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勁松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夠幫助教師優(yōu)化現(xiàn)有的課程教學,還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進而適應當前時代發(fā)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為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充分認識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性,并將其合理滲透在語文教學中,以此為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教學角度,分析了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有效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課堂教學
引言: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德育的重要性,因而教師在語文教學工作中要對此予以重視。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需求,將德育合理滲透在課堂教學中,以此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其思想道德素養(yǎng),從而在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滿足當前社會經濟發(fā)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fā)重要,因此,對于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有效策略研究有著鮮明現(xiàn)實意義。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
(一)優(yōu)化語文課程教學
語文這門學科蘊含豐富的中華文化,也是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傳播的重要載體。語文教材中所選擇的作品,具有豐富的思想文化。在具體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基本語言和寫作技能的教學,還要結合內容中所包含的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二)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經濟發(fā)展是促進我國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而精神文明則是推動社會發(fā)展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近幾年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對學生教育越發(fā)重視,特別是思想道德方面,提出要實現(xiàn)國民思想道德素質全面提高的目標。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也是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希望。若小學階段不注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則會影響教育成績,且學生也會缺少社會責任感,進而無法滿足社會發(fā)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三)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小學階段的學生各方面能力不足,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很容易受到外在事物的影響。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給學生講解語言知識的同時,還需要結合人文素養(yǎng)。其間,教師可結合學生的特點,將德育進行有效滲透,以此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辨別是非的能力,懂得規(guī)范自身行為。隨著近些年我國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fā)展,人們思想觀念也在變化,特別是網絡時代的到來,給學生思想帶來較大的影響。為確保學生健康成長,教師有必要在語文教育教學中融入德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有效策略
(一)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貫穿德育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經常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不注重對學生進行德育,導致新課程改革落實效果不佳。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遵循以學生為主的理念,有效落實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注重將德育和學生本位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學生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策劃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利用現(xiàn)有的語文素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傳統(tǒng)美德、社會公德等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思想品德,最終為學生奠定人格基礎。另外,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比如,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身心發(fā)育情況、性格特點、認知能力等科學設計趣味性、娛樂性語文教學活動,將德育融入其中,以此確保德育教學效果更佳。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體驗,注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及時肯定和鼓勵學生,通過問題啟發(fā)學生,促使學生自我調整、自我鼓勵,最終促使德育和語文教育更好地結合。
(二)多角度滲透德育,注重力度
教師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從多角度、多方面滲透德育,如在理論體系、文化知識、實踐活動、情感教育中點滴滲透德育,最終促使學生在掌握語言文字知識的同時,也可以形成優(yōu)良的品格,最終使學生成長為社會需要的優(yōu)秀人才。對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第一,在朗讀訓練中滲透德育。教師可以在學生朗讀期間,指導學生進行思考、感悟,深入體會文章中人物思想感情,感受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自主完成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價值觀教育。例如,在《落花生》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細細品味文章末尾段落的內容,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融入語言文字中,感受其中深層的愛意,更好地感受父親和女兒之間的情感,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精神、細膩性格,最終確保德育目標的實現(xiàn)。第二,在識字看圖中滲透德育。小學語文教材中含有大量識字看圖知識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字音、漢字結構、總結音形義規(guī)律的過程中,與個人素質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以此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
(三)在實際生活中加強德育滲透
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標準。學校如果想要更好地滲透德育,教師就一定要將實際生活作為背景,這樣才能讓教學效果最大化。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會德育的重要性,使它們對德育的感觸更加深刻,教師也可以把教材資源和學生的日常生活作為課題去講解。
例如,老師在講解《靜夜思》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作者為什么會思念故鄉(xiāng),故鄉(xiāng)在學生的心里算什么?作者為什么會在望明月的時候想起故鄉(xiāng)?可以通過提問題,從而使他們思考對自己來說“家”有什么意義。學生一定會積極表達,自己對家鄉(xiāng)的看法。這樣學生會思考生活中故鄉(xiāng)給自己的動力,從而使德育在心中發(fā)芽,還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思考故鄉(xiāng)帶給自己很多東西,那自己能回報給故鄉(xiāng)什么。這樣一舉兩得,不僅能使學生形成德育很重要的觀念,還可以讓學生樹立遠大的目標,將來為自己的家鄉(xiāng)所用,這樣使學生德育得到質的飛躍。
結論: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和德育進行結合是現(xiàn)代化語文教育的必然趨勢,小學語文可以為德育踐行提供途徑和載體,德育可以凝練小學語文教育精髓,確保語文教書育人價值和目標的充分實現(xiàn),因此,教師需要在小學語文理論教學中、實踐教學中點滴滲透德育,促使學生由外而內形成健康的品格、品質。
參考文獻:
[1]楊靜.新媒體視域下將德育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相結合[J].求學,2021(35):45-46.
[2]馬瓊嶼.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新智慧,2021(24):51-52.
[3]蔣利民.依托地域文化,創(chuàng)新學校德育工作新路徑——以上海市青浦區(qū)商榻小學為例[J].現(xiàn)代教學,2021(Z4):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