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麗嬋
內容提要:課堂教學的方法手段多種多樣,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參與最能體現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一、教師轉變教育觀念,體現師生互動;二、教師營造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實現師生互動;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促進師生互動。
關鍵詞:特教學校智障生課堂教學;學生參與;學習;互動
課堂教學不僅是教師教學生的過程,更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這樣的課堂教學是否體現出師生交往、平等、合作、探究,是否發揮出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如何由教學之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如何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化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這些都離不開師生互動。因此,師生互動是課堂教學成敗的因素和關鍵所在。針對特教學校中的智障學生,開展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是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誠然如此,那么怎么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師生互動呢?下面,就幾年來的教學經歷和經驗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是我班學生的情況:本班共13名學生,其中A類學生4人:源,目前班級中能力最好的一個,能聽懂老師的指令并獨立完成各種課后作業,只能表達三個字以內的詞句;光,語言表達不清楚,左手握筆寫字,認知能力較強,能熟練完成10之內的加減法計算;游,腿部行動不方便,左手握筆寫字,反應遲緩不記東西,要求寫計算手心就冒汗;辰,腦癱兒童,雙手動作不靈活不能口頭表達,思路清晰記憶力好。B類學生5人:怡,語言表達清晰,手部動作靈活,必須在老師的督導下完成簡單的加減法計算和書寫,老師不監督就亂寫;斯和億,運動能力強,書寫單一,某個字可以寫一本作業甚至更多,寫完后另寫一個字基本不會,認識數字1-10;嫻,數字和文字記憶好,能單個字表達,書寫單一,從復版本的書寫不肯聽老師的指正,肯幫助同學;宜,個子小,表達不清楚,認識數字1-10,能在老師的督導下正確書寫,不能進行加減計算。C類學生三人:濤,不說話不書寫不識字,靜坐,偶爾發出胡亂的叫喊聲;良,不動手,一節課經常下位三次左右,喜歡握著老師的手;增,多動癥,嘴巴不停發出聲音卻無法清楚表達,上課時間總是在教室跑來跑去。針對學生的情況,我的做法如下:
一、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體現師生互動。
眾所周知,新課程改革需要教師端正思想,勇于探索,轉變以前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以教師為本位轉向以學生為本位。教師不再是: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而是由“單邊活動”轉向“雙邊活動”。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去,由被動接受性學習向主動探究性學習轉變。教案為本位的教學其實是教師教的過程,而不是學生學習的過程,而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師和學生的心態在不斷變化。因此教師為本位轉向以學生為本位發展。教師備課,不但要備教材,而且要備學生,根據學生變化的情形不斷的調整教師的行為,根據學生的情況創設問題,教師點撥、引導,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解決問題,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互動起來,體現師生互動。
特教學校中的智障學生其自制力特別弱,有的甚至沒有自制力,教師若想在課堂中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去,就需要教師把課堂教學設計得豐富多彩,從而較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如:在教學培智班數學“得數是9的加法”這一內容時,我課前把分別寫有0到9數字的卡片準備好并且每個數字準備了幾份,上課時教師先讓學生復習1至9這些數字,復習時用嘴巴說,用手指在桌子上書寫,待學生把這些數字都復習之后,教師再在黑板上寫上數字0,然后讓學生依次把其他沒有寫出來的數字用卡片來補足。A類學生自然能夠知道數字的排列順序,這時需要B類學生去幫忙找數字然后在老師的指導下粘貼。由此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又能在教學中滲透“互相幫助”的思想和做法。在學習加法的時候,教師先自己寫“1+8=9”在黑板上,在教學2+7=9及之后的加法時,可以讓A類學生計算,自己在作業本上,而讓B類學生去幫忙找數字并按老師的要求粘貼到黑板的相應位置上,偶爾也讓C類的個別學生幫忙。如此以來,學生就能很好的參與到學習中去,也體現了課堂中的師生互動。
二、教師營造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去的氣氛,實現師生互動。
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其實質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為了能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建立師生和諧、平等友愛的關系,教師不是凌駕于學生之上,而是做學生親密的小伙伴,知心朋友,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探究,分享學習的喜悅,讓學生覺得教師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是他們交往的對象。學生自然而然喜歡上教師并對其所任教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認真思考,能自己去提出問題,積極討論,共同探究,產生互動意識,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結合,促進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進行交往,實現師生互動。在復習“5減幾”的教學時,剛好又是周五,課前老師對學生撒嬌似的說:今天星期五了,老師上了一個星期的課,累死了,這節課有沒有人愿意幫老師上課啊?聽說幫老師上課,幾個平時比較好表現的學生都搶著說愿意,這時候我補充說,幫老師可以,但是必須聽老師的安排。上課時,我先幫學生把投影儀開好,在我的指導下A類學生源首先幫我把書放到投影儀下,還按平時老師的做法把書擺好,然后根據老師的講解和提示當起了小老師。做完一個類型的題目后,換了另一個學生游當老師(腿不能獨立站立,坐著),而學生辰因為不能書寫,這時讓他找一個能寫字的同學去幫他寫,他指位置讓學生嫻(好幫助同學,5之內的數字寫得很好)幫他寫,直至另一題的書寫做完。經過兩個學生的帶動,其他的學生都很認真的去聽去完成練習。一節課結束下來,學生們很開心,都說以后還想幫老師。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促進師生互動。
課堂教學是師生交往的過程,教師成為課堂的主導者,身為教師不走老路,不急于告訴學生答案,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引導和啟發學生的藝術性要不斷提高,通過教師的教的改變,引導學生學習行為的改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多元性;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互動意識,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合作、探究,有利于促進師生互動。
課堂教學是交往、互動、合作、探究,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只有把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探索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巧妙點撥、引導和啟發學生發現、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營造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友好互動意識,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師生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