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丁秀
摘? 要:單元主題閱讀教學,就是將具有相同主題的課文整合在一起,以一個單元為一個單位,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相較于以往以單一課文為教學素材開展的閱讀教學,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更能夠鍛煉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文章從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意義入手,分析了具體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大部分教師以單篇課文為教學素材,帶領學生分析課文、理解課文,給予學生自主閱讀的機會較少。另外,以單篇課文為教學素材,教學內容受到限制。如今我們提倡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開展單元主題閱讀教學,即以單元為單位,將有相同主題的課文整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為此,教師要準確把握單元主題,并能夠緊緊圍繞單元主題設計教學活動,讓單篇課文發揮其最大的教學價值。
一、開展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意義
1. 有利于掌握閱讀方法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不足,對于一些課文的理解容易停留在表面上。特別是針對一些議論文和說明文,學生會認為文章內容離自己的生活比較遠,理解起來較為困難。以前教師總是帶領著學生機械地分析課文,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閱讀課,教師應該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自己通過與課文內容的對話,獲得閱讀體驗。而開展單元主題閱讀,就是將主題相同的課文整合在一起,教師只需要以其中一篇課文為例進行精講,引領著學生展開詳細閱讀,從文體特點、排篇布局、語言結構、寫作技巧和修辭手法等各個方面對文章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然后就讓學生自主開展該單元其他課文的自學。這樣,教師提供給學生充分的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他們可以自己解決生字、詞問題,解決把握課文中心思想的問題,在閱讀中不斷總結、積累學習經驗,實現閱讀能力的提升。
2. 有利于引發情感共鳴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與感受文章中表達的情感是教學重點,旨在通過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實現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同一單元的課文大多數是相同的主題,每篇課文所寄托的情感也有互通之處。
例如,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七律·長征》《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每篇課文都寄托著作者濃濃的愛國情懷,帶領學生重溫革命歲月。在進行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單篇課文所蘊含的情感擴大,讓“愛國”主題在單元整合閱讀中得到升華,使學生在多篇課文的情感沖擊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增強自身的愛國之情。
又如,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有《古詩三首》《富饒的西沙群島》《海濱小鎮》《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些課文都以美景為寫作對象。在進行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豐富學生對祖國各地優美景色的認識,讓學生在欣賞美景的同時,加深對課文中所蘊含的作者對美景的贊美與熱愛之情的感悟。
二、開展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策略
1. 整合資源,把握主題思想
單元主題閱讀的最大特點就在于將有著相同主題的課文集中在一起,使多篇課文整合成為一個整體。因此,在進行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先對本單元所有課文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提煉主題思想。
例如,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包括課文《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父愛和母愛”這個主題便顯而易見。明確了單元主題之后,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就要緊緊圍繞這個主題。教師可以在課上讓學生分享一些自己與父母相處時暖心的瞬間,也可以給學生看一看有關父愛、母愛的影視資料,或者邀請家長與學生一起進行親子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這個單元的課文時一直處在濃郁的“父母之愛”之中。
2. 對比閱讀,增強學生認知
在開展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時,將兩篇課文進行對比閱讀是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同一單元中的課文,雖然主題相同,但是仍然存在諸多不同,進行對比閱讀,可以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和情感表達的認知。
例如,在教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白鵝》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將其與教材閱讀鏈接中的《白公鵝》進行對比閱讀,并向學生提問:你認為兩位作家筆下的鵝各有什么特點?有哪些共同點?又有哪些不同點?表達上有哪些相似之處?你更喜歡哪個呢?通過設問,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兩篇課文,在做出回答的同時,學生也會有這樣的感悟:不同的人看待同樣的事物,往往會有不同的看法和情感,也正是因為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才構成了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又如,在教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將《白鷺》和《珍珠鳥》兩篇課文放在一起進行教學,讓學生比較兩篇課文的風格和特點。通過閱讀,學生會發現這兩篇課文的相同之處是作者的描寫對象都是鳥,都通過對鳥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鳥的喜愛。不同的是,《白鷺》是寓情于物,全篇以對白鷺的描寫為重點,表達作者對白鷺的贊美之情;而《珍珠鳥》雖然也有大量描寫珍珠鳥的內容,但是層次卻更深,寫出了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將主題升華到“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高度,因而較《白鷺》而言,《珍珠鳥》這篇課文有更深、更強的寓意。
3. 課外延伸,實現開放閱讀
單元主題閱讀,旨在讓學生通過閱讀相同主題的課文,獲得更充分的閱讀經驗和情感體驗。因此,在開展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時,教師不必將目光局限在教材中的幾篇課文上,還可以通過多種渠道收集、整理與單元主題相同的課外閱讀素材,將其應用在閱讀教學中,實現延伸閱讀。
例如,在教學教材二年級下冊《小馬過河》這篇課文時,了解課文的寓意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分享幾篇寓言故事,如《亡羊補牢》《揠苗助長》《鄭人買履》等,也可以讓學生在課下自主閱讀其他寓言故事,以此來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并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總結寓言這種文學作品的特點。
又如,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包括《我們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燒云》,這幾篇課文都是描寫大自然奇異景象的。在開展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海底兩萬里》《荒漠奇蹤》《尼爾斯騎鵝歷險記》等課外讀物,這些也是一些描寫自然環境的書,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領略大千世界的美妙。除了向學生介紹、分享適合開展課外閱讀的書籍,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自行搜集、閱讀與教材單元主題一致的讀物,可以是一本書,也可以是一篇小短文,實現開放閱讀。
三、結束語
相較于以往以單篇課文為對象而開展的閱讀教學,單元主題閱讀教學將有相同主題的課文整合在一起,更有助于輔導學生掌握不同文體文章的閱讀與學習方法,能夠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因此,教師要準確把握單元主題,確定單元情感基調,再通過對比閱讀、延伸閱讀等策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立忠. 小學語文單元主題教學中深度學習導向的運用策略[J]. 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0(8).
[2]劉惠云. 小學語文單元主題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8).
[3]仇冠偉. 從“單打獨斗”到“以多取勝”:論小學語文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 小學教學研究,2018(24).
[4]余月霞. 基于統編教材單元“雙線”的小學語文主題教學的研究[J]. 小學生(中旬刊),2021(6).
[5]梁立芳. 關于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模式的幾點思考[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