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摘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同樣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音樂教學是藝術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它對學生藝術情感的培養和全面的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音樂教學對學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合唱是一種綜合的聲樂教學。小學音樂合唱課主要是通過音樂來表現學生的思想情感,豐富他們的心靈世界,促進他們的團結和合作。本文主要針對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合唱教學進行了研究論述。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策略
前言
合唱團是一種集體演唱形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入合唱教學,可以使學生相互包容、合作,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增進友情、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但是,在合唱課教學中,有許多同學對合唱的興趣不夠,存在濫竽充數的現象。另外,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缺乏有效的創造性。為了改善小學合唱的教學質量,必須在教學手段上進行創新,以促進其整體素質的提升。
一、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作用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當今的學生是最快樂的一代,他們有著優越的物質保障和良好的教育。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學生存在著以自我為中心、不愿意和別人分享等問題,這對培養學生的品德沒有任何幫助。在合唱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正面的指導,使他們可以調整自己的歌唱風格,使他們更好地與他人合作,從而加強集體凝聚力和團隊精神。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
在小學的合唱課上,教師會教大家用不同的嗓音,高聲部、低聲部,二重唱等。這樣做不但展示了自己的價值,也是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合唱使學生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最佳的演唱水平,進而提升了自身的音樂水準。
二、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現狀
1.合唱教學的方式缺乏吸引力
目前,在音樂課堂上,合唱教學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忽略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差異,在教學方法上沒有把合唱和音樂的學習理解相結合,導致學生在合唱中進行反復地練習,不能體會到音樂的美感,不能充分地體會到音樂的文化和情感,也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
2.合唱教學的方法沒有引導性
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核心素養是其核心內容。在合唱教學中,有些老師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參與,不能正確地指導學生的情緒體驗,不能進行文化分析,不能進行自身的組織和設計。大部分學生都是跟著音樂唱歌,極大損傷了音樂學習的主動性,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調整教學方式,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策略
1. 引入樂器,提高合唱教學的樂趣
在小學音樂合唱課中,運用各種樂器,既能活躍課堂氛圍,又能讓學生感受到美妙、多樣的旋律。老師在開始學習樂器前,必須要改進自己的彈奏技術。比如,小提琴,鋼琴,電子風琴,通過樂器的演奏,加深對音準的掌握。例如《歌聲與微笑》,高音和低音常常混為一談,高音不清楚,唱不出,表現的層次和趣味,這是這支合唱所不能達到的。在電子琴的伴奏下,每當教師變換音調時,學員就會自然而然地跟著老師的節拍變化,從而使合唱順利地完成。在《我的小綿羊》合唱時,老師會要求同學們用一些簡單的樂器來進行表演。
2. 強化引導,培養學生的合唱技巧
合唱是一門基于團體協作的藝術形式。不同的聲音需要相互配合、協調、統一,以達到整體的音樂效果。要加強對合唱技術的訓練,就要重視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教會學生怎樣調整自己的呼吸。在合唱中,呼吸的改變是很關鍵的。通過學習調整呼吸、加強身體各部分的變化,可以提高合唱水平。
3.注重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小學音樂合唱課的教學,要求小學生互相合作、互相配合。合唱是一種很有助益的音樂活動。在整個合唱活動中,每個孩子都要有擔當的能力。具有協作及團隊協作能力。因此,在小學合唱課的實踐中,教師要正確地理解和把握學生的集體意識,重視集體協作的作用,積極地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意識。在小學合唱課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協作意識和責任心的培養。就拿《在卡吉德洛森林里》來說,在進行高、低兩個聲部的合唱訓練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體會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和聲的美妙,只有學生們齊心協力,才能產生不同的聲部效果,將合唱的特點發揮出來,這樣才能真正地發揮出學生們的集體協作意識和合作精神,從而實現學生合唱效果的提升。
4.注重選擇,升華合唱教學的內涵
在小學的音樂教學中,有許多美妙的音樂,其背后也有許多動人的故事。通過演奏、聆聽歌曲,可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因此,老師在選編合奏時,要給學生們創造一些有教育性、有價值的歌曲,以增強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要在廣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比如,要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就可以讓他們唱《我們美麗的祖國》,讓他們感受到歌曲中所蘊含的愛國情感。此時,學生們在歌唱時,要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祖國對我們所做的一切,這樣才能使學生們的愛國之心得到充分的激發。它既能加深對學生的學習,又能讓合唱教學更具內涵,從而有效地促進合唱教學的效果。
5.開展合唱競賽,點燃學生熱情
在傳統的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一般會把班上的同學分成不同的小組,創作出對應的曲子,反復進行合唱。但是這種合唱的教學方式很少有創意,長期下來,小學生會覺得枯燥。在心理學上,學生對合唱的興趣已經逐漸減退,這對他們的音樂合唱技能的發展和提高非常不利。因此在進行合唱教學時,教師要主動改變教學觀念,采取創造性的教學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開展獨立的研究。通過合唱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比如,音樂教師可以班級分成兩個合唱隊,由他們自己決定演唱的歌曲和演唱方式,為他們創造出自己的合唱空間。通過競賽活動,促進學生的合唱意識,通過對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性的培養,使其能夠更好地發揮合唱藝術的作用,使其能夠更好地達到合唱教學的目的。比如《媽媽之歌》,將班級分成兩組,每組都有一對學生進行合唱團,讓他們自己組織,然后在班級里進行合唱表演,然后老師會對他們進行點評,并指出他們的優缺點。
結語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合唱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和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合唱教學中,教師要正確把握其本質,將創造性的教學思想融入到合唱教學中,以提高其教學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參考文獻:
[1]劉銘.堅持多種方法并用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質量[J].北方音樂 ,2020(22):190-192.477B5136-4F05-49E9-9230-C7512FE863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