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爽
【案例背景】
從踏入工作崗位開始,便一直在班主任的崗位上不斷摸索,班主任工作不僅僅是學校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促進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方式。
有一年新接手了一個五年級的班級,從六年級下到五年級,雖然孩子的年齡只有一歲的變化而已,但不論是在認知方面,還是學習方面等都是有很大的不同,從低年級帶上來的老師可能覺得孩子長大了處處是驚喜,但是我只感覺處處是糟心,特別是班級有個叫小安的孩子,讓我很是頭疼。
起初見到他的時候,是一個乖巧的小男孩,個子小小的,皮膚黝黑,大大的眼睛,笑起來若隱若現兩顆小虎牙,真的是好不可愛!報到的第一天,他穿的干干凈凈的,主動跑到跟前來說:“老師,需要我打掃衛生嗎?”更是又給我增添了一份好感。這簡直和四年級的教過他的老師跟我描述的“大魔頭”完全不一樣呀!這哪里是能對老師說出“我要放一把火把你家全部燒掉的”的孩子呢!我滿心歡喜,以為自己得到了一個體貼人心的大寶貝。可是好景不長,經過一個一周的緊張期之后,隨著對新環境的熟悉和新同學的熟悉,以及對我的稍微了解,他的小尾巴也漸漸地漏了出來……
【案例描述】
在課堂表現方面是一個思維活躍,行為更加活躍的男孩子。
由于個頭矮,座位一般都是在第一排,上課的時候舉手發言很積極,但是每一次站起來都是不吭聲,然后等其他同學開始窸窸窣窣對他有意見的時候,他就站在那兒傻笑,課堂上特別喜歡玩修正帶,拆了裝,裝了拆,一直到把修正帶弄壞,讓后到處和人借修正帶,別人不借的話,他就在課堂上大打出手!認為別人理所應當要借他任何東西,上課的時候手插在口袋里,腿彎曲靠在桌上,身體往后斜靠在椅子背上,在上課的不經意間,就會唱幾支小區給課堂助助興。每當老師回頭開始寫板書的時候,他就站起來做一些怪動作,引得同學們哄堂大笑,然后等老師一回頭,他又做坐的一本正經的樣子,真的讓人又好氣又好笑。
孩子課間可能出現在任何角落,發生任何意外情況。課間他從來不在自己的座位,有時候去其他同學的座位斗事,有時候在廁所和教室之間的走廊上逗其他班的同學,還有的時候再班級大喊大叫,班干部前去制止,還要被他破口大罵。作業,更不用談了,不寫,是家常便飯,就算是寫了,也是讓人很難辨別的字,看到老師皺起眉頭,他就嘿嘿一笑。抽屜里全是亂七八糟的紙屑,喜歡在課堂上非常大聲的擤鼻涕,然后大聲的翻垃圾袋。
科任老師都非常頭疼,多次向我反映這些情況,這個問題是急需解決的了,否則不僅不利于小安同學自身的成長,更是會影響班級的整體學習氛圍和每個孩子的學習狀態。
針對孩子一周以來的表現,我決定從根源上去了解這個孩子。
首先向教過他的每一位班主任了解情況,一二年級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馮老師說他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是個乖巧聽話的孩子,學習也很優秀,除了偶爾有些調皮之外,各方面表現都不錯;三四年級的林老師說他從三年級開始喜歡游手好閑,不服管教,甚至公開頂撞老師,讓老師在學生面前毫無威信可言。于是惡性循環,互相都越來越看不順眼。原來是沒有在學校找到歸屬感。
然后,我進行了一次悄悄的家訪,我想知道為什么孩子這幾年的變化如此之大,孩子爸爸聲淚俱下,說自己對孩子的要求一直都很高,由于家里是外地的,三年級上學期經常外出,導致學習上對孩子有些放松,后來再想管,就很難了,說經常打孩子,但是絲毫沒有用處。孩子爸爸血壓氣到了一百八,孩子媽媽沒有文化,想給孩子作業上有些輔導和幫助,但是無從下手。孩子爸爸也再次強調,家里對孩子一直都是沒有放棄,一定會積極配合學校老師的各項工作。原來是在家里沒有感受到期待。
這下我心里就有了底,得到了家長的支持,我的工作就好開展了。
