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薇 馬鑫
摘? 要? 為全面推動智慧教育,提升高校外語教師的信息素養尤為重要。梳理信息素養內涵,對高校外語教師信息素養現狀進行分析,發現高校外語教師存在信息意識薄弱和信息化手段應用能力不足、高校外語學科教學智慧教室建設投入不夠、信息素養培訓系統性不足和信息素養能力考評標準欠缺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從教師和學校兩個維度提出解決策略,多維度提升外語教師的信息素養,推動智慧教育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高校;智慧教育;信息素養;外語教師;智慧教室
中圖分類號:G655?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2)22-0027-05
0? 引言
2018年,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指出:進一步推廣“互聯網+教育”新模式,從提升師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全面提升信息素養轉變,大力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1]。同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為推動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應進一步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 [2]。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傳統教學的模式受到極大挑戰,使智慧教育走向常態化。
高校外語教師信息素養是推進高校外語學科智慧教育實施進程和落實效果的決定性因素,是外語教師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為順應智慧教育時代發展,高校外語教師應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將新時代的信息技術與教育體系深度融合,形成具有新時代教育特色的教育思想理念,主動適應智慧教育對于教師的新要求,將智慧教育的發展推向更高的臺階。
1? 信息素養內涵
時任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首次提出信息素養這一概念,指人們利用主要的信息源及信息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3]。新概念的提出立即引發全球學者的廣泛關注和傳播,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領域由最初的圖書館學延伸至教育學、情報學、計算機學、機械工程學、環境科學等學科領域[4],信息素養的概念、內涵、構成要素和評價標準也在進一步擴展和明確。1987年,Patrieia Breivik將信息素養定義為一項基本技能,該技能能夠識別信息的價值、選擇搜集信息的最佳途徑和掌握存儲信息。1989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對信息素養的內涵進行重新定義:“一個具備信息素養的人,能夠確定何時需要信息并對所需信息進行有效的查找、收集、使用和評價。”1992年,Doyle在《信息素養全美論壇的終結報告》中對信息素養進行了界定:具備信息素養的人,能夠確定信息需求,形成實際問題,能挖掘出潛在的信息源,選擇合適的檢索方式,利用計算機技術或其他信息技術獲取和評價信息,并根據實際應用重組信息,將新信息整合到原有信息中,以批判性思維解決實際問題[5]。
我國于20世紀90年代引入信息素養這一概念,當時稱為信息素質。1997年,馬海群[6]在其研究中對信息素質及信息素質教育的內涵和特點進行辨析,認為信息素質的側重點并非信息知識和信息能力,而是個人的信息主觀品質。自此,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認識到信息素養的重要性,引發諸多學者對信息素養的廣泛關注。王吉慶[7]認為,信息素養是人們獲取信息、使用信息、開發信息、評估信息等方面的涵養和能力,可以通過教育獲得,同時也是一種包含信息常識、信息能力、信息意識與情感以及信息倫理道德等多個方面的綜合性能力。
對于高校教師信息素養的概念及內涵,不同學者有不同的理解和闡述。例如:秦美娟等[8]從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兩方面來剖析大學英語教師的信息素養內涵,包括信息獲取、處理、評價、管理和整合等能力;馬靜[9]認為,高校教師的信息素養包括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王濤濤[10]認為,高校教師信息素養是一種綜合性能力,具體包括基本信息素養、學科信息素養、科研信息素養和特殊信息素養;王建穎等[11]認為,信息素養是基于道德規范的標準,有意識地了解和使用信息技術的知識結構,也是一種對信息化背景的適應能力。
2? 高校外語教師信息素養現狀分析
2.1? 教師因素
2.1.1? 高校外語教師的信息意識薄弱
信息意識屬于意識形態范疇,是教師產生信息需求,形成信息動機,進而收集、整理、使用信息的源頭,是培養教師信息素養的前提,它影響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解決教學問題的主動性。高校外語教師信息意識薄弱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不能準確把握信息素養的內涵。信息素養的內涵是不斷發展、與時俱進的,教師對信息素養的理解較為片面,將信息素養等同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設備,未能更深層次地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二是缺失對信息及信息技術的洞察力和敏感度。高校外語教師簡單地使用數字語音實驗室中的先進教學設備和軟件,如放聽力、做練習等,缺乏探索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意識主動性,造成教學資源利用率低。
三是缺乏主動提升信息素養的意識。為調動教師學習的積極性,高校開展信息化教學專題講座,組織一系列微課比賽,但是很多教師的參與度不夠,信息素養的培養效果不佳。
