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勇 王梓喬 李偉
摘 要 運動技能學習評價是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基礎內容之一,也是運動參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三方面評價內容的載體。本文通過對一線教師的調查,對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運動技能學習評價的認識、實施、滿意度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中小學 運動技能 學習評價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體育課程標準改革以來,關于運動技能學習的評價一直是廣大基層教育工作者最為關注和擔憂的方面之一。按照傳統的評價要求,運動技能學習評價通常是遵循國家頒布的教育大綱的指導來進行操作的。由于對原有評價體系的長期依賴,基層體育教師面對新的評價理念,在體育課程評價的實施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問題或困惑。而且,隨著體育課程標準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問題和矛盾也就會越發的突出。
1教師對運動技能學習評價的認識
一線教師對運動技能學習評價在學習評價中地位的重要性有著高度一致的認可。這與課在中小學長期作為單純運動技能性教學的傳統有很大的關系。如果從該角度來看,這種運動技能學習評價集中傾向性的選擇實則是一把無形的雙刃劍。一方面,重視運動技能學習固然重要;另一方面,對運動技能的足夠重視卻因此忽略了其他領域或是運動技能領域內其他方面的學習。運動技能學習領域中的運動知識、安全意識同樣是重要的學習內容,這兩者與掌握運動技能一起,如同一架馬車的三匹馬,只有產生合力,才能奔向將學習或是運動技能的學習的評價目標。遺憾的是,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往往會厚此薄彼,而造成運動技能學習完整性的缺失。
教師對運動技能學習評價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的認識不足。興趣是學生在學習中的原動力和初始點,高漲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大有裨益,而失去興趣的運動學習就會變成被動、機械式學習,學習效果可想而知。興趣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而運動技能學習評價對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師對這兩點缺乏足夠的認識,那么,他們對運動技能的學習評價重要性的認識就有可能模糊或偏差。
2運動技能學習評價的實施
2.1評價時間以單一的期末考核居多
教師們對評價時間的安排在認識上和實際操作上有著較大的差異。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們更傾向于僅在學期結束時對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習進行評價,而對其他的評價時間的選擇則顯得很零散,尤其是在單元學習前的評價更是少有人問津。而對“評價時間”的態度上,除對實踐中操作的普遍認可外,還有較多的是對多時間點的評價設置的贊同。認識態度和實際操作的差異,也正是一線教師的困擾所在。在與教師們的談話中了解到:體育課程標準改革以來,教師們參加了若干次時間較短、內容涵蓋范圍較大的相關理論培訓,這對長期從事實踐教學的老師們來說,雖然在思想層面有了引領方向的旗幟,但在實踐層面卻缺乏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可操作性的借鑒和指導。因此,也就出現了調查中教師的主觀認識與實踐操作上的背離現象。
2.2評價方式偏重于單一的實踐考試
教師們對運動技能學習評價的方式不管是在認識上還是實際操作中,都傾向于單一的實踐考試。這與一線教師過分強調掌握運動技能在運動技能學習評價中的重要性是相互聯系的。當教師將運動技能學習評價片面的理解為運動技術的掌握或是在教學設計中過分注重掌握運動技術內容的設置時,他們在其評價方式上也自然會以相應的方式予以對接。毋庸置疑,實踐考試是對運動技術掌握程度的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評定方式。然而,運動技能學習包含的是以運動知識、運動技能和安全意識三方面為主的綜合性的課程內容的學習,對其評價方式的安排也必然要與之相適應,以不同學習內容的最優評價方式而定。這就需要將書面考核、口頭考核等多種形式與實踐考試相結合,從而完整地反映出學生運動技能學習的情況。
2.3在成績評定中,對學生進步幅度的關注少
教師對運動技能學習成績評定形式的主觀態度的選擇與實踐操作的使用有著較大的差異,且主要體現在“根據測試的結果分數評定”的選擇上。山東省的體育課程標準改革實施多年,教師對《課程標準》的思想和理念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在使用成績評定形式上也較多的在采用等級評定或是評語形式的評定;對用傳統測試得到的分數作為單一評定的最后結果,絕大多數教師從心理上表現出不能接受的態度。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們卻較少使用“給予相應的評語”,卻“違心”地大量使用著以該項作為主要手段的評定形式。究其原因,是缺乏具有多元性、可操作性的評價指標體系的現狀所造成的。在與教師交談中,經常會聽到他們對目前運動技能學習評價指標過于單一、指標體系不系統甚至缺失、評級體系亟待改善的反映。由于評價內容的單一,針對該內容的成績評定形式往往也是以簡單的分數或等級而定,加之評價時間投入上的不足和對學生了解的匱乏,教師們對于更為感性的評語式的評定形式,也就少之又少了。
2.4評價主體以單一的教師評價為主
教師們對運動技能學習評價主體有所認識和理解,除對教師評價作為主體評價的主要形式外,對學生評價(他人評價和自評)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通過學生參與評價,可以更好的調動起學生的評價興趣和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技能學習的理想認識和學習效果。但理想與現實往往保持著距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沒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對評價主體進行設計和安排,加之缺乏與評價主體相適合的評價內容,對單一的運動技術的評價自然還是要“可靠”、“經驗豐富”的任課教師作為評價的“主考官”來操作了。同時,有6人還選擇了“家長”參與評價,對該項選擇較少的原因可能是鑒于運動技能學習評價的實際操作中,對理論知識、安全意識以及運動技能指標的評定更適合在學校的環境中進行,而家長缺乏相應的評價技巧和能力,其評價的主觀性也往往會影響評價的真實性,因此對教師而言,選擇家長參與的意義不大。另外,還有4位教師選擇了“其他”選項,認為在學習評價中,還需要教育部門的相關委派人員、學校相關負責人等作為評價的參與者。對此選項人數少的原因可能是:管理部門及學校相關負責人通常是宏觀政策的制定者,占用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參與到每一門體育課程評價是不具有可操作性的,也是不現實的。
3教師對運動技能學習評價的滿意度較低
面對運動技能學習評價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其評價效果不理想也就不足為奇了。“對運動技能學習評價的效果”調查的結果表明,教師們普遍感覺評價效果不夠理想。其原因糾結于學生在運動技能學習評價中如何通過具體、可行的手段和方法獲得更好的發展和提高,如:基礎差的學生如何能夠通過努力,獲得與基礎好的學生同樣的機會去獲得高等級評定?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如何能在學習評價中有所展現?學生能否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對他人或自己進行評價?對此,調查中的教師們也一再表達了希望能夠有完整的、科學的新評價指標體系的出現。他們期待新的運動技能學習評價體系能夠有完整的評價指標,有合理的評價主體和形式的安排與設計,并希望新評價體系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運動技能學習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的改善。
4小結
通過對一線教師的調查,了解當前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運動技能學習評價在實踐操作層面的現狀,將有助于研究者對目前的中小學體育學習評價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時,研究者能夠以此為現實依據,夯實中小學體育學習評價理論研究的基礎,對其存在的問題的分析、解決更為有針對性,從而進一步促進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工作的順利實施。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運動技能學習評價研究”(14YJC890006);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一般項目(L15BTY009);2016年度遼寧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5〕206)。
參考文獻
[1] 楊文軒.關于“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修訂的思考[J].體育學刊,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