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成香
摘 要:在“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提質減負?本文以《盤古開天地》第一課時為例,探討聚焦核心問題,高效落實單元語文要素,打造高品質課堂:要聚焦單元導語,分析課后習題,把準教學目標;聚焦核心問題,以問題為導向開展教學;二度開發課后練習,精準設計作業,實現課堂教學和作業設計的高度融合;有效開展小組合作,打造高品質課堂。
關鍵詞:核心問題;課后習題;作業設計;小組合作;高品質課堂
自“雙減”政策在2021年7月頒布以來,一線教師都積極響應政策號召落實“雙減”政策。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雙減”政策?筆者認為要聚焦核心問題,高效落實單元語文要素,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減輕學生課后作業負擔。本文以《盤古開天地》第一課時為例,探討如何聚焦核心問題,高效落實單元語文要素,打造高品質課堂。
一、聚焦單元導語,分析課后習題,把準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靈魂,因此要定準目標。統編教材教學目標的設計要結合課程標準年段目標、單元導語、課文在單元中的功能地位、以及課后習題來綜合考量。教學目標可以通過三個步驟完成:第一步,結合單元人文主題、單元語文要素、文體或文本特點、語文園地等維度來初步確定目標;第二步,分析單元目標在教材體系內的前后關聯,確定其教學的起點、程度和達成策略,細化目標;第三步,結合課后習題或具體要求分解目標,設定課時目標。
統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神話,永久的魅力,人類童年時代飛騰的幻想”。單元語文要素有三個:一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二感受神話中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三展開想象,寫一個故事。
本單元以“神話”為主題,《盤古開天地》是本單元第一篇精讀課文,是本單元的起點文章?!侗P古開天地》是中國的創世神話之一,它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巨人盤古開天辟地,最后將身軀化作萬物奉獻給人類的故事。課文運用神奇的想象,讓故事更有趣味性,學生會更愛讀,課文也便于初步落實本單元的兩個語文要素。
《盤古開天地》這一課有三道課后習題,第一題:邊讀邊想象畫面,說說你心目中的盤古是什么樣的。這是在學習本冊書第一單元邊讀邊想象畫面的基礎上提出的又一要求,在邊讀邊想象畫面的基礎上感知人物形象。第二題:從課文中找出你認為神奇的地方,說說盤古開天地的過程。本題有兩大意圖:第一個旨在感受神話中神奇的想象;第二個旨在梳理故事的重點情節,從而幫助學生構建簡要復述的框架。第三題是選做題:收集中國的神話故事讀一讀,然后講給同學聽。選做題旨在兼顧學生的不同水平,鼓勵有興趣或學有余力的同學先行閱讀,為后面《快樂讀書吧》做鋪墊。教師可聯系本單元的《快樂讀書吧》,推薦學生閱讀其中推薦的課外讀物,也允許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中國其他神話故事進行閱讀,儲備神話故事,為最后開展“我喜歡的中國神話”故事會做充分的準備。
通過認真研讀單元導語、單元課文編排的前后關聯和課后習題,筆者將第一課時目標定為:一認識“劈、緩”等8個生字,會寫“劈、緩”二字,會寫“劈開、緩緩”等詞語;二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學習把握故事主要內容;三抓住重點詞句,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神奇的想象。
二、聚焦核心問題,以問題為導向開展教學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體現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以生為本,目的是激發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熱情。在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閱讀策略“提問”單元,學生已經學習了如何提有價值的問題,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怎樣提問。
如何做到精準把握學生的未知區域?教師要事先摸查學情,統計了解最受學生關注的核心問題。在學習單上,筆者設計了一道題目:初讀課文,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或最感興趣的問題,請提出來。學生根據題目提出了三個最有價值的問題:18個同學問盤古為什么開天地、25個同學提問盤古怎樣開天地、還有8個同學問盤古開天地的結果如何。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學生關注題目,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以核心問題為導向開展教學。教師在反饋學習單上的“提問”情況時,將這三個問題板書到黑板上,告訴學生這節課就圍繞這三個問題來學習。在課中梳理文章的起因、經過、結果時,老師啟發學生發現黑板上的三個問題依次對應的就是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接著立馬請學生回到文中找到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最后盤點總結本課所學環節再次聚焦黑板上的三個核心問題,詢問學生這些問題是否都得到解決。
聚焦核心問題,以問題為導向開展教學,既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又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效改變教師滿堂提問,學生被動回答的低效局面,有效改善教學效果。
三、二度開發課后練習,精準設計作業,實現課堂教學和作業設計的高度融合
