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婷
摘要: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具有易沖動、敏感、缺乏安全感、自尊心強等典型的年齡特征,并且他們經過了中考失利、社會評價較低等挫折,更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中職學校必須結合中職學生特點尋找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使其人格健全發展。
關鍵詞:中職學校 ; 心理健康教育 ; 有效途徑
一、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受到國家、政府、學校的關注,為了準確的了解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筆者以高一到高三的中職學生為研究對象,發放了《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心理健康教育途徑調查》的問卷,經過兩天的調研,回收有效問卷2951份。調研結果如下:
(一)大部分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處于亞健康狀態。
從表一數據中可以看到,只有40.19%的中職學生認為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非常高,其余大部分中職學生都認為自己心理比較健康、不健康,甚至非常不健康。所以急需對中職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成人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度還不夠高。
從表二數據中可以看到,經過多年國家、政府、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宣傳,家長和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度都有大幅度提高,但是中職學生父母中仍然有30.98%的人更關注學習或者對學習和心理健康都不關心,中職教師中也仍有16.44%的人更關注學習或對學習和心理健康都不關心。部分成人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視,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甚至影響學生的學習、正常生活,所以中職學校應該加大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對學生實施更好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職學校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從表三數據中可以看到,只有20.09%的中職學生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滿意,79.91%的學生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基本滿意或者不滿意甚至一點都不了解。
從表四數據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學生都只對中職學校所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和主題班會有記憶,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實施較少或者是實施的效果有限,使得絕大多數學生都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應該是多種多樣,因人而異,中職學校如果只通過傳統的教育措施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其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對學生的發展也是不利的,所以探索多樣的、有效的教育措施并進行實施是必要的。
二、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徑
為了提高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筆者在多年學習和實踐的基礎上,認為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實施:
(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有效性
根據國家教學計劃統一安排,學生在高一初入學時就會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這個課程大部分是由非專業老師在教授,對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性并不高。所以學校應該組織幾位專業老師共同探索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如何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實效性和有效性。設計出一套能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對自我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初步篩查,對簡單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初步自我調節的適合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的教學設計。專業的教學設計有利于幫助其他非專業老師有效的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
在中職學生初入學組建班級時、各種主題教育班會、節假日、即將畢業等特殊時刻,安排專業心理老師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及心理訓練,提升學生的社交能力,自信心,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學會一些簡單的心理調適方式,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失落,對未來迷茫等心理壓力。
(三)充分發揮心理咨詢室的作用
創設心理咨詢室,開展咨詢服務。心理健康不僅要著眼于廣大中職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也要積極開展個別中職生心理問題的預防、疏導和矯治。可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設立“心理咨詢熱線”、“悄悄話信箱”、“學生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心理放松室”“情緒宣泄室”等心理驛站,為中職學生提供心理服務。
總之,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形式多樣的,根據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集體輔導與個別輔導相結合,課堂輔導與課外輔導相結合,談話與講座相結合,談心與討論相結合,理論指導與行為糾正相結合,以促進每一位學生開發自身潛能,促進其心理健康成長,使其人格健全發展,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
參考文獻:
[1]孫國平.中職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J].新課程˙中旬.2013.
[2]李瑞.案例教學法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理論創新,2013.
[3]程顯新.新時代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J].科技教導,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