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湫燕
摘要:在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教師設計作業要注重個性化,使小學生擁有愉快的作業體驗,并全面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教師可以結合教學課程和教學目標,設計口述、繪畫等多種形式的個性化作業,讓小學生通過做作業可以對課程內容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取得更優秀的語文成績。本文對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的設計策略進行了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
前言:
小學時期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重要時期。在雙減政策下,教師通過設計個性化作業,可以使小學生對課程內容深度掌握,而且還可以同步促進其語言能力、想象力等全面提高。教師可以結合課程內容設計多種形式的個性化作業,讓小學生被作業所吸引,小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才會進一步提高。
一、設計口述作業,鍛煉小學生語言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文中,有許多生動有趣的故事。通過授課,不僅要讓小學生學習到其中的語文知識,還要讓其學習到許多道理。為了讓小學生加深對課文的學習,充分吸收其中的知識,教師可以設計口述型作業。讓小學生在課后將所學習的課文,以講故事的方式講給其家人聽。這樣不僅可以有效鍛煉其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促使小學生對課文深層品味,讓其充分領悟到課文中的道理。而且,喜歡故事是小學生的天性,教師設計口述故事作業,會極好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讓其積極主動、認真完成作業。與此同時,也可以讓小學生在繁重的書寫型作業中解脫,更好滿足雙減政策的教育主張[1]。
如,《狐貍養雞(二)》這篇課文,故事內容飽滿,要讓小學生抓住狐貍矛盾的心理,體會狐貍善良的一面。同時,與《狐貍養雞(一)》同屬一個故事。教師在講解故事(二)后,可以設計口述作業:“完整講述這個故事給家人聽,并且要配合形象的動作。在講解過程中,要狐貍養雞的初衷、過程、細節、結局詳細講清楚。并且,在講述后主動發表自己的見解給家人聽。”。小學生通過完成作業,不僅會對課文內容的精彩之處和不同細節、及狐貍、小雞的心理、情感更深刻體會,還可以讓其領悟能力得到良好開發。又如,《鐵杵成針》這篇文言文寓言故事,教師也可以設計口述作業,讓小學生獨立組織語言,向家人講解寓言故事。小學生通過完成作業,不僅會鍛煉其語文組織、表達能力,還可以讓思維更具邏輯性。在其思考其中的感悟后,也會形成良好的品質。以此,不僅可以顯著提高作業質量,還會進一步滿足雙減政策的教學要求,讓小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二、設計繪畫作業,培養小學生想象力
小學生通常喜歡多彩的畫面,并且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將繪畫作為主要形式,引導小學生將自己的想象融入其中,可以使其想象力得到進一步培養,讓其思維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2]。作業設計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小學生積極融入自身的想象,繪畫個性化作業,會有效吸引小學生,讓其主動發揮自身想象,愉快的完成作業。同時,也會使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主動多次閱讀課文,并深入揣摩課文語言和內容,從而對課文深度理解。而且,也會為繪畫與語文知識巧妙融合提供良好契機。
如,在執教《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這篇課文后,為了讓小學生可以進一步預測故事的內容,讓小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得良好激發,并培養其想象力,教師可以設計作業:“繪畫課文中的故事,并且加以補充和拓展,將自己對胡蘿卜先生長胡子的想象繪畫成美妙的圖畫。哪名同學繪畫得最有創意,還可以得到精美的禮品。”。喜歡想象是小學生的天性,教師通過設計想象和繪畫相結合的作業,可以有效使小學生主動完成作業,并且會體驗到做作業的樂趣,進一步提高綜合能力。又如,《夜書所見》這首古詩詞,教師在教授課程后,小學生往往容易忘記古詩詞的內容。為了讓其可以深刻記憶并深度掌握古詩詞中的知識點,教師可以設計繪畫類的作業。讓小學生在頭腦中想象秋風吹動梧桐樹葉,江上吹來秋風,令詩人回想起其家鄉孩童斗蟋蟀的情景。之后,再讓其結合書籍中插圖以及自身的想象,繪畫古詩詞中的情景。不僅可以幫助小學生高質量學習古詩詞,還可以讓其擁有更豐富情感體驗,促使其有效提高學習成績。
三、設計生活化作業,培養小學生愛心
當下,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各科教師的共同的工作目標。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教師可以在講解小動物類的課文時,設計以生活化形式為主的作業,讓小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驗愛護小學生是美德的道理,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愛心。小學生也會由此體驗到無限的樂趣,促使其綜合素質不斷提升。教師可以立足課文內涵,設計愛護小動物的作業,讓作業更具個性化,進而使小學生對課文的內涵充分吸收。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將生活化作業內容與課文充分統一,才會更有效滲透課文內涵,從而使小學生的思想品質得到良好培養。
如,《灰雀》一文中的小動物——灰雀,是生活中十分常見的鳥類。課文的內涵是讓小學生通過學習可以懂得愛護小動物。教師設計作業時,就可以將課文與生活巧妙鏈接在一起,設計生活化作業:“觀察生活中的灰雀,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了解它們的需要,并以簡短的日記形式寫出所見所想。”。通過個性化作業的設計,可以使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在內心埋下愛護小動物的種子。教師可以在次日的課堂上,讓小學生用語言表達其完成作業的過程和感受,并且為其提供足夠的分享機會。在分享過程中,小學生會更多了解灰雀,同時會對其產生濃厚的喜愛之情,對培養小學生的愛心也會極大的幫助作用。而且,也會使小學生對課文更深刻解讀,對其中的深刻涵義也會充分體會。另外,教師要注重在小學生分享后,對小學生的觀察作業加以指導,讓其懂得如何細致的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可以使有效讓其觀察能力提高。對幫助小學生奠定寫作基礎,也有極大的幫助作用。
總結:
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教師設計作業,不僅要結合教學目標,還要結合小學生的能力水平,設計口述、繪畫、生活化等形式的作業,讓小學生通過做作業進一步提高語言、想象等能力,才會促進其全面發展。同時,還可以讓小學生對語文課程深度理解和記憶,促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南欣.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指導例談[J].新課程,2020(20):208.
[2]陳建陽.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的設計與實踐探索[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5):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