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竹
摘要:新時代的教育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素質教育,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其中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也是新時代黨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為此,我們從豐富的校外勞動資源出發,通過家庭、社會、社區的勞動主題活動,讓學生的思想認識、能力培養獲得發展,滿足學生自我價值實現和爭取社會認同的需要。幫助學生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培養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并在過程中錘煉學生的優良品格,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關鍵詞:勞動教育;家庭;社會;社區
一、順時借勢:勞動教育實施的背景和基礎
2020年3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提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勞動素養較弱是小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面對勞動任務的時候缺乏自主意識,而且,現階段小學生的勞動能力普遍不強。通過一線教育現場,我們認為把勞動教育納入學生品格培養全過程,貫通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結合,將有助于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意義深遠。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經歷“體驗——感悟——反思——體驗”的循環往復過程,才能讓學生提升勞動品格,培養關鍵能力。
二、隨時隨地:勞動教育特色實踐體驗
1、體驗在家庭,在主體參與中內化“勞動”的意識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的鞠玉翠教授說:“勞動者,在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統一的勞動中獲得自我確證。”《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指出家庭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寒假期間,我校組織開展“我是勤快巧巧虎”主題勞動活動,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根據年齡特點鼓勵孩子們圍繞勞動清單制定每天的勞動計劃自覺參與、自己動手,增長勞動技能,鼓勵孩子隨時隨地、堅持不懈進行勞動,掌握洗衣做飯整理房間等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
這份小小的親情作業,在家長和學生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學生的體驗日記中,透過他們稚嫩天真的話語,我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力量。例如,我班上有個遇事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小男孩,他在自己的體驗日記里寫到:“今天早上,我給媽媽買了她愛吃的早點,媽媽夸我是個孝順的孩子。吃了午飯后我主動提出幫媽媽洗碗,媽媽夸我是個懂事的孩子。晚上,我幫媽媽洗腳,這次媽媽什么也沒說,她摸了摸我的頭,流出了眼淚。今天是很普通的一天,但是我在一天中體會了媽媽的不容易,以后我會常常為爸爸媽媽分擔家務,學著為他們考慮。”可見,參與家庭勞動的種子已經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
孩子們都積極地對照清單開展勞動,在家庭中積極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這一活動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還提高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但是最為重要地就是讓他們體驗了整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他們會體會到勞動的可貴,從而讓他們對家庭中的責任擔當有一定的了解。
2、體驗在社會,在互動交流中培養“勞動”的能力
社會是勞動教育實施的補給站,根據我市區域特色、城市發展進程等,我們設計了學生喜歡的勞動教育方式,通過對未來職業進行規劃、體驗,促進學生個人價值實現,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于擔當的人。
假期里,我們就以本地所蘊藏的豐富的德育資源為依托,組成小隊,開展“尋訪身邊的勞模”的活動,與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們面對面交流,學習“勞模精神”,培養“熱愛勞動”“珍惜成果”的意識,開展“勞動體驗”實踐活動,爭當社會主義建設的勞動小能手。