最后,我找機會與孩子聊天,可是孩子內心是抗拒的,不愿意搭理我,一旦提到任何有關學習的問題的時候,孩子就笑,或者沉默,一邊摳手指一邊看向別處…最后一步無疾而終。我的工作就此暫時中斷。
在冷靜思考之后,我覺得還是要從學習生活中的細節入手,長驅直入式的方式也許根本不適合這樣的孩子。
又是一天的語文課堂上,小安同學在班級給課堂“配樂”,我對這個聲音也真的是深惡痛絕,但是我忍住了,裝作沒有聽到這樣的聲音,還是正常講課,其他孩子雖然也有些意見,但是看我沒有什么反映,也不做理睬,過了一會兒,小安同學可能是覺得無趣,停了下來,我發現了契機,立刻停下課,微笑著對小安說:“小安,你真好!”小安一頭霧水,張大嘴巴,眼睛直瞪瞪的看著我,其他同學也是一臉茫然,我嘿嘿一笑說:“小安真的很體貼老師,你看,第一,他覺得老師上課很辛苦,他不唱歌了;第二,他體貼同學們也想聽課,于是他就停下來了;第三,他一定是發現了劉老師上課很有意思,所以也想聽課了,謝謝你對劉老師的肯定哦,老師很開心,一定會更加努力的上課的。”孩子愣住了,同學們也愣住了,但是我沒有做任何回應,依舊正常上課,在這節課剩下來的時間,小安同學雖然偶爾也會發出一些聲音,但是聲音已經很小很小了,這樣的進步就足以讓我知道,這個孩子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也給我增加了很大的信心。于是課后我趁熱打鐵,把小安同學叫到辦公室,拉著他和我一起坐在角落,靠的很近輕輕的說話,我摸著他的頭說,“你今天真的很棒!老師感受到了你對老師的愛和尊重,老師和你喜歡我一樣喜歡你哦,你和我的兒子一樣,有時候確實是有點調皮,但是不管是怎么樣,老師都是很喜歡你的…”小安同學的眼睛紅紅的,終于開始和我有所溝通了,“老師,我知道了我一定會好好表現的!”
小安雖然嘴上說的很好,但是我知道這距離他的改變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不過我有耐心去等待花開,我有信心對他的改變。
課堂上,我鼓勵他積極回答問題,只要他愿意舉手,我就會給他及時的表揚,只要他在班級做一些,哪怕一丁點對班級有益的事情,我就會大表揚特表揚,讓他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注,對他的肯定,但是隨著時間慢慢的推移,他在班級和同學之間鬧矛盾的次數變多了,而且每次的理由都是“我馬上告訴老師去!老師肯定會幫我說話的!”我就知道了我的處理的方式上出現了方向性的偏差,讓孩子誤以為我對他的鼓勵是任何事情的包容,甚至是包庇。
于是這一次,我把談話的地點換成了校門口,在和家長溝通我的打算之后,放完學我就牽著他的手,到了一家雞腿店,買了一個雞腿給他吃,孩子非常開心,還有點受寵若驚的樣子,我們就站在雞腿店三口兩口吃掉了雞腿,我問他:“好吃嗎?”“好吃!太好吃了!”于是我就問他:“今天是老師請你吃雞腿,等你以后長大了,愿意請老師吃雞腿嗎?”“愿意!愿意!”一邊抹著嘴邊的油,一邊喊道!“可是你以后沒有工作,怎么請我吃雞腿呢?”“……”孩子不說話,我就接著問:“那你如果沒有工作、沒有工資的話,就來雞腿店門口搶吧!”“不行不行!那怎么行呢!”孩子的回答正中我懷,我說:“是的呀,你看你多厲害啊,你知道吃雞腿就要用錢買,搶就是錯的,說明你是一個明是非的孩子,是一個很正直的孩子。”孩子點點頭,“是的!”“那老師再問問你,幫助別人對嗎?”“對!”“搶別的同學的東西對嗎?”“不對!”……最后我告訴孩子:“小安,老師對你的愛和媽媽對你的愛是一樣的,對你好是指出你的錯誤,讓你改正錯誤,并變得越來越好。而不是覺得你什么都是對的,那不是對你好,那是害你。你明白嗎?”孩子撓撓頭,點了點頭。接著我把孩子送回家,告訴家長,孩子今天表現很好,上課舉手發言很積極,而且寫作業的速度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和家長提前商量好的,今晚要好好的表揚一下孩子,不要做作業方面的嚴格要求。孩子第二天來了之后,心情非常好,笑瞇瞇的對我說:“老師,我覺得上學真好!”雖然一句簡單的話,但是我能感受到,孩子已經在悄悄改變,而且一連幾天,在班級的表現都有很大的進步。還在小組里當上了英語組長。
