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曉珂 陳瀚哲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5-254-02
摘? 要? 運動控制是指運動員對動作進行調節或者管理的能力,即對動作的性質和動作操作進行研究。動作控制理論闡述了神經系統的控制與運動協調之間的關聯,旨在揭示人們管理個人動作行為的原理,即在這一原理下,神經系統是如何起作用的。動作控制理論包括動作程序為基礎的理論和動力模式理論兩種,本文主要從兩種理論出發,闡述動作控制的兩種理論對運動技能學習和教學的影響,從而對未來運動干預提供策略對運動者的運動表現問題進行分析,以為運動技能教學提供一定的證據支撐。
關鍵詞? 運動控制理論? 動作程序? 動力模式? 運動技能
一、引言
運動控制是指運動員對動作進行調節或者管理的能力,即對動作的性質和動作操作進行研究。動作控制理論闡述了神經系統的控制與運動協調之間的關聯,旨在揭示人們管理個人動作行為的原理,即在這一原理下,神經系統是如何起作用的。對于封閉運動技能而言,動作控制理論強調神經系統控制對于身體協調的重要性,遵從開環控制系統的理念,運動控制中心發出指令,運動效應器接受信息并做出動作,即在開環系統中,運動不受外界因素反饋的影響,它已經涵蓋了所有的必要信息,而效應器只需接受命令,完成相應動作。對于開放型技能而言,動作控制理論強調對手和周圍環境對運動技能的影響,遵從閉環控制系統的理念,認為周圍環境和運動對運動員本身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即運動控制中心的運動指令會影響運動效應器對其做出反應,這一反應同時還會影響運動控制中心。
動作控制理論包括動作程序為基礎的理論和動力模式理論兩種。本文主要從兩種理論出發,闡述動作控制的兩種理論對運動技能學習和教學的影響,從而對未來運動干預提供策略對運動者的運動表現問題進行分析,為運動技能教學提供一定的證據支撐。
二、動作程序為基礎的理論
(一)動作程序為基礎的理論對運動技能的關系
動作程序理論強調了中心控制理論,認為動作程序是一種記憶為基礎的動作表征,在此基礎上對動作進行控制。不同的運動技能有不同的動作程序,但這某一程序是固定的,有其特征,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它也不隨所要完成動作的變化而變化。施密特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般動作程序的假說,認為動作有其靈活性和適應性,這一程序提出動作程序不是某一特定的存在,而是具有相似特征的一類動作,這也就是記憶存儲的基礎。一般動作程序包含固有特征和參數兩個特征,固有特征是指該程序有其固有的特征,不隨動作的變化而變化;而參數是指技能表現的變化會影響一般動作程序的特征,因此在環境改變的情況下,運動之前應該以該程序的固有特征為基礎。例如,在完成某一包含了許多部分的運動任務時,完成任務的總時間是可以延長或者縮短的,但是各部分動作所占總共時間的比例是一定的,這就說明參數可以用總時間來表示,而固有特征就是相對時間。
(二)動作程序為基礎的理論對運動技能學習的啟示
以羽毛球為例,當人們學習羽毛球動作時,這一動作不僅要求上肢做出動作,而且要求下肢做出相應的動作,更甚上下肢的動作需要在同一時間以不同的方式進行運動,即有時間上的要求也有空間上的要求,這一動作需要經過大量的練習才得以高質量做出。在技能的學習過程中,羽毛球最常見的動作就是接收到對方的球之后進行揮拍和接球動作。揮拍是進行后續一系列動作的基礎,揮拍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后續能否接到球以及向對方接球能否成功。身體協調控制不當,揮拍稍有失誤會造成在接球和接球的角度出現偏差、身體用力不當等一系列問題。
在動作學習中要重視神經系統存儲的動作表征的重要作用。在運動技能學習時,對連續動作的平衡控制借助于動作程序的形成與控制。所以在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要學會對動作技能一般特征和特殊特征的掌握,主要是掌握動作的固有特征,形成動作程序。
(三)動作程序為基礎的理論對運動技能教學的啟示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羽毛球的揮拍和接球進行分解練習。揮拍過程中,揮拍的角度、力度、高度等都十分重要,這三者不僅影響自身的發揮水平,也非常影響對手的表現。揮拍的角度要依靠手臂的角度來執行,角度會影響是否打到了對方的場地中,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應該注重訓練者手臂的方向;揮拍的力度也很重要,角度正確能打到對方界限內,力度過大有可能會打向場外,力度太小,可能會使球保留在自己場內,因此教師應該注重訓練隊員們的力度控制能力;揮拍的高度會影響隊員身體協調的控制情況,身體控制好壞對后續的接球至關重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揮拍的角度、力度和高度等問題,控制好身體各部位的協調性,做好揮拍動作。除了揮拍動作之外,接球也十分重要,甚至被認為是該技能的關鍵之處。接球和揮拍既有聯系也有區別,揮拍會影響接球,可以說揮拍是接球的基礎,接球就是揮拍的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接球需要注重對不同方向和遠近的羽毛球進行擊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分解練習,訓練隊員掌握不同方向和遠近羽毛球的接球動作,重復練習。
