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元 李瑋 張殳
摘 要:英語是高職教育體系中的公共基礎課程,對于學生掌握公共基礎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為學生日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但是從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現狀來看,高職英語教學只是簡化版的本科英語教學,過度關注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與職業素質的培養關系不大。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和調查結果,分析了新時代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問題,并且提出了相應建議。
關鍵詞:新時代;高職英語;英語教學改革;職業素質
作者簡介:亓元(1972.04-),女,山東濟南人,山東省濟南商貿學校,中級教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李瑋(1980.02-),男,山東菏澤鄆城人,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張殳(通訊作者)(1965.06-),女,山東煙臺龍口人,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高職院校的辦學規模和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高職教育體系中,英語屬于公共基礎課程,英語教學對于學生掌握公共基礎知識具有重大作用。相較于本科教育,高職教育應當關注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在此基礎上開展學科教學。而現階段高職英語教學并未達到這一要求,對此,有必要在新時代背景下推進高職英語的教學改革。
一、高職英語教學改革背景分析
(一)新時代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新挑戰
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輸送了大量人才。隨著近年來高等教育的發展,高職教育也迅速發展。2013年,在一項針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調研中,調研人員發現高職院校畢業生和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升職率差距并不大。高職院校之所以能夠保持與本科院校相近的就業率,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高職院校的教學針對性較強。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對外經濟交流也逐漸增加,高職學生面臨著更多的對外交流情境。在此背景下,加強高職英語教學,使高職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交流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高職英語教學的新目標
高職英語教學應當與時代發展相適應,要讓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更要讓學生能夠良好地運用知識,在就業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提升學生的就業優勢。此外,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職教育教學活動需要關注學生素養的培養,借助三維教學目標,實現對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我們需要明確新時代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目標,以教學目標為指引來推動高職英語教學改革。
(三)開展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研究的意義
開展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目的是,達成高職英語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就業優勢,培養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復合型、實用型人才,并且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和進步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高職英語教學實踐活動了解到高職英語教學在教學理念、模式、內容、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且推動其優化,摸索出一條適合高職學生發展的、以職業素質為導向的新型教學途徑,是開展英語教學改革研究的重要意義。
二、高職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為了摸清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現狀,并且為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提供參考依據,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開展了校內小規模的調查活動,向學生發放調查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52份,同時與一些高職英語教師進行了面對面溝通。
(一)學生英語學習狀況及英語水平
調查發現,86%的學生對于英語科目的學習認識不全面的,認為高職院校的學生僅僅掌握專業技能即可,不需要進行英語學習,而且認為自己在日后的工作中基本接觸不到英語,英語科目的學習對自己提供不了幫助,學習英語僅僅是為了拿到相應的學分。與此相對應,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極不理想,調查顯示,只有6%的學生能夠通過英語四級考試,而且這些學生大多是在高中階段就存在明顯的偏科問題。換言之,高職英語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們的英語水平很弱。
通過調查可知,大多數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較低,54%的學生表示自己基本不學習英語,34%的學生表示自己的英語學習大多數是在看美劇或者聽英文歌的過程中進行的。換言之,學生們的英語學習興趣較低,對英語學習較為淡漠。英語學習方法方面,84%的學生采取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方法,主要依靠背單詞進行英語學習,92%的學生表示自己沒有練過聽力,88%的學生表示自己幾乎沒有在生活中用過英語,也未進行口語練習。
通過對學生英語學習狀況及學生英語水平的調查不難發現,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效果較差,學生的英語基礎、學習能力、學習興趣都很薄弱,而且在課堂授課期間難以集中注意力,缺乏與教師的積極互動。
(二)教師教學能力現狀
通過與教師的面對面溝通,以及對教師隊伍的調查,筆者了解到,高職院校中持有“雙師型”教師證的教師占比極少,大多數英語教師都是接受過系統化英語教育的碩博生,英語知識和英語理論較為牢靠,但是很少涉及高職專業的實踐,對于高職學生所需要的英語知識也不太了解,教師關注理論知識的傳授,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實踐性英語知識的講解。
此外,部分教師在課堂管理和課堂秩序維護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以便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教學問題分析
(一)觀念因素
觀念因素是影響教學活動和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下面主要從學生觀念和教師觀念兩個角度對觀念因素展開論述。
從學生觀念的角度來看,部分學生無法對自身未來的發展和英語教學形成正確的認知,尤其是無法對職業進行準確的認知定位。高職學生不了解自身所學專業的特點、行業發展情況等,職業規劃較為迷茫。
