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迪
摘要:干旱地區特殊的地理條件,要求在造林的過程中選擇適用的技術方案,確保在造林工作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樹木的成活率。為此在抗旱造林技術應用中需要加強整地、科學選種,并根據造林地區的實際氣候條件來確認具體的造林時間,為樹木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在林業工程中,對于干旱地區的造林工作需要加強技術研究及創新,使抗旱造林技術在應用中可以進一步的改善種植條件,為樹木的存活及良好生長提供保障。
關鍵詞:抗旱造林技術;林業工程;應用措施
引言:
在干旱地區林業工程造林活動的開展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需要根據地理環境特征及氣候條件因素等進行分析,研究如何科學地運用抗旱造林技術來提高造林的質量及效率,保證樹木的成活率,使林業工程造林工作能夠順利的實行。在實際中需要對干旱地區的實際種植條件進行分析,結合林業工程的建設要求進行造林方案的規劃,確保在完善的抗旱造林技術體系下能夠進一步的增加森林面積,進而加強林業工程造林效益。
一、抗旱造林技術在林業工程中的應用意義分析
在林業工程建設和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抗旱造林技術作為重要的基礎技術需要結合實際進行科學探索與應用,才能更好地保證育林護林成效。抗旱造林主要是以抗旱為目標,通過相關的造林活動等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抗旱造林技術一方面可以針對森林資源保護等進一步加強抗旱管控,通過積極采取相關的造林工程建設等進一步提高森林管理成效,實現森林資源持續健康應用與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及時對目前在林業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因地制宜提高森林資源儲存與開發利用效能,減少工作人員的負荷,實現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二、抗旱造林技術在林業工程中的應用分析
(一)科學整地
在抗旱造林中整地屬于其重要的環節之一,通過科學的整地可以為樹木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并對土壤條件進行有效的改善。由于一些干旱地區因降水較少且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存有著水土流失的現象,尤其是在干旱地區造林工作中樹木的成活率較低,針對此種情況為了達到更好的種植環境改造效果,在造林前需要對造林區域進行科學的整地規劃,通過對種植區域進行深耕使土壤可以保持疏松透氣的狀態,并根據土壤條件來進行水肥施用,以此來提升土壤肥力,使土壤保持良好墑情。目前在整地中主要采用水平溝、育林坑、魚鱗坑等整地的方式進行作業,具體還需以造林區域的坡位、坡向、土層厚度等作為基礎來進行整地技術的選用。
(二)合理選種
在造林工作中需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來制定造林方案,在造林規劃中需要做好地區調查工作,其主要是針對當地的氣候、降水、土壤來分析適合種植的樹木種類。并且還需了解當地原始森林的蓄存情況,對于本土樹種進行了解,注意所選樹種可以適應當地生態環境,這樣可以避免樹種選用不當而影響當地森林環境的情況出現。在林業工程中需要尊重當地的自然規律,優先選擇適宜的鄉土樹種,這樣在造林活動中可以保證造林方案的適用性、可行性,同時鄉土樹種的抗旱性也更強,從而提升樹木的成活率。例如,在土壤貧瘠且干旱、向陽的坡地,可選擇種植刺槐、側柏、沙棘等樹種,山杏、油松等植被更加適合種植在坡地的陰坡;尚未開發的荒山地帶,需優先選擇種植沙棘、檸條等植被。
(三)選擇造林時間
在林業工程中,為了有效地提升樹木的成活率,降低水資源短缺所帶來的影響,可以選擇在雨季或春季進行造林,此時的降水相對充足,能夠滿足樹木的生長需求。首先在春季的植樹造林中,應在土壤解凍到20cm—25cm時就及時進行移栽,避免在后期因水分蒸發而導致土壤水分無法滿足樹木基本生長需求的情況出現。其次在雨季的植樹造林中,應分析當地的降雨特征,若是雨季的降雨時期不夠規律且溫度較高,容易造成雨水較高的蒸發量,此時一旦錯過雨季,則可能造成樹苗因缺水而死亡,因此,需要關注雨季的時間以及天氣狀況,選擇降雨前后及時植樹造林,進一步提高苗木移栽后的成活率。
(四)應用蓄水技術
在干旱地區的整體降水量較少,再加上部分地區的降水會呈現出季節集中的情況,因此對蓄水技術的科學運用使提升抗旱造林質量的重要措施,其在實際中能夠有效的對造林工程中水資源短缺的情況進行環節。在造林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保水劑來對水分蒸發情況進行控制,根據樹木的栽植情況在其周圍進行保水劑的施用,從而使樹木能夠獲得足夠的水分來滿足生長需求。并且在造林中還可以通過覆膜技術的應用來控制土壤的濕度及溫度,其也是在樹苗栽植中常用的抗旱造林技術手段,在使用覆膜技術的過程中,需預留出要栽種樹苗的縫隙,膜上的土壤覆蓋厚度保持在5—6cm。在樹苗移植完成之后,需立即進行澆灌。
(五)埋土越冬技術
在林業工程造林中若是樹木為當年成活,可以采用埋土越冬的方式來對新植幼樹進行保護,其主要是由于在干旱地區的造林活動中土壤養分條件、水分供應、溫度環境等因素會影響樹木的成活生長。尤其是在幼樹生命力較弱的情況下,處于冬春時節的樹木其受凍根系不能充分地吸收水分,在蒸騰作用下樹木可能會出現干旱枯死的現象。為此對于新種幼樹應采用埋土的方式來提升防寒能力,這樣還可以幫助幼樹來保持水分,在覆土的過程中應注意避免損傷樹樹木根系,并根據樹木的生長情況來確認其具體的覆土厚度,保證幼樹可以良好的度過冬季。
三、結語
目前在現代林業工程不斷發展與建設的形勢下,林業技術也在不斷創新,其中抗旱造林技術的逐步完善及優化,為干旱地區造林工程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由于在干旱地區對造林技術的應用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充分的了解抗旱造林技術的應用要點及應用要求,以提高造林質量為目的來對抗旱造林技術進行合理運用,從而達到提高林業工程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目的,使其可以充分的改善造林地區的森林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 張曉霞.我國北方主要造林樹種抗旱造林技術研究[J].種子科技.2019,37(15).66,68.
[2] 李洪奎.林業工程中抗旱造林技術的相關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家參謀.2019,(20).125.
[3] 王廣海.林業生產中抗旱造林技術的應用[J].農村實用技術,2020,(4):134-135.
[4] 劉同旭.基于固沙植物引種栽培及抗旱造林技術試驗分析[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19,(3).87-90.
[5] 周海明.林業生產中抗旱造林技術的應用[J].花卉,2020,(2):234-235.
[6]馬軍霞.淺談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J].廣東蠶業.2021,55(7).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