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古麗·麥麥提敏
摘要:目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呈現了新時代的特點,并給青少年的成長進程也顯現了新的特點與規律,所以教師在進行教育創新的過程中,應該結合時代發展要求與學生成長需求,尋找針對性方法。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奠基期,并且進入六年級的學生即將邁入初中,此時教師不僅要注意學生成績的提升,還應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班級是學校內最基本的組織與管理單元,為此,教師應全面探索新時代背景下小學六年級班級管理問題與對策。
關鍵詞:新時代;小學;六年級;班級管理;問題與對策
眾所周知,時代發展的趨勢不可逆轉,只有準確把握時代脈搏,跟隨時代發展步伐,才可保證教育與教學永葆生機。“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作為教育體系開端的小學階段,是學生長期成長的重要基礎,并且六年級是學生即將進入一個新學習時期的奠基,所以重視此階段的班級管理活動是保證學生正向發展的關鍵。為此,本文作者從研究當前的小學六年級班級管理現狀入手,發現目前存在師生之間存在距離感、學生自主管理意識較差以及學生成長進程不具有連貫性的缺點與不足,隨后教師結合新時代下的教育要求以及學生的發展規律,從借助線上平臺、引入小組形式以及實現家校共育三個角度闡述如何有效創新班級管理模式。
一、小學六年級班級管理問題
教師在尋求有效的班級管理方法前,先研究當前的管理現狀,發現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阻礙管理進程的價值充分釋放:首先,師生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感,一方面學生缺乏與教師進行主動溝通的意識,另一方面教師未構建起多維度的溝通渠道,學生懼于與教師在學校內進行溝通與交流,從而師生關系無法良性發展;其次,教師過于關注自身的班級管理的效用,忽視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管理,未引導學生形成主人翁意識,從而其被動參與進班級管理中,配合程度較差,進而班級管理的效率遲遲無法提升;最后,家庭教育在學生的成長進程中缺位,學生的成長進程無法在連貫性的管理與關注中高效推進,從而其素養與能力的培養效果并不具有持續性,進而教師的管理策略無法充分發揮有效性,管理成效較差。
二、新時代背景下小學六年級班級管理對策
(一)借助線上平臺,推進師生關系良性發展
目前教師與學生的主要溝通場所是課堂以及學校,但是學生因為對教師具有一定的畏懼感,不敢與教師進行主動的溝通與交流,從而導致師生之間無法開展有效的對話,進而師生關系無法良性發展。為此,教師應借助線上平臺這一形式,一方面減少學生的畏懼感,另一方面拓寬溝通渠道,例如:教師從線上以及線下兩個角度搭建溝通渠道,首先,教師在課間內多在班級內走動,了解學生在自處以及與他人相處時的狀態,并且隨著教師出現的頻率增加,消減師生之間的距離感,與此同時,教師主動詢問學生是否有遭遇困難或是負面情趣,及時幫助其進行疏解;其次,教師將學生納入到同一線上平臺中,每日向其分享關于成長中的困惑與解決辦法的內容,幫助其進行自我調節,并且引導學生主動向教師反饋其遇到的困難,在安撫其情緒的基礎上,帶領其尋找解決辦法。由此可見,教師借助線上平臺,搭建出多維度的溝通渠道,有助于推進師生關系良性發展,為班級管理的持續推進創造前提,提高管理效率。
(二)引入小組形式,實現學生自主管理目標
小組是一種較為常用的合作模式,教師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運用小組形式,既可以推進學生間的溝通與交流,又可以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與能力,從而為教師的管理高效推進提供助推力。為此,教師應將小組形式引入班級管理過程中,例如:教師將所有班級事務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布置,首先,教師按照學生的意愿以及性格特點將班內劃分為六個小組,并且要求學生在組內自主選擇一名組長,規定組長不能由班委擔任,為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創造更多機會,這一過程引導學生初步實現自主管理;其次,教師要求學生從學習、紀律以及勞動三個角度制定小組目標,隨后組員結合小組目標制定自身目標,引導學生將集體與個人之間建立聯系,從而引導學生形成集體意識;最后,教師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直接與組長對接,并且要求組長帶領組員在組內進行任務的分配,實現分工與合作,逐步提高其自主管理能力。由此可見,教師推進小組形式,有助于實現推進學生自主管理的目標,保證管理成效。
(三)實現家校共育,全面關注學生成長進程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長進程中的重要力量,并且家校共育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著重強調的內容,所以教師應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將家校共育的原則有效落實,從而全面關注學生的成長進程。為此,教師應加強與家長間的溝通與聯系,例如:教師建立起與家長之間的雙向反饋機制,首先,教師將每日學生的表現告知給家長,并且著重強調其優秀行為和異常情緒,隨后教師告知家長小學生心理較為脆弱,在溝通時應注意以正向激勵為主,減少批評和指責,以此教師將學生的行為與教育方法告知家長,推進其在陪伴中發揮教育價值;其次,教師主動詢問家長學生在家中的表現,了解其離開學校之后的行為,以此全面掌握學生的性格特點,為后續制定班級管理策略提供依據與支撐,從而針對發展學生能力。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推進實現家校共育,是全面關注青少年成長進程的重要舉措,可以促使學生在連貫性的教育進程中堅持正向發展的路徑,從而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教育事業的發展隨著時代發展腳步不斷顯現新的特征,并且為教師的教育教學進程提出了更為高層次的目標與任務,所以教師應該致力于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與成長環境。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黃金期,并且六年級是學生即將向更高層次教學體系發展的銜接期,此時引導學生為自己的成長與發展培養各項意識與能力,對其長期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并且,班級管理活動是教師引導學生正向發展的重要途徑,對于學生學習與生活具有指引性的作用,但是當前小學六年級班級管理效果并不理想,教育有效性未充分發揮。為此,教師應基于新時代背景,重視小學六年級的意義與價值,尋求高效的班級管理方法,為學生的持續性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張小紅.淺談新時代背景下小學班主任加強班級管理有效策略[J].新作文:教研,2020(1):1.
[2]畢麗嬌.人本化視域下小學班級管理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好家長,201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