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松露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椎的不斷實施,對語文教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要求的標準也更高,如何培養和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是目前教師必須要重視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并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寫作基礎,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本文主要分析新課程標準下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并結合實際情況,針對高年級寫作方面提出科學有效的教學優化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生寫作;教學策略
現階段,多數小學高年級教師依舊采取“一言堂”的寫作教學方式,只是單方面的不斷輸出自己的思想,選用獨斷的教學方法,并沒有以學生為主體,給足高年級學生寫作機會和空間,不重視學生的自身體驗與寫作心理,消磨了學生的積極性,造成學生的寫作才能不能得到盡情發揮。所以,為了提升高年級學生寫作水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深掘其中可利用的寫作素材,讓學生依據往常的經歷,在教學過程中踴躍發言同時加強重視學生閱讀量并發揮其作用,以提升高年級學生寫作技能和技巧,更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擴展學生閱讀知識,為寫作積累素材
為了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的課內外閱讀并發揮其實際作用,引導學生對多篇優秀課文進行仔細閱讀欣賞,讓學生親身體會到文章的語言特點及人物描寫和說話技巧,仔細體會文章表達的中心思想和啟示,潛移默化的掌握文章描述事物的方法和整篇文章的結構,提高學生的表達技巧和語言組織能力。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一些讀寫訓練,依據文本中的某些優秀語句、段落模仿寫作,逐漸鍛煉學生的寫作技能和發揮其寫作潛能。課外閱讀對學生的寫作也有著很大的幫助,課外讀物是書本知識的擴充涉及面更廣,比如語文知識和歷史、地理等都有著緊密的聯系,所以學生可以從多個方面去閱讀。要想寫出更加優秀、耐人尋味的作文,胸中必定有優質的素材為鋪墊,才能寫出好的作文。所以,無論課內還是課外,教師都可以適時引導,既開拓了學生視野又提升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教學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習作興趣
要想寫出一篇有真情實感的作文,教師要以學生的生活經歷為中心來引導學生寫作,深掘學生實際生活中可借鑒的材料,消除他們對寫作的陌生度和恐懼感,讓學生積極主動的組織作文結構,使學生感知到實際生活與文章寫作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進而發揮學生內心的真實情感,寫出的作文就具有感染力。所以,教師要把學生的現實生活經歷和習作教學科學合理地相結合,盡力抒發學生的內心情感,為寫好作文做好鋪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根據具體的文章情節,設計相對應的問題以激發孩子興趣,同學們各抒己見調動熟悉的生活經驗,愉快的課堂氛圍下孩子的表達欲更強,語言組織能力更能得到提升。
三、創設良好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習作興趣
小學生好奇心重、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導致學生對枯燥的課文沒有興趣,這樣更不利于寫作。如果教師還是采取“滿堂灌”方式授課,學生只會被動接受知識,會逐漸喪失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提高孩子的興趣,比如小組合作方式,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讓每組同學一起探討問題,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以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例如:在學習《習作:我的心愛之物》時,教師可以順勢設計這一問題:“同學們,你們有最珍愛、最特別的物品嗎?”這樣可以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進行回憶想象,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起探討自己的珍愛之物,可從多角度來描述,比如數量、光澤、顏色、質地、形狀等,在此問題基礎上還可再追加:“珍愛之物是怎樣來的?”、“你和心愛之物發生過難忘的事嗎?”等,問題由簡入深,讓學生慢慢回憶逐一討論,同學間的互動交流更能讓其記憶猶新,為寫作提供了真實素材,更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技能。
四、注重習作教學指導,提升學生自作信心
教師必須對學生的作文進行及時評價,才能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這就要求教師對作文內容進行細化評價,不再是單一的、傳統的評價模式,對于學生的每次習作都認真評價,跟學生進行更深層的交流溝通,全方位的進行指導。淡化學習成績,“重結論更重過程”,引導學生重視老師評語,盡力發揮作文點評對提升學生寫作技能的促進作用。比如對《我的理想》寫作評價,有的學生提到其理想是做名主持人,這并不是突發奇想,而是因為他看到了熒屏上侃侃而談的主持人,進而激發了他的夢想,教師在對其評價時,應用激勵的口吻,并給予一定的肯定,相信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實現自己的理想。學生都有其自身的獨特性,教師應平等對待學生的差異性,跟學生進行精神方面更深層次的交流溝通,讓學生主動重視老師評語,進而得到有效指導,以提升學生的自作信心。
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應根據新課改要求對自己的教學方式及時進行調整,注重學生的課內外閱讀量,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接觸知識面更廣,為寫作積累更多、更優質的素材;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把學生極為熟悉的生活與寫作緊密相連,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課堂中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習作興趣;對于學生的習作要仔細點評,盡量用激勵的語言進行評價、多肯定學生,尊重學生的差異性,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提升其自作信心、以提高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潘春煥. 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教學的優化策略[J]. 中外交流,2020,27(25):344.
[2]馬惠珍. 小學語文高年級隨堂習作教學的現狀及優化策略[J]. 散文百家,2021(5):95-96.
[3]袁如春. 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評價的反思與策略優化探究[J]. 考試周刊,2019(A3):41-42.
[4]馬亞妮. 淺析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J]. 語文課內外,2020(25):190.
[5]楊麗麗. 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策略[J]. 亞太教育,2020(5):119.0324C0C8-25C5-42A1-AC60-9252FE508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