有的小隊尋訪了工藝美術大師沈遽華奶奶,她制壺力求創立新意、注重造型的神態、氣韻、風格獨特,從選料、設計、制作等方面都精益求精,制作的紫砂壺具有很高的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有的小隊尋訪到了這樣一位默默無聞的鈑金藝人,他把薄薄的板材通過剪、沖、切、折,加工成各種產品,產品成型后,更要花費時間精力去細細打磨,以求光潔圓潤。有的小隊來到精陶廠參觀,車間里的師傅們埋頭工作,個個神情專注,不讓自己出絲毫的差錯。有的小隊參觀了自然之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各種高科技設備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無菌潔凈車間內,一道道工序更是要求嚴格按照規范來操作,為的是做出合格的產品。還有的小隊來到了服裝生產公司,參觀工廠生產流程,一件漂亮的衣服需要經過裁剪、翹邊、縫制、釘扣、熨燙、包裝等一系列過程,這個過程中任何一環都不能有絲毫差錯,不然制作出的產品不合格,那就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這些都彰顯了工匠精神的細致耐心,更透視出勞動者的重要價值,在尋訪中,學生懂得尊重社會各行各業的勞動成果,從而對周圍的人更加充滿感恩之心,不斷塑造學生的良好勞動思想,促使學生形成健全人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并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刻不容緩。
3、體驗在社區,在實踐感悟中強化“勞動”的感應
伴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孩子們有了更多的課余時間,我校聯合轄區內的社區街道,聯合開展了“快樂社區行”青少年系列社會實踐活動。孩子們根據就近的原則,準時向社區報到,積極參加學校周邊的下漳、袁橋、楓隱以及長新等社區的各種實踐活動。
在宜興下漳社區,為了使勞動實踐活動更有成效、有趣味性、有創造性,吸引孩子們參加,下漳社區特邀宜興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帶上制作工具和材料,為孩子們制作糖餅、拓印福字。工作人員首先向大家介紹了新年制作糖餅和拓印福字的習俗,然后派發了制作材料,說明了制作流程和注意細節。孩子們靜靜聆聽,默默牢記,在制作的過程中,大家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其樂融融。經過孩子們的努力,一塊塊香甜可口的糖餅、一張張精美絕倫的年畫展現在大家眼前。大家們欣賞著自己的作品,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孩子們不僅從手工制作中收獲了勞動的快樂,也感受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BD0E0E97-BC63-4488-89ED-5280BB549B95
社區工作者們帶領孩子們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和創造性勞動,用身心體會勞動的魅力,引導教育青少年踐行艱苦奮斗精神,努力成為肩負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讓“雙減”政策下的社區勞動教育更有溫度,社校聯動更為深入。
三、整體提升:勞動教育實施的成效
1、循環鞏固,“勞”有所成
我們將日常勞動生活體驗與勞動主題教育相結合,形成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整體設計。通過主題活動突出教育重點,同時改變教育視角,將勞動的主權給到學生自己,引導他們在勞動的過程中感受辛苦、體驗成功,懂得合作、學會生活。
2、融合滲透,“勞”有所得
我們鼓勵學生勞動不止在自己的小家庭,還要走向社會大家庭,引導學生在一系列真實、有趣的勞動實踐活動中,真聽、真看、真感受;真學、真做、真流汗,從小培養他們的勞動興趣,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從而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為將來更好地走向社會做好準備。
只有回歸生活本身的實踐體驗和道德感悟才是德育工作的價值原點和人文遠點,因為經過生活改造后的德性成長才能證實道德教育的穿透力和撫慰感。在對學生進行勞動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我們充分認識到要堅持探索,讓學生的勞動意識透過行為習慣、思考能力、思維深度、情感態度在浸潤式體驗過程中得到發展和提升。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中,收獲著熱情,收獲著希望,也收獲著人生。通過家庭、社會、社區的勞動主題活動,讓學生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培養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并在過程中錘煉學生的優良品格,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技能學習與實踐鍛煉有機統一的過程中,強化新時代勞動技能,培養他們參與勞動的意識,建立健康的勞動觀念等關鍵能力,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情感。
幸福的真諦就在于奮斗,我們將不斷豐富勞動教育的內涵、提升幸福的層次,把幸福勞動教育的藍圖繪到底,將美麗愿景變為美好生活,讓孩子們在幸福的勞動中收獲幸福的人生!
習總書記說:“生活靠勞動創造,人生也靠勞動創造”。新的一年,宜興市實驗小學將繼續總結勞動教育的經驗,以學生生活為出發點與歸宿點,讓學生在參與、體驗、實踐中把勞動與德、智、體、美相結合,從而養成勞動習慣、增進勞動知識、錘煉勞動品質、深植勞動情懷。真正用勞動教育引領學生精神培育,在“知”與“行”中,讓勞動教育真實發生。BD0E0E97-BC63-4488-89ED-5280BB549B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