從教師觀念的角度來看,教師認為只要讓學生掌握知識即可,而沒有認識到將英語教學與各專業知識進行融合的重要性,忽視了職業素質培養的必要性,缺乏足夠的教學能力,對于英語教學缺乏全面的認知。
(二)學生因素
高職院校的生源復雜,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參差不齊。高職院校的生源主要包括高考生、特招生以及“3+2”學制升學的學生,其中,高考生大多是本科落榜學生,這些學生的學習基礎雖然不如本科生,但是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可以跟上教師的教學步伐,而特招生和“3+2”學制升學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就沒有經受過系統的英語教育,當學習難度提升、學習內容擴充的時候,自然跟不上教師的教學節奏,這就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出現斷層現象。
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學生不服從管理、對抗管理的現象時有發生,而且學生的厭學情緒較為明顯,大多數教師為了確保英語教學的順利開展,往往對課堂上睡覺、刷手機、玩手游的學生視而不見。此外,高職院校缺乏英語學習的良好氛圍,學生忽視日常的學習和提升,放縱自己,沉迷玩樂。
(三)教學設施及評價因素
不少高職院校是由中專或者職高學校合并而成,原來的學校規模較小、教學設備不足且教學資金相對不足。各院校更加重視各專業教學所需設備的引進,對于英語教學所需的語音教室、多媒體教室的投入相對不足,因此難以開展新型教學活動,教學模式也難以得到優化和豐富,導致教學活動效果不甚理想。
大多數教師都知道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不理想、英語基礎較差,因此,為了提升期末考核的通過率,大多數院校的英語試卷難度較低,考查內容也較為單一,學生只需要掌握一些較為簡單的知識便可通過英語考試,甚至有的院校向學生提供期末考試題庫,學生即便沒有進行英語學習,只需要提前做一遍題庫,也可以通過考試。英語試卷中,考核英語基礎知識的題目較多,開放性題目不足,大多數院校只進行筆試考核、聽力考核,不涉及平時作業和平時成績,還提供了補考和重修的機會,導致學生不重視英語期末考核,沒有發揮考核的督促和激勵作用,教學評價較為單一。
四、新時代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分析
(一)結合新時代要求,確定改革方向
新時代對于人才的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學活動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即強調學生的就業能力,尤其是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活動應關注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需要強化職業素質培養和學生能力培養的導向作用。
高職英語教學應當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并且發展專業技能,可以通過模塊化教學幫助學生夯實自己的基本功,堅持關注職業能力培養,將英語教學分為對話、短文、寫作、閱讀等幾個不同的模塊,并且將模塊教學與具體的應用場景相融合。例如,與短文模塊相關聯的主要場景包括個人簡歷、英文書信、英文邀請函的制作和書寫。與此同時,英語教學必須與各專業教學進行深度融合,結合不同的專業教學需求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進行深化,從而使英語教學能夠滿足學生職業發展需求。例如,在進行營銷英語口語、商務英語、旅游英語等課程的教學期間,推動英語知識與專業課程的融合。
在高校英語教學改革期間,英語教學也需要關注學生人文素養的養成,了解一些歐美國家的基本風俗和相關禮儀,包括交際禮儀、餐桌禮儀、日常交往用語、書面用語、各地俚語等等,讓學生拓寬自己視野,了解更多的文化內容。
(二)構建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英語教學體系
在傳統的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效果,教學活動是以教師為主導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必須打破這一形勢,構建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英語教學體系,關注學生能力的養成和個體的發展,尤其是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技巧,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發展,提高學生的競爭優勢和就業競爭力。
在教學期間,教師要將教學內容和崗位背景、崗位需求結合起來,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并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進行改善,鼓勵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獲取英語信息,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執行者,而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引導學生順利開展各環節的教學活動。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英語教學體系還意味著教學目標的優化,可以借鑒三維教學目標,實現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提升,并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使得各層次學生都能夠按照教學目標逐步提升自身的英語能力,樹立英語學習自信。
(三)加強教學資源及教學評價的優化
教學資源的優化主要包括三方面,分別是教學設備、教學環境和教師隊伍。從教學設備角度來看,各院校需要對自身英語教學現狀進行了解,而后為英語教學配備專業的教室和多媒體設備,提供良好的教學基礎。從教學環境角度來看,主要是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強化課堂管理,保證良好的課堂秩序,同時要加強校園環境的建設,形成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校園環境。從教師隊伍角度來看,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引進和培訓,鼓勵教師定期進入企業進行調查和實踐,鼓勵教師在崗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執教能力,進而為高職英語教學的改革提供關鍵支持。
針對教學評價,一方面要做好期末的英語科目考查,英語試題難度適中,能夠有效考查學生的英語基礎和英語水平;另一方面要引入日常考查,根據學生日常作業的完成情況,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進行深入分析,構建多樣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情況進行全面評價。
五、結語
新時代對高職英語教學提出了新要求,高職院校應當關注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明確教學方向,通過教學改革打造以學生為核心的英語教學體系,發揮教師隊伍的關鍵作用,優化教學目標與教學資源,從而實現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順利推進。
參考文獻:
[1]楊卉,陳黎明.新時代背景下高職英語教育改革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30):228-229.
[2]王珍.就業導向視角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方法探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20(20):49-50.
[3]王菡,王麗.新時代背景下高職英語教育改革研究[J].智富時代,201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