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達培
摘 要:農村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不僅反映了新課程背景下社會對農村初中生物教育的客觀要求,而且可以極大地提高農村初中生物教育的效果。教師應在課堂中形成具有生活特色的課堂教學,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課堂。本文根據農村初中生物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優勢,探究了農村初中生物實現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農村初中;生物教學;生活化教學
引言
在農村初中生物中,大部分知識點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它們的規律性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總結,然后逐漸上升為一種更精辟的理論供學生掌握和運用。在農村初中生物教學課程中,生物生活教學策略的實施是非常關鍵的,而如何使學生將生物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是農村初中生物教育教學的主要目標。在農村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運用生命化教學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對生物基本知識的理解,進而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一、農村初中生物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優勢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生物學是一個專門研究微觀領域知識的學科,它有著很強的專業性和抽象性,學生掌握起來也很難。另外,由于很多學生并未意識到學習生物學的重要意義,在學習中也往往有應付心態,缺乏學習激情,這些情況都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如果正確地使用生活教學模式,以熟悉的生活場面為背景,那么學習者就會形成某種熟悉的感受,對學習者而言,這種熟悉的生活場面帶有特定的親密性,從而能夠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動機。
(二)有利于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因為生物學知識有很大的抽象性,使得學生往往在學習過程中學習非常艱難,也往往由于生物知識的困難過大,學生極易對生物教學產生了抵觸情緒。如果生物老師可以合理地使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就能夠用形象生動的生活情景取代了復雜抽象的生物學理論知識,這樣就比較便于學生的掌握,進而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困難,進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初中生物實現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創建生活化教學情境
隨著教育體制的進一步變革與深入,對初中生物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新課程標準的基本需要,教師應革新和完善教學模式,在提升初中生物教學質量中起到關鍵作用。初中生活化教育的重心,是怎樣讓學生意識到自身在課堂中的主要地位。如果教師還是無法打破書本與課堂之間的局限性,而是利用教材中概念和實例,按部就班地逐一示范和講解,將無法保證學生的注意力都專注在課堂上。只有通過以新奇好玩的生活化話題強化教學預設,并拋出一些生活化問題,以探究的原則為教學線索,使學生積極交流思想,從而增進課堂交流,增強課堂教學活力,充分運用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求知欲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比如在教學《生物體的結構層次》時,可以讓學生互相討論肉眼觀察到的生物體,說出印象和感受。然后用多媒體展示相應的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圖,總結歸納相關知識點,最后再與學生進行討論。
(二)教學內容實現生活化
教師需要將生活化教學模式運用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初中生物教學,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完善活動教學模式,以實現教師正確構筑與學生溝通橋梁的目的,把初中生物教育課堂和“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信息化課堂,以培養初中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這樣,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老師才能發揮信息技術的優越性,運用多媒體等先進設備,把傳統課堂講授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和生活實踐案例相結合,不但能夠節約課堂教學時間,并且還能夠將生物生活內容更加清晰地展示在學生眼前,從而讓學生可以更加直接、生動地了解生物學知識點,從而提高初中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初中生物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生物知識與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密切相關。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可以結合教材,選取傳統課堂教學以外的天然環境教學場所,如農村麥田、溪邊等,以此突破傳統課堂教學場地的空間限制,有助于初中生更好地熟悉和了解有關生物學的知識。因此,當學生掌握“關注生物圈——環境在惡化”的課程內容時,老師還能夠引導學生走出課堂,深入調查分析農田周圍的污染物和污染因素,以便更深入地掌握農田周圍污染的成因。
(三)豐富教學實踐,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生活化教學的本質在于實踐, 通過豐富課堂教學實踐,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參與相應的生物實踐活動,如對于蘇教版七年級上冊中“綠色植物的一生”這一單元,教師可以本學期課堂剛開始時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觀察自己家地里植物成長的過程或者自己種植花卉和樹木并做好觀察記錄,觀察植物生長周期和情況,記錄和整理生長過程。讓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在生活中的實踐體驗,加深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認知,在教師講到這一單元時,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再比如,在解釋“遺傳特征”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與父母溝通,找出與父母在個性、行為和思想上的異同,結合遺傳特征討論具體現象的原因,將一些常見疾病遺傳的討論轉化為教學案例,引入課堂教學,引出遺傳規律的相關知識點。再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分組種植綠色開花植物,讓學生關注水、無機鹽、光合作用和呼吸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探索影響生態平衡的因素。
結語
在新課程背景下,要確保教學效果的顯著提升,老師必須建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進一步革新和完善教學模式,為學生全面掌握生物基礎知識提供良好的學習途徑。因為,生物知識和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在初中生物教育過程中,教師應通過生活化的生物教學策略,為學生掌握基本生命知識提供很好的平臺,為提升生物教學質量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孫巍.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4):89.
[2]范瓊玨.初中生物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16(73):140.53FE68D1-B585-4AE3-BF06-B831F90F24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