“課后習題集中體現了編者的意圖,每一道練習題的設計都凝聚著文本的教學價值,是教師進行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定的重要依據?!毙W語文教材中的課后練習,不僅體現了本課教學的重難點,而且還是對學生達成語文核心素養技能訓練的重要載體。但由于語文教材課后練習有的表述過于抽象,學生對題目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難,就需要教師二度解讀題目,幫助學生理解題目意思;有的表述過于冗長不簡練,學生讀起來很費勁,不知如何下手,這就需要教師重新編排題目,將大題目簡化為幾個小題目,降低題目難度;還有的題目,不符合學生學情,超過學生認知水平,就需要老師適當改變課后習題,使課后練習更契合教學實際。因此,合理地對課后練習進行二度開發,可使課后練習更加合理、完善,真正實現與課堂教學的高度融合。
《盤古開天地》巧用學習單精心設計前置作業、課中作業和課后作業,作業設計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很強,指向了單元語文學習要素和課后練習題,課堂教學的重難點是跟作業對標的。比如,為了落實“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學習把握故事主要內容”這一目標,在學習單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用一句話或用四字詞概括每張插圖的內容”的課中作業。在課堂中,教師結合單元語文要素,不斷引導學生關注插圖、抓關鍵語句梳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再啟發學生借助要素串聯法完整講述故事。為了突破“抓住重點詞句,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神奇的想象”這一目標,課堂上通過多形式的朗讀、抓關鍵詞句、展開想象等方法感受故事的神奇。而通過設計課后作業“參考以上范例完成下面的練習:從文中找到你認為神奇的地方,摘抄下來,并寫下自己的感受或體會”,落實本課教學目標“抓住重點詞句,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神奇的想象”。通過“改編”作業的方式,實現課中教學跟課后作業的高度鏈接,有效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作業設計還要講究層次有度,兼顧全體。比如課中作業第1小題“用一句話或四字詞語來概括”是有不同梯度的,學生會用四字詞概括就用四字詞,不會用的就降低難讀,用一句話概括,照顧不同層次的同學。課后作業也是分層設計的,先提供范例模板,兼顧到有待進步的孩子,讓他們有路可循;設計“選做題”,也兼顧到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他們可以在這項作業中,寫出自己的感受,充分展現自己的能力。作業設計有梯度,為各層次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潛能開發提供廣闊的空間。
四、有效開展小組合作,打造高品質課堂
“要盡量減少講和聽,增加說與做,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夠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還是不會的不講。小組合作探究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的一種有效的課堂學習方式?!毙枰⒁獾氖切〗M合作不能停留在表面的作秀,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要摒棄“虛假合作”,所謂“虛假合作”就是漫無目的的,為了合作而合作,表現為合作探究次數過多,探究思維含量低,合作方式不科學,探究質量無法保證。要注意合作探究過程中出現“東郭先生”濫竽充數,蒙混過關的現象。小組合作探究應針對重難點,合作攻破,學生通過個體的學習可以掌握的內容不需要合作探究。如何開展有效合作探究,教師要做好分工,明確每一個學生的任務,讓每一個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有所收獲,能力有所提升。合作探究的目的是激發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熱情,放手給學生想辦法解決問題,通過取長補短,互相幫助,在合作中嘗到解決難題的樂趣和甜頭。
《盤古開天地》設計了兩次小組合作,兩次都是旨在突破本課重點“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學習把握故事主要內容”。第一次小組合作完成第一個學習任務:用一句話或用四字詞概括每張插圖的內容。通過小組合作,互相幫助完成第一個學習任務。本次小組合作的目的是小組以強帶弱,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能會選擇用四字詞語概括插圖的內容,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可能用一句話概括甚至不會概括,通過小組合作,取長補短,全面提高。第二次開展小組合作是在學生掌握了起因、經過、結果要素串聯法概括主要內容后,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在小組內輪流匯報《盤古開天地》的主要內容,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開口匯報的機會,落實語文要素的達標訓練。像這樣有針對性地就一個教學目標設計兩次小組合作,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生成課堂,教師借助學生的課堂生成情況小結提升。這樣變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合作解決問題的課堂教學模式,打造高品質課堂。通過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學生在復盤總結本課所學環節,大部分學生印象最深刻的是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所學到的技能和方法。實踐證明,親身體驗過的才能牢記心中。
在“雙減”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提質減負?筆者認為,第一要聚焦單元導語,分析課后習題,把準教學目標;第二,聚焦核心問題,以問題為導向開展教學;第三,要二度開發課后練習,精準設計作業,實現課堂教學和作業設計的高度融合;第四,有效開展小組合作,打造高品質課堂。
參考文獻:
[1]孟彩.編者意圖:閱讀教學亟待關注的維度[J].教學與管理, 2016(11):28.
[2]湯勇.“雙減”下尋求課堂變革之道[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