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摘要:學校是學生發展的主要場所,要大力推進“雙減”工作,提升教學質量,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所謂的減輕學習負擔并不是要老師降低教學質量,相反要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在“雙減”背景下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基礎上,提出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有效教學,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雙減”;有效教學;策略
前言
從過去到現在來看,數學學科都在小學學校教育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小學數學教育中存在許多問題,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都嚴重不足,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小學數學教育的長遠發展,對教育工作者來說,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隨著時代的改變,在“雙減”政策有效落地推進以后,學校和家庭教育觀念都有所改變,學校教師也更加注重學生的教學質量。數學教師們對于數學學科的發展也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期望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一、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1.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融合,會使課堂教學變得很不一樣,對于學生的思維創新發展非常有利。這樣不但使教學簡單化,把復雜抽象化的知識變成直觀的形象,而且給學生以視、聽、觸覺等多種外在刺激,給學生更多的學習途徑。投影儀大屏幕的使用豐富了學生的直觀感知知識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能獲得更加開闊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創造力。舉例來說,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時,為了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定義、性質和用法,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各類長方形和正方形,讓學生更直觀認識和了解這類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進行小組分組討論,但不是學生自由分組,交給電腦技術進行篩號分組,并且在小組討論完成后,也同樣用大屏幕滾動學生姓名的方式進行小組分享,這就像抽盲盒一樣,給予學生一種刺激感,增添課堂氛圍。
2.生活實踐活動的開展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設定“一天的收入及開支”記錄活動。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在家里各司其職,充分記錄好家庭的收支情況,最終,學生們計算一天內家庭收入和開支,讓全體同學都可以行動起來。全體學生能夠在活動中積累情感和體驗,不僅能提高學習興趣,而且能讓學生感受到與新課程改革理念相一致的數學與生活。在活動中讓學生自己設計統計表格并列舉出相關收入和支出欄目。這樣學生將會對家庭收入和支出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概念,再通過老師的引導,讓同學們分享這次活動的相關感想,同學們將體會到父母賺錢的不易,從而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二、數學作業減負增效
1.分層作業設計,體現個性化
就內容而言,分層作業設計具體是指根據學生的現狀和發展愛好,以及根據學生的需要和學習基礎來設計作業。小學數學進行作業分層增強了作業設計的可操作性,使作業設計適應素質教育的新需求,保障了優質的教育。伴隨著“雙減”政策的不斷落實,作業布置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更是為了檢驗作業能否減負增效,提高學生素質。教師應緊緊抓住教材內容,注重數學作業布置,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各種作業內容進行劃分,以提高教學效率。舉例來說,把適當的基本題型布置為學生在作業中必須完成的內容,然后再加上一些較難的題型,開放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它既能為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又能滿足較高層次學生的需要,有利于學生逐步有效地完成數學習題。
2.以學生為主體,創新作業形式
身為教育者,教師應全面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在作業設計環節創新作業形式,增加更多的學生自主探究活動,例如,數學教師可以將綜合實踐活動融入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之中。
例如,在學習“統計”相關的數學知識時,為了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這類知識,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一些與我們的生活相關的數學小任務。比如,課下統計一下班級學生平常放學回家的活動情況、班級同學最喜歡看的電視類型是什么以及學生小區附近超市飲料的銷售情況等等,然后自己制作一個統計表,在第二天的課堂上進行統計結果分享。實踐性作業能提高學生完成數學作業的效果,實現理想作業設計的目標。讓學生知道生活充滿了數學,可以將數學映射到生活中,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感受數學的價值與魅力,使學生有持續的學習動力。
三、提升課后服務與輔導有效性
1.維護主體地位,鼓勵提出質疑
新課改強調了輔導學生的學習要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指導,然而,在很多情況下,老師依然占據著課后育人活動的主導地位,這就造成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逐漸下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充分地表達自己對知識的懷疑,也不敢提出自己的創造性見解,長期下來,就會遺留大量的問題,最終使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因此,在“雙減”背景下的課后服務中,教師要努力改變自己在課堂上的角色,從“課堂主導者”到“引導者”,確保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由發言,自覺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見解,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拓展課后輔導類活動,提升課堂氛圍的活躍度
目前大多數老師已經在課后服務與輔導課堂上采用游戲化和實踐化的教學,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不同的教學環境下學會自主學習和探索。比如,在“位置與方向”的內容輔導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場室外活動課。在操場上畫出一張地圖,標明東南西北四個方位,邀請兩個同學進行一次有時限的闖關,一人蒙住雙眼,一人語言指導其走出迷宮。此時,同學們所掌握的位置描述知識就能在活動中得到最好的體現,這樣不僅能讓同學們掌握基本的知識,還能讓他們體會到數學的樂趣。數學教師要主動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他們在放松的環境下順利地完成課程學習。同時,教師要主動和同學們探討相關的理論知識,幫助他們鞏固和發掘新的知識,從而提高數學指導的效果。
3.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良好的課后服務離不開家校合作,因此,教師應積極促成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實現“雙減”教育政策的教育目標。對此,小學教師在課后服務的家庭教育指導中必須進行“多渠道互動”。多方位的互動是學校、班主任、教師、家長、學生共同進步的結果。父母要向學校傳達一定的教學及課后服務相關建議或要求,以促進家校共育的實施。教師要及時督促家長,鼓勵家長向學校反映建議,然后總結意見并進一步改進教育方式。小學教師在家校共育方面要及時與學生家長進行互動,也要注意運用多種方法,從多方面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共同發展。
結語
就目前來看,在“雙減”政策實行以來,教育教學質量慢慢有所改善,針對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現狀,教師改變教學策略,積極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這樣一來,學生就不會把數學變成一種負擔,他們會對數學感興趣,他們會發現學習的樂趣,這也是國家“雙減”政策實施所帶來的優勢與學科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徐蘭萍.剖析典型問題 優化解決途徑——探索小學數學減負高效教學路徑的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21(20):3.
[2]陳芳.“減負增效”背景下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0(12).
[3]董樂.淺談“雙減”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21(8):1.
[4]張玉文.高效課堂:我們的共同追求——淺談小學數學課堂如何實現減負增效[J].神州,2020(11).
[5]孔小平.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國際公關,20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