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思政,是通過課程(特別是專業課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載體。“課程思政”與協同育人也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重要選擇實踐方式。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訓結合,健全多元化辦學格局,推動企業深度參與協同育人,扶持鼓勵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舉辦各類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金融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高職院校金融專業也應積極探索,貫徹落實“課程思政”理念,將黨和國家的育人要求落實到金融專業課程教學的具體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人才的培養目標。鑒此,以課程思政為背景,通過對高職院校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及教學教育現狀的分析,找出目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著力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的協同育人體系,包括一般思政與專業課程思政、專業技能培育與專業課程思政、高職院校與企業等各方面資源高效協同發展。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院校;協同育人
一、內涵
“課程思政”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把思政課的內容照搬到專業課程中去,而應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這就需要家長學校企業、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等校內外協同。從社會需求上來看,高職金融專業是以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的平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行業是受監管的特殊行業,我國金融企業大都富有優秀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蘊含獨特的育人優勢。金融工具如何用,金融工具為誰用,這兩個問題與課程思政要解決的“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問題異曲同工。因此,高職金融專業“課程思政”教改需要構建合作密切的“家—校—企”合作平臺,拓展實訓實習渠道,力求將“課堂上的學習”與“工作生活過程中的學習”整合為一體,處理好育才與育人之間的關系。從課程體系來看,高職院校金融專業除了公共理論課、通識課程和職業基礎課、職業技能課外,還有大量的實踐課程、考證課程及技能競賽活動。這些課程活動都應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因此,除了明確各類課程的育人要素和責任,還應整合教師資源,嘗試讓校內外專業課程教師和公共課教師、思政課教師相互交流,揚長避短,共同梳理各專業課所蘊含的思想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依托平臺實現課程思政資源的共享。如此,思政元素促進了專業知識的學習,思政課的教學也得到專業教學層面的有效支撐,構成全課程育人的“項鏈模式”,真正達到“知識、技能和價值引領相互促進”的宗旨。
二、“課程思政”與金融專業相結合的必要性
金融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如果是從事金融行業的工作,免不了要與錢款打交道,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隊伍,因此,在校期間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是十分有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對學生內在修養的教育,只有首先提高學生的修養,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高職院校以培養出新型的全方面技術人才為教學目標,因此,高職院校的教育應該在培養他們專業技能的基礎上,對他們進行思政教育,以引導他們人生的正確走向。但在目前高職院校的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是獨立的,學生的在校教育明顯“失衡”。因此,高校需要建立先進的教育觀念,并且對傳統的教育方式進行創新,以全面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思政素養作為教育目標,為他們今后發展夯實基礎。
三、高職院校金融專業協同育人的創新路徑
(一)建構和優化金融專業協同育人宏觀體制機制
第一,高職院校要加強與學生家庭之間的溝通,實現家庭與學校思政教育的接軌。學校通過保持與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一方面,可以向家長傳遞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家長思政教育觀念;另一方面,可以與家長建立思政教育方面的合作,在校內外都營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圍。第二,高職院校要構建企業與學校的高效合作機制,實現校內外資源協同,提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效果。一方面,學校要引進社會力量,向學生普及社會現狀,傳遞社會層面的思政教育內容;另一方面,學校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在企業中營造思政教育氛圍,在日常工作中進行思政教育,通過學校和企業的協同來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學校與社會的充分接軌,能夠為學生提供積累社會經驗的機會,如果將社會現狀與思想政治教育聯合起來,就可以提升實習的思想性,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二)創新教學模式和教育方式
中國發展上下五千年,千年來教育與創新在人類社會進步中是必不可少的,接受教育是我們每個人的必由之路,而思政方面的培養更是在教育中尤為重要。要想提高對學生的思政教育水平首先就要摒棄以往的教學模式,比如引進新型的教學模式,可以利用網絡的相互性來滿足人與人溝通交流。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在線交流溝通,及時準確的了解到學生的思想走向及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并因此開展相關的針對性教育。對于互聯網資源的有效規劃利用,不但可以提升老師自身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還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各方面積極性。金融專業的任課老師利用互聯網在日常教育中積極宣傳英雄人物的實例,引導學生學習其優良品質。例如,在互聯網介質的輔助下,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現古今中外的相關英雄,促使他們不斷完善自身政治思想儲備,增強他們的政治認同感。
結語
因此,為了在服務的前沿真正培養高質量、高精尖的財政人才,高職院校與地方金融企業合作,為“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做出貢獻是必不可少的。專業校園內的教職工和企業教師以專業技能和知識為媒介,探索各種專業課程的思想政治要素和金融企業固有的教育優勢,拓展實踐渠道,實現知識和教學技術與價值教育相結合的教育責任,重點轉變。培養同時擁有道德和藝術的當時新人教育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龍思齊.基于校企協同育人的高職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9(33):72-73.
[2]張興夏.金融科技背景下高職理財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9(13):158-159.
作者信息:游穎,女(1988.10—),漢族,籍貫 重慶,碩士,專任教師,研究方向: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應用,區塊鏈金融,金融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