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揚揚
摘 要:新課標十分強調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和學校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成長和發展,為學生創新實踐提供了多樣的條件和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提升的訓練。在課后探究中,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交流討論,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校園限制,通過網絡等資源豐富眼界,解決問題,提升創新能力和素養。
關鍵詞:高中數學;創新能力;培養方法
創新是學生能力和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教師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做題能力的提升,缺少對學生創新能力的關注,導致學生不能深入理解教學內容,不能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將數學視為屠龍之技。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教師應該改變傳統教育觀念,關注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圍繞課內知識進行懷疑探討,通過課外實踐補充學科知識和能力,幫助學生不斷實現創新突破。
一、翻轉課堂,重視提問
翻轉課堂不僅打破傳統課堂限制,提升課堂效率,而且重視提問,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大膽提問,培養其創新意識和懷疑精神。[1]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在課前視頻中為學生布置思考題,并為學生提供班群等便于交流討論的網絡平臺,讓學生能夠在討論交流中初步解決疑問,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課堂上,教師鼓勵每一個學生舉手發言,對其中有價值的問題,提出表揚。
例如:《三角函數》一章,難度較大。教師在課前錄制視頻,帶領學生復習之前所學,溫習數形相關知識,為之后的深入學習做好鋪墊,并為學生布置思考題,讓學生嘗試解題。學生將自己的答案發布在班群中,通過與同學交流討論,更改自己的思路和答案。課上,教師檢查學生的解答結果,鼓勵學生提出提問,耐心解答學生的疑問,搭建濃郁的數學學習氛圍。
二、小組討論,增進交流
創新不是個人的靈光一閃,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討論體交流機會,讓學生圍繞一個問題開展頭腦風暴,群策群力,開拓思路,完善方案。[2]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完成思考題。課下,教師為學生布置小組合作任務,讓學生自行分工,合作完成。課外,教師開設數學社團,讓學有余力的學生交流討論自己感興趣的數學內容,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參與積極性,營造積極討論的學習氛圍。教師應該完善小組討論的評價方案,將學生的團隊協作表現和任務完成度計入評價體系。
例如:《統計》一章,為學生小組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以往,教師需要為學生的選題和方案把關,要確定學生選題是否有價值,實施方案是否合理可行。現在,很多學生有一定的信息技術水平,能夠通過電腦等電子設備統計數據,編寫表格,撰寫報告。這不僅拓展了學生的選題空間,而且讓學生足不出戶便能獲得大量精確數據。教師組織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補充數據,完善方案。在最后匯報時,教師和其他學生進行評分,綜合評價學生的表現。
三、將信息技術引進數學課堂
正如上述,現在,電腦基本成為了每個學生家庭的必備品,很多學生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水平,不少學生還對編程、繪圖興趣濃厚。數學教師應該合理利用資源,將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相結合,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和趣味性,為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培養創新能力提供幫助。課堂上,教師使用動畫視頻、繪圖軟件為學生模擬數形問題,讓學生通過直觀立體的數形畫面進行觀察、理解、思考。
例如:《三角函數的圖像與性質》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繪圖軟件,通過動畫模擬出問題情境,為學生展示三角函數圖像,讓學生直觀立體地感知數學問題。教師讓有條件的學生在課下自行模擬三角函數的圖像,加深理解。
再如:《算法》一章,難度較小,與信息技術關系密切。在完成課內學習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簡單的編程案例進行深入探究。教師將案例與課內知識相結合,鼓勵學生利用電腦設備,模擬和改編簡單的程序,實現創造性發揮。
四、開展課外數學探究活動
課外探究活動,歷來是學生創新創造的重要陣地。當前,課外探究活動存在內容空泛、組織散漫的問題。教師應該有序組織學生參與到課外探究活動當中,為學生建立合理高效的活動機制,讓學生在其中發揮才能,實踐創新。教師綜合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確定合適的探究主題,讓學生能夠從興趣出發,喚起活動熱情,減輕活動負擔,并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導,保障活動秩序,保證如期達成目標。
例如:學生對《三角學與天文學》一節十分感興趣。該文章將課內知識與歷史長河和生活應用聯系在一起,調動了學生的探究興趣。教師為學生推薦查閱資料,讓學生通過閱讀、討論,得出自己的思考。教師鼓勵學生繼續探究三角學在物理學、微積分等領域的重要作用,以加深學生對三角函數的興趣,促使學生在課外探究中開拓視野,提升能力。
五、督促學生總結反思
學習是不斷總結和反思的過程,創新性學習也是如此。很多學生對數學興趣濃厚,在課下積極進行探究討論活動,但是由于其基礎知識的掌握較差,不僅課內表現不佳,課外探究的結果也缺乏價值。教師應該幫助這些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靜下心來鞏固課內知識,在此基礎之上,引導學生總結反思,為學生課外探究提供機會和指導。
例如:講解作業的時候,教師先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必要的時候,鼓勵學生跨組合作。討論之后,學生初步解決問題,教師講解其中的難題難點。課后,教師引導學生將具有代表性的習題進行整理,串聯起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做好總結記錄。每個章節結束之后,教師讓學生重做錯題,并嘗試用不同的解法解決問題,以促進學生創新創造,融會貫通。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應貫穿于教師教學的全過程。教師應該從課內課外兩方面入手,為學生創新建立環境。課內,教師開展翻轉課堂、小組合作,鼓勵學生將數學學習與信息技術相結合,以加快學習效率,開拓應用空間。課外,教師積極組織探究活動,為學生深入理解、創新創造提供條件和指導。
參考文獻
[1]何等等.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9):32-33.
[2]張維.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2):74-76.70766132-0599-4747-8CA9-73C3EBE85D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