【案例反思】
作為連續擔任幾年班主任工作的我來說,深知班主任工作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個別教育工作,除了組織班級活動、處理偶發事件、組織課外校外活動和指導課余活動等班主任工作之外,很多時候,起決定性因素的就是班級的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班主任必須要根絕學生的個別差異,做好個別教育工作,當然個別教育包含了先進生的教育工作、中等生的教育工作和后進生的教育工作,我這里談的是我覺得更為重要的后進生轉化工作。他們通常自尊心強但是學習動機不高,想要引起別人的注意但是往往別人都很反感他們,想參與班級管理可是往往他們最先不守紀律,想改變自己但是往往意志薄弱…
所以在教育后進生的時候,我注意到一下兩點:
一、關心愛護后進生,尊重他們的人格
在新接手一個班級之后要做的有很多,首當其沖的就是了解和研究學生,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我們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學生,因為他們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具有巨大發展潛能,時刻都處在發展過程中;學生是獨特的人,要尊重學生的創造性。他們是獨立認知和情感的完整的人,有他們自身發展的獨特性,他們的發展和成人之間是有巨大差異的,所以我們要在此基礎上因材施教;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頭腦之外,不以教師的一直為轉移的客觀存在,要他們是學習的主體,具有主觀能動性,也是責權的主體。
我們對學生的認識和態度往往影響著學生的發展,所以我們要從思想上更改自己的觀點,關心愛護學生,尊重理解學生。
二、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
后進生的學生習慣和學習態度肯定都是比較薄弱的環節,但是換個角度來看,他們的發展空間也是巨大的,所以如果能帶動后進生的學習,是一定可以給班集體的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首先,在作業難度和作業量上,要對后進生因材施教。正常進度的教學內容后進生肯定跟不上,因為基礎薄弱越來越難以聽懂上課的內容,作業量多也是行不通的,因為課聽不懂,作業就不會寫,再加上稍有難度,就會讓孩子形成習得性無助,對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是百害而無一利的。所以對與這樣學生的特殊情況,可以給他“開后門”,布置一些簡單的,少量的家庭作業,循序漸進。
其次,要充分利用反饋,及時進行獎懲。后進生自尊心強,往往是很喜歡老師的表揚的,不妨可以多用一寫表揚的手段去強化后進生的積極行為,使之成為一個習慣性行為。但是有犯錯誤的地方也要及時指正,盡量面對面指出,不要當著全班的面點名批評學生,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和孩子交流,以及時掌握孩子最近的思想動態。
再次,根據學習的歸因理論,引導孩子正確歸因。外部歸因為老師的愛或者有趣的課堂都是不穩定的因素,要讓學生意識到我學習是為了我自己學,我最近進步了,是因為我自己努力了,我付出了,我最近退步了,是因為我對自己放松了,這樣的內部歸因可以對學生以后的學習行為產生重大的影響。
最后,可以適當開展競爭教育。在班級找一個和他學習水平差不多的學生形成學習的競爭力。從行為習慣開始比拼,再到學習成績的三分、五分的進步開始比拼。效果非常明顯。
以“愛”促學,轉化后進生,用愛心和耐心澆灌花朵,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