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
摘要:合作學習是一種體現自我協調、同伴間優勢互補的有效學習形式,它能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生動活潑、注定學習的內在動力作用。這種學習形式既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又能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分析、自我調整等認知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被看作當代最受歡迎的教學理論之一。它改變了單一化、模式化、教條化、靜止化的傳統教學模式,為學生的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最大的空間。然而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卻發現教師對合作學習的內涵和本質存在理解和實施的偏差。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現在小學數學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弊端,與怎樣盡量的避其弊、揚其利。
一、目前小學數學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弊端
目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雖然已經開展了合作學習,但是還存在著一些弊端,主要有下列一些:
1、合作操之過急
教師一提出問題,馬上組織學生合作討論,學習場面看似“熱熱鬧鬧”,但結果卻是“蜻蜓點水”。
2、合作次數過多
課堂上合作次數過多,反而會削弱師生間信息的交流與反饋,使教學目標無法在規定時間內達成。
3、合作時間不充裕
合作學習開始,學生進入角色后,教師為急于完成預設教案的進程,在學生意猶未盡時就終止合作。合作時間不夠,制約了合作學習的深入展開,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4、問題不具備合作性
5、合作既能弱
小組合作后,組內缺乏必要的合作能力,學習上的強者你一句我一句,各自搶著說,而弱勢者卻成了旁觀者,更有甚者是“適逢良機做小動作”。這樣的合作可謂浮光掠影,反而降低了學習效率。
二、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
在教學中,只要教師設計好合作討論的內容和思考的問題,掌握好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就一定能發揮它的效能,使各種層次的學生在愉快的合作學習中,只是和能力都能得到培養,從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我認為要想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應該注意下列幾點:
1、合理安排合作對象
合作學習是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交往互動來達成目標。教師應根據他們不同的氣質和智能上的差異合理安排合作伙伴,不能局限于學習成績,一般應是智能互補型。或同伴配對或小組合作。組建好的合作小組應力求均衡,無明顯差異,便于公平競爭。
合作小組的成員取決于所有組員個人的學習,因此,教師要注意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他們思考和表現的機會,多一些成功的體驗。要突出每個個體的作用,使每個人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為所在小組中其他同學的學習負責,明確每個人都有幫助他人進步的義務,在小組學習中,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當一個人回答不完整或遇到困難,其他同學及時補充,在主動參與合作中完成學習任務,真正起到“合作”作用,而不應該把學生當成解釋教師所謂新的教學方法的道具。
2、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
(1)、認真思考,大膽發言的習慣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每個成員都參與學習的過程,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大膽發言,把自己的探索、發現過程哦那個語言表達出來,在組內交流。這樣,既能發現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題思路,又能對學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發揮團隊合作精神,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說。
(2)、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發言
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使學生意識到傾聽別人發言,既是一種文明禮貌的行為,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從別人的發言中會得到很多啟發,從小組其他成員身上收獲更多的知識、方法,養成一人發言,組內其他成員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在實際教學中,小學生往往不習慣聽別人的發言,急于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應參與小組學習中去,引導學生學會傾聽。
(3)、培養學生合作實踐的習慣
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操作活動,既能體現集體的智慧,又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是與人交流的良好機會。因此,教師在小組合作實踐問題上,要盡量設計一些一個人操作不方便,只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才能操作的內容,培養合作操作的習慣。例如,推導圓柱體積公式的操作,就需要兩人以上的操作,能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
3、把握恰當的合作學習時機
(1)、發現規律性知識時,開展合作
葉圣陶先生指出:“教材只能作為教學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到實益,還要靠老師善于應用。”教師應細致推敲研究教材,領會編寫意圖,剖析知識內在聯系,充分發揮例題的功能。
分數化成小數,書上只介紹用分子除以分母的一般方法。對于分母是20、25、50、125的特殊分數,教師引導學生采用新的化法。出示1/125=(小數),讓學生討論:“你能想出簡便的化法嗎?”學生帶著懸念紛紛找伙伴進行合作探究。當老師聽到同學“真難想啊”的話語時,輕聲提醒:“能否將分母變成是1000的分數?”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思路茅塞頓開,在思索討論的基礎上很快解答了問題。
(2)、實驗探究問題時,開展合作
根據小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動作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教師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通過學具操作實驗,理解掌握新知。
(3)、選擇解答策略時,開展合作
注意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意見,細心思考,敢于提出不同見解。通過合作探討,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得出準確的答案。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探究發現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合作學習并不是僅僅意味著安排學生按小組坐在一起共同去完成一個任務,它需要教師對小組活動過程的各個方面尤其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給予認真的思考和關注。《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的重要學習形式,也是促進學生學習,學會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研究,使這種學習形式更合理、更有效。
參考文獻:
[1]顧徐達,小學教學合作學習的探索,小學教學教育2003 1-2.江蘇省海門市教研室
[2]王孫君,銭再祥,如何實施有效的合作學習,小學教學教育2003 1-2.江蘇省海門市教研室
[3]顏文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自主探究精神,小學教學教育2003 1-2.江蘇省海門市教研室
[4]李淑媛,如何有效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小學教學教育2003 12.江蘇省海門市教研室
[5]劉兼,孫曉天,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