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宏 周倩
摘 要: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就業育人任務的關鍵課程,課程建設是開展職業生涯教育和就業指導工作的基礎,而授課教師是課程建設的核心要素。本研究通過分析高校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師資隊伍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結合新時代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發展需求,提出師資隊伍建設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明確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和要求,在師資培訓、考核評價、校企合作等方面探討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的途徑和辦法,為高等院校的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師資隊伍;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對策研究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2021年8月,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中明確提出“加強職業生涯教育和就業創業指導”“強化擇業就業觀念引導,推動高校畢業生積極理性就業”等舉措。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是指導和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科學制定個人職業發展規劃、合理規劃大學生活、了解就業政策和就業市場形勢、掌握求職擇業技巧的技能應用型課程。要想將立德樹人、就業育人的教育理念運用到就業指導課程教學中,師資隊伍建設非常關鍵。然而,目前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存在授課教師數量不足、職業化程度不高、激勵制度不健全、課程設置不合理等問題。課題組結合新形勢下就業指導師資隊伍的發展需求,針對當前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提出改進建議。
一、完善教學機構,創新課程教學體系
第一,加強組織機構保障。各高校可以組建就業指導教研室或成立就業指導課程組,選聘教研室主任或課程負責人,以教研室或課程組為平臺,對就業指導課師資隊伍規范化管理,定期組織教學交流,豐富教科研活動形式,加強授課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穩步提升大學生就業指導教學水平,完善課程教學及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將就業指導課程完全納入學校教學管理體系。《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教高廳〔2007〕7號)中明確提出,各高校在3至5年內將現有的以選修課形式開展的就業指導課程經過完善全部過渡到必修課。各高校應結合師資隊伍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將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完全納入人才培養教學計劃和教學管理體系中,包括課程設置、教師選聘、課程管理與考核等,實現課程全過程統一管理,提高教師對課程的重視程度。
第三,分層分類指導。實現學生就業質量上臺階、上層次是各高校教育教學的目的之一,這對就業指導課程教學的針對性、適用性和實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必然要求各高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對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學生擬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從教學源頭上實現就業指導教學分類、分層、分級實施,以實現學生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各高校可以將原有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開設方式進行優化改革,劃分為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兩個部分,在課程大綱中增設課程實踐環節,采用“課堂+實踐+網絡”的多方位教學模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真正做到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同時,針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以促進職業意識覺醒、就業觀念樹立為導向,就業指導課程以就業為導向的特點,在新生入校后的第一學期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幫助學生適應大學生活、完成高中到大學的角色轉變,引導學生科學制定職業規劃目標、樹立科學的就業觀和成才觀。在學生畢業前一學年即大三或大四階段開設就業指導課,幫助學生了解行業就業形勢、提升求職技能、培育職業道德,為進入工作崗位做好充分準備。
第四,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提升教師科研能力。各高校應將課程教學與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引導授課教師收集課程思政案例和職業人物榜樣案例,開展課程思政課題研究和編寫適合學校實際的校本教材,加強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通過課程研討和課程探索不斷提高教師教學及科研能力。
二、探索專兼結合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一是積極引進專職教師,建立專業化、職業化師資隊伍。各高校應積極引進專職就業指導教師,培養課程帶頭人。課程帶頭人引領,課程教學骨干積極配合,共同不斷更新課程教學方法和課程教學內容,開展課程改革和教科研課題申報等工作,通過專業帶骨干的方式提高隊伍整體能力。
二是實行授課教師準入制度。各高校應在現有師資隊伍的基礎上,建立授課教師師資庫,選拔熟悉就業政策、有豐富就業指導經驗、有職業生涯培訓經歷、有學生指導工作經驗的教師加入師資隊伍,實行授課教師資格準入制度。
三是鼓勵聘請校外兼職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教師。各高校可以采取專兼結合、引進與培養相結合、校內與校外教師相結合的方法,多渠道、多模式完善師資隊伍結構。比如,組織校內外教師共同開展課程教學交流、集體備課等教研活動,按照學校兼職教師標準發放課時費。再如,以講座或座談的形式,邀請校外導師向校內授課教師分享最新的行業發展形勢、企業對畢業生用人反饋、企業用人標準等內容,幫助校內授課教師充分了解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從而不斷更新授課內容和教學方法,以滿足用人需求為導向開展課程教學。
四是推動實現就業指導師資隊伍的專業化建設,關注教師個人發展。各高校應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經費和課程教研經費納入當年的部門經費預算中,申請就業指導教師培訓經費和課程建設經費,采取內訓與外訓相結合的方式,對授課教師進行專業培訓,不斷提升師資隊伍專業水平。同時,要有計劃地以開展教科研活動、定期選派骨干教師、教師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師資培訓,重點提高骨干教師職業化和專業化水平。此外,應鼓勵教師積極考取相關證書,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與個人發展緊密結合。
三、制定課程管理辦法,明確課程考核細則
一方面,制定一套授課教師評價體系。由于就業指導課程在整個教學計劃中的特殊性,很難用傳統的課程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考核與衡量,因此各高校在就業指導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制定一套符合學校實際需要的課程標準和評價機制勢在必行。各高校可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課程評價。比如,從課程設置、教學評價、學生問卷調查、學生暑期實踐成果抽查、參加教科研活動等方面對授課教師做出客觀且全面的評價。另一方面,制定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除了理論授課還有暑期實踐教學,授課教師工作任務細瑣而繁重。因此,各高校在就業指導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必須將整個課程納入正常課程教學管理系統,客觀準確地反映教師教學效果,從而提高指導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四、加強校企合作,協同開展課程教學的機制研究
各高校應積極引進有就業指導教育背景或者有豐富的就業指導經驗的教學型人才,充實現有的兼職教師隊伍,以有效扭轉校內兼職教師隊伍中缺乏專業化、專家化人才領頭的劣勢。比如,聘請行業專家、優秀校友、優質企業高管等擔任就業指導校外兼職教師,讓他們從自身經歷和企業需求等角度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指導,通過案例式教學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提供校外導師和校內導師的雙向指導功能,從而建立資源共享的校企合作師資平臺,并在校企合作視域下,通過校內外授課教師的資源探索校企間人才協同開展課程教學、科研活動等機制研究。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EB/OL].(2021-08-27).http://www.news.cn/politics/2021-08/27/c_1127802474.htm.
[2]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EB/OL].(2007-12-28).http://www.jyb.cn/zyk/jyzcfg/200802/t20080224_56475.html.
[3]董秀紅.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J].凱里學院學報,2019(6).
[4]王仲貴.高校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的若干思考[J].農家參謀,2017(15).
[5]張麗雙.新形勢下高校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歸因分析[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9(11).
[6]王自紅.民族院校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的現狀與對策研究:以四川民族學院為例[J].湖北科技學學院學報,2015(2).
[7]林雨軒.新時期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改革與創新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0(10).
責編:初 心
基金項目:2019年校級教育教學改革重點課題“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專業化建設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作者簡介:孫國宏(1973— ),男,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周倩(1987— ),女,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