羽毛球既是一個完整的動作,又是一個分段的動作。所以在練習過程中,可以把羽毛球分為發球、揮拍,接球三個大部分,先對其進行三個階段的教學,對三部分進行分段教學,把每個部分重復練習,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技能知識,然后將三部分進行完整練習,再次進行完整的重復練習。反之亦然,可以先進行整體練習,能進行正常的接發球。等掌握的水平接近大眾的水平時,再進行分階段加強練習(同上面的分階段一樣),由于有了前期的一些練習,此時分階段練習可能相對輕松,但也有可能之前的練習會產生副作用。分階段練習結束,在進行完整法練習。根據訓練者自身的特征,對羽毛球進行分解法或者完整法進行教學。
三、動力模式理論(動力系統理論)
(一)動力模式理論與運動技能的關系
動力模式理論認為,人們對運動的控制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涉及多個學科的知識,認為動作控制不遵循以往行為那種持續的、線性的關系,動作行為在時間上的改變是突然變化的,即當增加一個變量或者減少一個變量時,動作本身的協調模式也就會發生變化。動力模式理論強調環境等外界刺激信號的影響以及軀干和肢體的動態特征。此外,該動力模式理論強調神經系統對特定功能性肌肉和關節配合的控制,即個體會通過練習或著經驗等使動作達熟練,以使動作協調。在協調模式下,自組織充當特定的控制參量值以及環境條件而發貨作用,在某一協調運動狀態下(吸引子是穩定的),如果受到外界刺激或者自身的影響這種協調運動狀態就會被打亂,吸引子失衡,這時就會出現另外一種協調模式狀態,而吸引子又會重新達到平衡狀態。
(二)動力模式理論對運動技能學習的啟示
通過動力模式理論的觀點,在動作學習除了要重視神經系統對動作的協調控制之外,還要重視任務以及環境的作用。當環境中出現條件特征時,機體根據調整特征作出身體協調的動作行為。平衡動作模式在各種運動中都非常重要,身體運動平衡控制在跑步運動中至關重要,只有保持身體平衡,才能使人體在跑步過程中抵抗住風力的作用,加快跑步速度。同樣,身體運動平衡控制在籃球投籃過程中也十分重要,在投籃跳躍過程中保持身體平衡是投籃能夠成功的關鍵點之一。比如以籃球為例,它是一項對身體協調尤為注重的運動技能,在進行投籃時,會收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運動員不僅要注意對手的攻擊,還有注意與本隊隊友的配合,在此基礎上要把球傳到自己人手里面或者直接投籃。這一過程對運動員身體的協調尤為重視,因為這關系到能否投籃成功或者能否把球投給隊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注重周圍環境對自己的影響,盡量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環境,對于一些團體活動,更要及時適應環境,適應隊友,適應對手,控制好自身身體的協調問題。
(三)動力模式理論對運動技能教學的啟示
動作控制是通過神經系統來進行調節的,在動作控制過程中不能單一考慮神經系統的作用,還應考慮任務以及環境信息對動作控制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時,不能只考慮到通過練習將動作表象存儲到學生的記憶中,還應該指導學生在不同的環境以及指令下都學會控制該動作,這一方面就要基于動力模式理論來執行。這也就是說,在運動技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特殊的條件環境,使學生能夠在條件刺激的條件下完成并平衡動作,且可以多次改變環境中的條件,使學生學會對不同的條件做出不同的動作反應,在不同環境狀態下,輕微擾亂系統后仍能恢復到平衡狀態。
四、結語
在日常學習和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兩種理論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和學習,對于動作程序為基礎的理論,運動一般動作程序表征來學習動作,提取大腦中對動作的記憶表征,使用分解法或者完整法進行教學并學習;對于運用動力模式理論,要使運動人員能夠在不同條件環境下靈活進行轉換,實現身體協調的平衡動作。根據不同運動技能選擇相應的理論依據進行教學和學習,或者根據所需將兩種理論結合起來進行應用,從而使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效果更好。
參考文獻:
[1]鄭彩壯.運動學習學科中關于運動技能分類的理論闡釋[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8(04):402-403.
[2]馮潔,張嘉敏,任杰.本體感覺的不同成分在慢速和快速運動控制中的作用[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7,32(06):514-519+540.
[3]伊向仁,鄭春梅,田吉明.基礎運動技能優化群模型與評價方法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3,35(02):68-73.
[4]鄭彩壯.運動學習學科中關于運動技能分類的理論闡釋[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8(04):402-403.
[5]孫玉堂,夏祥鶴,張桂華.運動技能學習的理論模型綜述[J].聊城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04):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