義務全日制小學美術教學大綱(修訂版)》中指出:“有條件的學校可增加陶藝的教學內容”。隨著陶藝教育的不斷推廣和普及,陶藝教育的價值日趨顯著,教學證明,陶藝教育是素質教育非常有效的載體之一。陶藝教育能開發人的大腦;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想象能力;并能拓展創造性思維;同時它使學生找到了發展個性、開發潛能、實現自我的天地。
陶藝創作是主觀的、動態的、擴展的、想象的和多向的模式,既有平面的、立體的,又有具象的、抽象的,也有綜合的、多元材質合成的……它是集繪畫、色彩、雕塑造型于一體的綜合藝術,它的特殊性決定了不能用單一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美國著名的美術教育家羅恩菲德曾經指出:“教師的目標是激發更多的思想,擴大參照框架,以便使兒童的經驗變得更精確復雜。要做到這一點只有向學生提供更多的仔細觀察的機會,并能用發展新觀念和觀察能力的方式啟發他們,而只用一種機械的方式指導他們畫畫是達不到目的的。”他的觀點表明了用單一的美術教學形式是達不到這一目標和目的的。現代陶藝課程是學校開展素質教育既結合實際又行之有效的形式之一,在各類學校開設現代陶藝課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本文是我在陶藝教學工作中的一些經驗,把陶藝課程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總結如下幾點:
一、陶冶情操,提高藝術修養
現代陶藝的創作不拘泥于形式,提倡個人觀念的張揚。在這樣的審美條件下,個人的藝術觀念在陶藝創作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審美能力。在制陶過程中,每一個過程都凝聚了藝術創作者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在不知不覺中個人的藝術修養得到了升華。現代陶藝的造型是提高藝術修養的基礎,陶藝的釉色經過燒制會出現萬紫千紅令人驚嘆的窯變色彩。
二、豐富課余生活,激發對生活的熱愛
盡管陶藝以表現藝術觀念為主要表現內容,但也有一些以提高人們的生活環境品位,增加藝術情調,展現個人審美觀點為目的的現代陶藝裝飾著我們的生活環境。例如極具個性的餐飲器具、燈具、花器以及觀賞類陳設用陶藝,我們一般稱之為生活陶藝。在創作生活陶藝時,首先要對生活進行再研究、再發現才能找到靈感,只有感受才能有感悟,只有感悟才是不竭的創作源泉。在生活陶藝創作過程中,學生們會重新發現生活之美,對生活的熱愛由此而生,對生活的觀察也變得越來越細致,課余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三、鍛煉思維創造力
可以說,陶藝創作最能反映作者的性格和愛好,流露心中的情緒,發揮創作天賦,傳達藝術觀念。現代陶藝源于傳統陶瓷藝術,在充分利用傳統技藝與特色的基礎上,融入新時期的藝術觀念,充分發揮陶瓷藝術深邃的藝術語言,發掘陶瓷藝術的潛力,拓展陶瓷藝術的表現領域。制陶是通過泥土材料利用雙手表達個人的精神情感的過程,因此,制陶實際上是鍛煉思考能力的最好手段之一,是提高藝術創作思維的有效途徑。粘土的可塑性盡管比較強,但要將濕濕的粘土做成空間立體藝術作品還是比較難的。這就需要創作者積極開動腦筋,尋找解決辦法,將腦海中的設計稿演變成現實的三維立體形態。有時在創作過程中會有驚人的偶然效果,激發了創作靈感,使作品進一步完善,達到意想不到的藝術表現力。
四、提高動手能力
陶藝制作是手和心的結合,是最能提高動手能力的一種藝術創作方式。作者通過揉泥、搓制泥條、手拉坯、泥塑、卷泥片、上釉、燒成等工藝的訓練,使雙手得到了極大鍛煉,使身心得到完美的統一。現代陶藝的制作方法體現了作者對泥料性質、成型技法和藝術形態的掌握程度,是藝術設計能力的集中體現。完整的創作思路需要適當而熟練的創作技法和表現手法來體現,因此,雙手在這里就是創作者的思想和靈魂、個人藝術觀念能否完整表現的關鍵。
五、提高立體造型能力
陶藝的造型豐富多彩,個性魅力突出。現代陶藝的造型在保持傳統陶瓷藝術古典韻味的同時,極大地拓展了造型領域的表現力。現代陶藝減弱了理性的思維,造型因感性而變,隨觀念而生。古典造型也會在現代陶藝中經常出現,但已經基本喪失了傳統語言,被作者賦予了不同的藝術內涵。現代陶藝的造型無奇不有,生活中能見到的物品都是創作的素材。于是你能在現代陶藝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發現自己的感情流露,尋找到自己的內心獨白。現代陶藝的造型也有詼諧的一面,讓人們在緊張的工作之余有一個放松心情的途徑。
六、易于傳達藝術觀念
陶藝已經成為現代人的精神寓所,是創作主體充分發揮想象進行藝術創作的載體。現代陶藝以陶泥作為它的物質載體,體現的是一種現代的文化藝術精神。它主張自由創造和個性發揮,既使有些作品仍然保留著容器的形態,也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瓶瓶罐罐”,而是藝術家個體面對心靈的藝術創造。因此,陶藝成了創作者藝術觀念直接表露的平臺,而陶藝手工制作的特點和邊做邊修改的形式可將藝術靈感火花及時地展現出來,是名符其實的“偶發藝術”,這是其他藝術形式難以比擬的。
七、開拓藝術設計的多種途徑
在遠古時期,陶瓷物品在很多情況下僅僅作為日用品或者是明器使用,在其他領域很難看到它的影子。現代藝術將陶瓷這一材料推到了公眾面前,使其煥發出了生機。粘土的優越性使其具有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優勢,成為許多藝術創作者的首選材料。例如,首飾設計、工業設計、公共設施設計、裝飾繪畫、裝置藝術、公共藝術、建筑藝術等諸多領域都已經開始充分利用陶瓷的性能和特點進行創作與裝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拓展了陶瓷藝術的表現領域,又開拓了藝術設計的多種途徑。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欣賞水平的不斷提高,陶瓷材料會在更多的領域表現出它的勃勃生機。
八、總結
實踐證明,陶藝教育的價值很高,在藝術教育中,陶藝教育更能開發人的大腦,動手動腦、寓教于樂,能創造一種輕松活潑、主動探索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求知欲。它使學生找到了發展個性、開發潛能、實現自我的天地,并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學生還能在創造過程中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受學生的喜愛。陶藝教育內涵豐富,涉及到文化、藝術、歷史、數學、物理、化學等多種學科,是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非智力因素、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以及對推進以德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有特殊作用的課題之一,適應了新世紀對人才培養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陶藝》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中央教科所課程教材研究中心編
[2]《說陶論藝》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楊永善? 著
[3]《藝術課程標準解讀》 教育部基教司藝標組 編
[4]《中國現代陶藝家》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 顏新元? 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