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肖霞
摘? 要:作業的有效設置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措施之一。優化作業設計能夠幫助學生獨立、圓滿地完成作業,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正確數學觀念的形成,使學生能夠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因此,如何科學、合理地進行初中數學作業設計是值得教師認真探究的課題。文章以初中數學的教學實踐為例,探討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優化策略
作業是監督學生課后學習和知識掌握情況的有效方式,也是學習方面的一項既定任務。教師要先明確作業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要通過結構合理的作業設計幫助學生更好地構建知識體系,鞏固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布置課后作業,給學生增加不必要的負擔。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作業設計的重要性,著重對作業結構進行分析和探索,使布置的作業與學生的學習情況相契合,進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一、布置前置性作業,嘗試合作與探究
課堂教學前的預習是必不可少的。為了保證學生課前預習活動的順利進行,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通過布置前置性作業對學生進行充分引導。前置性作業具體指在教學相關知識前,先讓學生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掌握的知識進行合作與探究嘗試。在進行前置性練習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的課堂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這種方法不但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進而為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以下統稱“教材”)七年級上冊“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師在組織學生課前預習時,可以布置如下前置性作業題供學生探討和研究:假設一輛卡車和一輛公交車同時從A地出發,向B地行駛,行駛路線相同。已知卡車的車速為50 km / h,公交車的車速為40 km / h,且卡車比公交車早1 h到B地,試回答如下問題:(1)怎樣通過算數方法表達A地與B地之間的距離?(2)假設A地與B地之間的距離是x km,你能分別列出卡車和公交車行駛過程中關于時間t的表達式嗎?(3)你能列式表示出卡車和公交車行駛時間之間的關系嗎?(4)針對以上問題,你還能列出其他關系式嗎?如果能,這和列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5)試根據上述四個問題總結出方程的概念及特點。通過問題的解決,能夠使得學生對這一章的學習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二、設計分層作業,滿足發展需求
初中生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階段,其身心發展會表現出一定的個體差異。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個體情況進行細致的了解和充分的掌握,進而針對學生特點因材施教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師要意識到,由于每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甚至同一名學生在不同階段的接受能力也會有所差異,因此完全統一的作業內容不能夠滿足所有學生的實際需求。對此,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考慮到學生的共性特點和個性差異,根據教學內容的深度及進度差異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分層作業,使作業內容能夠適用于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從而使所有學生都能夠獲得一定的進步和提高。
例如,在教材七年級上冊“幾何圖形初步”一課的教學中,有些學生對圖形較為敏感,并且邏輯思維能力較強,教師則可以適當增加其作業難度,促使其深度學習相關知識;而對于空間思維能力稍差的學生,教師的作業設計則要傾向于更基礎的內容,幫助其牢固掌握基礎知識,避免其產生畏難心理。
三、創新作業形式,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逐漸摒棄“題海戰術”。因此,教師在對作業進行設計和規劃時,也要避免傳統的習題練習,逐漸豐富、完善和創新作業設計的形式。只有讓學生先對作業感興趣,才能夠促使他們更好地完成作業,從而鞏固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材九年級下冊“相似三角形”一課的教學中,我們會接觸到關于相似三角形的性質這一內容,教師可以結合相關知識給學生布置實踐作業,指導學生運用學習到的知識動手測量校園里旗桿的高度,從而獲得有效的數據,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
合理開展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較大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設計符合學情的作業,并且在課上和課后根據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和修改作業任務,更好地發揮作業的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1]楊秀生. 利用分層課堂作業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減負增效的實踐探究[J]. 新課程研究,2020(2).
[2]秦磊,周榮超. 應用信息技術優化初中數學作業教學的初步研究[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20).
[3]陳賢慧. 試論基于新課程背景下優化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7).
[4]范月華,林建. 初中數學作業優化設計的實踐和思考[J]. 內蒙古教育,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