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梅青
摘要:數學研究性學習主要是指“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學習”。教師引導學生選取相關數學研究專題,確定研究專題方向,學生以探究式學習方式參與課題研究活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獨立思考、觀察、實驗、合作探討等過程主動地獲取數學知識,并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置身于研究性學習活動、主動學習,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無限潛能。本文主要探究研究性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初中數學;教學
“研究性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方法,也是一種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選擇對教師具有一定的考驗,教學方法的使用間接影響教學工作的質量,也對學生學習造成較大的影響。學生與教師要相互探討、相互交流,發揮“研究性學習”的最大作用。
一、加強合作教學、建設學習平臺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從側面說明了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是人們為了達到共同目的相互交流、學習的行動。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是最常見的學習方式,它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鍛煉數學思維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合作交流,使學生能很好地融入到班集體生活中建立平等的交流平臺。獲取知識的過程也是信息交流的過程,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平等交流的平臺,具有正確的輿論,良好的班集體,相互交流學習,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網絡是信息傳遞、接收、共享的虛擬平臺,是信息無障礙交流平臺。通過微信、QQ、電子郵件、抖音、快手等形式,使學生與教師之間可以暢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過程是一個復雜、開放的過程,它涉及的知識不僅復雜,而且內容很多。在進行數學知識理論推理和計算時,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圖片、動畫、音樂、視頻來學習數學知識。這不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幾何圖形的過程中,利用幾何畫板軟件編輯平臺制作立體圖形和立體圖形直觀圖,學生通過實際操作,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圖片、動畫、視頻來呈現立體圖形,(如:球、正方體、長方體、圓錐等)從不同角度對立體圖形的直觀圖進行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總結。聯系實際生活例子,感受立體圖形空間大小,培養學生空間感。
二、利用網絡資源、獲取學習資料
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具有廣泛性,其主要表現為面向全體學生和研究內容。面向全體學生即研究性學習活動是所有人的研究活動、而不是在少數學生中運用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內容涉及廣泛,教師要不斷學習、博覽群書,根據研究課題內容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發揮網絡作用。網絡擁有大量信息資源,學會使用網絡資源是學生應具備的一項技能。教師在課堂上要教授學生基本網絡知識,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和獲取知識的能力。遠程教學是網絡技術發展的產物,在現實世界里進行虛擬教學,它很好地體現了網絡的開放性與互動性。利用網絡技術可以編輯、查詢、收集、整理和分享信息,信息的取得更為方便,信息的傳播也更為迅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幾何畫板。幾何畫板是一款動態幾何畫圖,它有窗口、信息工具、關系、插入等屬性,適用于研究平面幾何、物理的矢量分析、函數作圖、計算等,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利用幾何畫板教學可以讓學生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識重點、難點。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利用教育技術進行學習,從生活基礎中熟悉的事實現象出發,觀察、探索,發現規律,充分發揮數學實驗軟件的作用。
三、加強課后評價與指導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構建一個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利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讓學生能很好地適應時代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一份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教學評價主要從課堂教學設計評價和課堂教學成果評價兩方面進行評價。課堂教學設計評價應該從它的實踐性、科學性、趣味性、創新性等進行綜合評價。實踐性是指教學內容與生活緊密相連,學生能利用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并解決實際問題;科學性是指研究課題要具有代表性,教學設計內容要循序漸進、教學設計過程要符合邏輯;趣味性是指教學過程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如:講故事、做數學實驗、課外活動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新性是指能發現更多的教學手段,積極探索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教師對教學設計嚴格把關,并進行自評與他評。遵循素質教育觀的要求,保證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課堂教學成果評價應該從課堂質量、問題分析和改進方案等方面進行客觀評價與分析。課堂質量是指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是否合格,各方面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問題分析是指發現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尋找出現問題的根源;改進方案是指對整個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制定合理的解決方案。在完成課堂教學后,教師要及時反思和總結。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善于與學生溝通交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結束語:
研究性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研究性學習方法的使用在初中課堂中要逐步常態化。了解和掌握研究性學習的途徑和方法是研究性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前提和基礎,學生要養成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習慣,最大限度挖掘自身潛能。相對于傳統數學教學而言,研究性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更有利于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娟.研究性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體現與應用探析[J].進展:教學與科研,2022(2):139-140.
[2]連平峰.初探研究性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23):57-58.
[3]蔣其龍.淺議研究性學習與初中數學[J].成才之路,2011(27):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