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丹
摘 要:目前,我國初中德育中普遍存在著“重形式,輕實效”的問題,德育實踐教育效果不佳。而要徹底改變這一現狀,其關鍵點就是將日常教學有效地融入初中德育實踐當中,通過緊密結合德育理論教學與各類班級活動、社會活動、實踐活動,不僅能內化學生的道德品質與行為,而且有助于通過各種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能力與思維,從而為學生今后的進一步學習,以及投身社會、從事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教學;有效策略;德育工作
德育對初中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正確價值觀的樹立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初中是學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將德育教育工作融入初中教學,會對學生的培養(yǎng)產生關鍵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有效開展初中德育工作做出了分析和探究。
一、初中德育的內涵
近現代以來,隨著學校教育普及程度不斷提高,學校德育在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德育工作中都居于重要地位,學校被視為德育工作的主陣地。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應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初中德育工作作為基礎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教育目標與內涵可總結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以健全學生人格,提高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法律素質為目的,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綜合能力形成。
二、當前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視不足
一直以來,我國教育事業(yè)都是以應試教育為主,且對教育界各環(huán)節(jié)已經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雖然德育教育已經在一定范圍內開展且取得了相應的成就,但仍然會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學校在堅持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過程中,往往會將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重要標準,進而會將教育重心放在理論知識的教學上,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德育教育。
(二)德育教育工作流于形式
受到學校對德育教育工作態(tài)度的影響,很多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也十分敷衍,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更多是傳統(tǒng)老套的教學方式,將重點放在理論知識的傳授上,缺乏對學生其他能力和觀念的培養(yǎng)。同時,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也較為傳統(tǒng),沒有有效地將德育教育工作融入其中,就算是專門的德育教育課也是老套地敷衍了事,缺乏新意與樂趣。這樣不僅會限制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還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學校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還會受到外部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而初中生又具備好奇心重、自控能力較低的特點,因此很容易受到復雜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而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難度。
三、初中德育工作開展的有效策略
(一)創(chuàng)新初中德育教學工作
初中學生正處于品德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德育培養(yǎng)這方面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初中生年齡較小,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缺乏獨立的辨識能力與社會經驗。因此,初中德育工作對學生的品德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精細化管理有利于德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在過去,教師通常采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但是過多使用這種模式會讓學生產生疲勞感,使德育工作效果較差。
因此教師應該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可以采用榜樣示范法,在教學德育時,教師選取貼近生活的榜樣,向學生展示榜樣的優(yōu)秀行為,從而讓學生受到榜樣的感染、鼓動。其次,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在具有吸引力的形情之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到德育對成長的作用。最后,教師組織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在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行與行為習慣。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有效解決學生的知行脫節(jié)。
(二)保障德育工作全面落實
在精細化管理下,德育工作要從學生的多個方面進行培養(yǎng),注重德育工作的全面性。德育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教師不能將學生知情意行分裂開來。因此,在精細化的管理模式下,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yǎng),可以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例如,學生德育知識不足時,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舉例子的方式,讓學生辨別是非、善惡、美丑。當學生缺乏道德情感時,也就意味著學生對道德理解是并不全面的,僅僅停留在口頭上。這時教師就可以采用情感渲染激發(fā)學生。初中生的道德意志較為薄弱,對初中生的意志培養(yǎng),教師應該重視實踐鍛煉,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幫助學生,在面對問題時,能夠采取具有道德價值意義的行為。在這樣精細化的管理下,學生的知情意行四要素可以相輔相成、全面和諧地得到發(fā)展。
(三)保持德育工作的連貫性
學生德育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因此,在經濟化的管理下,要注意保持德育工作的連貫性。德育工作不應該只落實在德育教學環(huán)節(jié),而是從多個方面統(tǒng)一協調。第一,學校環(huán)境也會影響學生德育,學校環(huán)境包括物質環(huán)境和精神環(huán)境。如物質環(huán)境:黑板報、學校廣播、文化專欄等。學校可以對校園文化精心布置,讓學生受這些環(huán)境影響。展開各種文學活動和藝術活動,讓學生在文學作品中領悟到深刻的道德含義,讓學生在藝術活動中感受到深厚的道德意蘊。第二,德育工作不只是德育老師的事情,德育老師要與其他科任老師團結協作,其他科任教師要注意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實現以文載道。德育工作的進行不能一會兒快,一會兒慢,教師對學生德育的要求不能時嚴時松,每位教師都要做好每個年級之間的德育工作銜接,從而使德育對學生的影響盡可能達到最佳狀態(tài)。第三,德育工作中,學校要發(fā)揮德育工作的主導作用,引導家庭和學校增強育人的意識,關注學生多方面的道德影響因素,提高成人對德育工作的參與度與重視度,只有眾多影響因素協調一致,才能夠落實好德育工作。
結語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工作在初中階段發(fā)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有顯著成效。在新課改推進的背景下,社會對學校德育教育投入了更多重視,但結合當前的實施情況來看,仍然存在重視程度不足及實施流于形式的問題。因此,學校與教師應充分意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加強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關注,并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大力推動德育教育工作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努力使德育教育工作實現更大的突破,保證建立起德育教育工作的良性循環(huán)。
參考文獻:
[1]田叢叢.初中班級管理中德育教育的實施途徑[J].中國新通信,2020,22(06):201.
[2]周世欣.學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