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容
摘要:美術活動中的材料對幼兒的美術興趣有直接的影響,豐富有趣的自然材料可以有效吸引幼兒的目光,成為其創作的源泉。大自然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美術材料,隨手可得,教師要引導幼兒靈活應用自然材料,并對幼兒加以啟發和引導,可以使幼兒萌生濃厚的創作欲望和靈感,讓其動手能力、發現美的能力等得到極好培養。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為幼兒提供更多的自主創作空間,才會更明顯促進幼兒美術綜合水平提高。本文對幼兒美術活動中自然材料的靈活運用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美術;自然材料;運用
前言:
幼兒對新鮮有趣的事物感興趣,豐富的自然材料是開啟幼兒美術活動的重要媒介。通過應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的樹葉、貝殼等材料,加強對幼兒的啟發和引導,不僅會使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等得到良好培養,還可以讓其體會到更多創作樂趣,對美術的魅力深刻體會。在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幼兒,讓其擁有更多的獨立創作空間,才會促使幼兒通過美術活動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一、靈活選取自然材料,激發創作靈感
幼兒活潑好動,比較貪玩,要激發其美術創作靈感,教師要讓幼兒經歷搜集自然材料的過程,體驗搜集的樂趣,將其深深吸引到美術活動中。另外,幼兒的生活閱歷少,缺乏美術積累,教師還需要將豐富的美術創作作品引入到美術活動中,在思維上對幼兒進行啟發,才會更有效激發幼兒創作靈感。在搜集自然材料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帶頭作用,讓幼兒明確自然材料的范圍,對自然材料明確認知,才會有效幫助幼兒愉快、熱情的投入到搜集自然材料的環節中,從而為其接下來的美術創作奠定良好基礎。
如,教師以《豐收的季節》為主題開展美術活動,此前要與幼兒互動:“大家喜歡秋天嗎?為什么呢?”,引導幼兒對秋天有更多的了解。接著,教師再引入活動:“接下來我們在開展的活動《豐收的季節》就是用樹葉搭配出多種有關秋天豐富的美術作品,還可以配合應用許多艷麗的顏色,大家喜歡嗎?”。在教師的引導下,就會使幼兒產生強烈的參與熱情。接著,教師再帶領幼兒走出教室,到自然環境中,搜集各種奇特、美妙造型的樹葉,使幼兒增加更多愉快感。回到教室后,教師再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多種簡單明了、新奇有趣的樹葉創作作品,讓幼兒視野得到良好拓展,并讓其獲得啟發,積極參與到美術創作活動中。接著,教師再示范貼樹葉、粘貼等方法,鼓勵幼兒根據其心中所想進行實際創作。在此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對幼兒進行輔導,讓其良好處理不同樹葉,培養其創作信心,就會使其創作熱情進一步提升,從而更好將自己的靈感體現在美術作品中。
二、注重引導啟發,培養幼兒創造力
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創造力,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不可小覷。幼兒的思維十分活躍,擁有極大的可塑性,教師有效引導幼兒讓其大膽創造,不僅可以幫助其創作出個性化的美術作品,還可以讓其思維更加靈活,美術水平等進一步提高,對于帶動幼兒全面發展也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和啟發方式,可以從自然材料入手,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再鼓勵其積極動手創作,讓其感受到創作帶來的快樂,幼兒的創作動力才會更加充足。
如,教師提前準備了貝殼、小沙石等自然材料,開展以“海底世界”為主題的美術創作活動。引入活動時,教師可以先拿出一個貝殼,然后再引導幼兒想象 “大家想一想這個貝殼像什么呢?”當幼兒回答“像小魚”后,教師再說:“那我們現在就來做小魚吧!”。接著,再引導幼兒自主選擇手中的貝殼材料將其粘在藍色的彩紙上。當幼兒制作后,教師再引導幼兒“小魚的尾巴在哪里呢?”,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就會主動查找自然材料中適合小魚尾巴形狀的小貝殼。此后,教師再繼續引導 “大海中,小魚是不是太孤單了呢?在海中,海水會是怎樣的呢?小魚在水中喜歡做什么呢?”。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讓其結合自然材料加以創作。在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下,幼兒會創作出豐富的美術作品。最后,教師在開展創作展覽,將幼兒創作的不同美術作品分別呈現在教室中,讓幼兒了解到其他同伴的創意,會進一步激活思維,讓其創造性思維得到更好培養。
三、優化教學手段,培養動手能力
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教師應用自然材料開展美術活動,除了應用剪、貼、粘等方式,開展美術教學,還可以靈活指導幼兒靈活應用材料進行多樣的創作,創作出更有韻味和個性的美術作品。但一些創作手法具有一定的技巧,幼兒動手能力較弱,教師要注重進一步培養其動手能力,才會讓其更靈活應用各種自然材料進行美術創作,并創作出優秀的美術作品。另外,幼兒的思維水平處于直觀化階段,教師在對不同創作手法講解時,要注重應用視頻加以教學,讓幼兒可以直觀、清晰的觀看到不同的步驟,才會讓其充分理解,并靈活應用于美術創作中。
如,“拓印畫”是利用自然材料的形狀進行美術創作。要將自然材料放在白紙下面,再依據其在白紙上面透出的痕跡用鉛筆輕輕涂畫出自然材料的輪廓、形態。這一過程看似簡單,在實際操作中卻會有許多隱藏問題,如涂畫的力度大小問題。力度過大,自然材料的原有形態會被改變;力度過小,又較難清晰拓畫;自然材料出現移動現象,拓畫就會失敗等等。鑒于此,教師可以在開展美術活動前,將課程中所要拓印材料的拓印過程錄制成清晰的微課件,讓幼兒先觀看再對其指導。如,教師開展“樹葉拓印畫”的美術活動,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慢慢播放操作過程,及拓印中的注意事項一并錄制在視頻中。之后,教師再指導幼兒進行實踐練習,并找出其不足之處,讓其反復練習,就會讓其拓印能力明顯提高。此后,教師再引入創作活動,就會使幼兒充分融入其中,并創作出優秀的美術作品。
總結:
大自然中擁有豐富的美術材料,幼兒教師開展美術活動,要注重靈活篩選不同材料,充分吸引幼兒并引入更多美術作品對幼兒加以啟發,或是通過引導使幼兒萌發更多想法,才會讓幼兒的創作靈感及創造力得到更好培養。另外,在幼兒美術中,一些創作技能較難掌握,教師要注重優化教學手段,使幼兒充分理解,再引導幼兒實踐,才會促使幼兒的動手能力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陸丹.幼兒園美術活動中自然材料的投放及利用研究[J].名師在線,2021(10):89-90.
[2]張巧寧.芻議幼兒美術活動中自然材料的運用策略[J].考試周刊,2020(39):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