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
摘 要:何謂“核心素養?”簡而言之,即,既有利于幫助小學生理解、參透現階段數學知識,又有助于小學生未來成長、發展的各項思維能力。為了培養小學生空間觀念、推理能力以及運算能力的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師則可以將教育的角度延展至課外實踐作業的創設當中,讓小學生們以課外模擬演練的形式進行學習,并在這一過程當中,逐步養成、具備各項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課外實踐作業;教師
國家教育領域發展速度的日漸加快,使得諸多新式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出現在廣大教師群體的視線當中,對傳統教育工作帶來巨大沖擊的同時,又對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標準的教育要求。以下,筆者將結合自身多年實際教學工作的經驗,簡要分析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外實踐作業中培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以供相關人士參考取用。
一、游戲化設計,助力空間觀念素養的培育
小學時段的學生對游戲項目有著極強的親近感,他們在做游戲時,不僅享有著靈動的思維,并且還具備著充沛的動力。教師在設計課外實踐作業時,便可立足于此,讓小學生以做游戲的形式進行學習,并在這一過程當中,逐步養成小學生的空間觀念素養。
例如,教師在設計“確定位置”這一課程的作業時,可以選用“看圖尋寶”的游戲作為載體。該項游戲主要是指,教師基于課程主旨,將生活實景帶入其中,并圍繞于此制作空間方位圖,而后,讓小學生們根據“寶圖”的指引,到既定位置找尋“寶物”。亦或者, 教師可以轉變角度,將班級小學生劃分為兩個小組,一方根據校園周邊的空間位置,自主收集“尋寶圖”,另一方則結合圖畫指示的空間位置,前去探索。在制圖與“尋寶”的環節中,教師則需要肩負起監督與指導的責任,其一旨在保障課外實踐作業的有效性,其二旨在保障課外實踐演練的安全性。教師選取游戲化的方式設計課外實踐作業,既提升了小學生對“位置”知識的認知,又培養了小學生在生活中發掘數學知識的技能,進而在生活游戲的演練中,使小學生真正具備了空間觀念這一核心素養。
二、合作化設計,助力推理能力素養的培育
在以往的作業設計中,教師多讓小學生以“個體”的形式進行學習,這一方法的運用,雖然能夠強化小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但卻難以讓小學生對其產生更具深度的理解。為了有效規避這一問題,教師在設計課外實踐作業時,便可基于“合作”的角度進行展開,讓小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鞏固與練習,并在這一過程當中,逐步養成小學生的推理能力素養。
例如,教師在設計“可能性”相關知識的課后作業時,可以以4人為限,讓小學生們自行組成互動學習小組。在布置作業時,教師可以為各個小組分發一枚硬幣,讓小學生們進行投擲,記錄出現正面、反面的次數,并計算兩面出現的可能性。而后,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們猜測投擲30次、50次、100次后正、反面出現的可能性。最后,小學生們便可根據的結果,推理出硬幣投擲次數越多,正面、反面出現的概率就越趨近于百分之五十。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將投擲硬幣轉變為投擲四面篩子、六面篩子,抽取撲克牌等,并讓小學生自主計算、推理可能出現某一面、抽到某一張牌的可能性。教師以小組為單位設計課外實踐作業,既有利于鍛煉小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還有利于深化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進而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讓小學生真正具備了推理能力這一核心素養。
三、實踐化設計,助力運算能力素養的培育
運算能力是最基本又最實用的核心素養,它通常作用于小學生使用計算知識、計算機能,解決運算題目的過程。為了培養小學生這一核心素養,教師則可以基于實踐的角度,設計生活實踐的作業,讓小學生在模擬與演練的過程中,具備這一素養,掌握素養的“應用”方法。
例如,教師在設計“運算”相關課程的作業時,可以利用周末、節假日的時間,帶領小學生前往校園附近的超市、商場等場所,進行實地模擬演練。實踐項目開始前,教師同樣可以將小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而后,再設定要求,讓小學生圍繞于此進行練習。如,A小組的實踐要求是“在超市中找尋7件商品,且商品總價格相加等于95元?!盉小組的實踐要求是“在超市中找尋3件以上的商品,且商品之間的價格存在固定的倍數關系(如,鋼筆5元一支,墨水10元一瓶,鐵鍋20元一個,每兩件商品價格皆是2倍的關系)?!苯處熞陨顚嵺`的形式設計作業,既充實了小學生的學習生活,又夯實了小學生的知識功底,進而在生活演練的環節中,切實養成了小學生運算能力這一核心素養。
總而言之,小學生數學教師借助課外實踐作業創設的方式來培養小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既改善了小學生的課后鞏固體驗,又促進了小學生學習素質的成長,進而,推動了小學數學多元教學模式、全面鞏固體系的構建進程。
參考文獻
[1]歐國生. 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有效作業設計分析[J]. 下一代,2021(11):34-36.
[2]姜悅. 小學數學校本作業設計中核心素養培養研究分析[J]. 語文課內外,2021(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