2.1.2? 高校外語教師的信息化手段應用能力不足
信息知識指的教學中教師對信息進行加工和處理所使用的與信息技術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它涵蓋了信息理論知識和信息技術應用實踐知識,是培養教師信息素養的基礎。而信息化手段應用能力是信息素養的核心體現,具備信息化手段應用能力的教師,能夠對學習方式與教學方式進行創新與變革,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深度整合,助推外語學科教學提質增效。當前高校外語教師的信息知識和信息化手段應用能力呈兩點特征。
一是高校外語教師信息知識薄弱,致使信息化手段應用能力不足。絕大部分教師很少接受系統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缺乏專業性指導,對信息理論知識和信息技術缺乏認知與實踐,導致在教學過程中信息化手段應用能力不足,不能熟練掌握課堂教學信息化設計、教學軟件使用以及平臺資源整合等專業技能。
二是外語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和學歷水平存在差別,信息知識水平參差不齊。近年來,外語教學場地由傳統的多媒體教室到數字語言實驗室,再到智慧教室,一些教師對互聯網技術一知半解,缺乏基本教學技能,未能充分發揮智慧環境的優勢。這就需要外語教師從思想上接受新時代的先進教育理念,并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與實踐操作,貯備更多的信息知識,加強信息化手段應用實踐能力。
2.2? 學校因素
2.2.1? 高校外語學科教學智慧教室建設投入不夠
高校外語教師的信息素養并非與生俱來,需要信息化環境支撐,良好的信息化環境能有效促進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近年來,在政策和現代技術的支持下,高校對信息化教育環境建設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但其信息技術學習和實踐環境的建設離標準化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硬件條件的缺失。當前高校外語語言實驗室設備陳舊老化,原有的硬件與先進的教學軟件不兼容,更談不上整合利用各類教學資源。
二是軟件條件落后且針對性較弱。部分高校盡管基本能實現人手一臺計算機,但沒有針對學科特點的軟件環境支持,日語、俄語等小語種使用英語學科的數字語言實驗設備及軟件,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不同專業外語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質量也難以有效提升。
2.2.2? 高校外語教師信息素養培訓系統性不足
高校組織的教師信息素養培訓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主要是因為絕大部分高校對不同學科教師的信息素養培訓缺乏專業化、系統化的培訓體系。當前,高校對于外語教師信息素養的培訓情況不理想。
一是參加培訓的外語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呈現多樣性,培訓內容缺少針對性和專業性,無法滿足教師的個性化需求,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還會挫傷教師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外語教學問題的積極性。
二是培訓多為形式單一的短期技術培訓。教師的信息素養具體有時代性、長期性、系統性等特點,而這種短期性、階段性的培訓會降低培訓質量,培訓效果不理想。
三是培訓的內容理論與實踐相脫節,也是很多教師不愿意主動參加培訓的因素之一。
2.2.3? 高校外語教師信息素養能力考評標準欠缺
高校對外語教師的教學成果評價尤為重視,但對教師的績效考核中,對外語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考核不夠重視,信息素養的考核占比微乎其微,沒有評價考核標準和激勵機制,導致教師信息化教學內驅力不強,教師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有考核標準的項目上,阻礙了高校外語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升。
3? 高校外語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策略
3.1? 教師層面
3.1.1? 更新教學理念,強化信息意識
更新教學理念是培養信息素養的前提。高校外語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強化信息意識,才能從本質上提升信息素養。
一是準確理解和掌握信息素養的內涵。信息素養不是單項能力,其本質是知識、技能和態度構成的綜合能力,這種能力需要主體通過積極主動的認識和實踐才能得到發展和提升。高校外語教師應主動學習和了解當下信息素養的內涵,在把握信息素養內涵的基礎上,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更深層次地整合。
二是進一步增強信息及信息技術的洞察力和敏感度。外語教師可以從培養發現信息、識別信息、選擇信息、整合信息和預測信息等能力入手。
三是進一步強化自身提升信息素養的意識。理念是行動的基礎,教師忽視信息素養能力的培養,無法正確認識信息素養對智慧教育發展的決定性作用,就會阻礙智慧教育的發展。高校外語教師需要主動適應信息化時代,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摒棄落后的教育教學觀念,激發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興趣和熱情,堅持人技融合、與時俱進,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外語學科教學中,主動迎接智慧教育帶來的挑戰。
3.1.2? 積極主動學習,擴展信息知識
在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外語教師在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的同時,應積極主動學習,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涉獵更廣泛的信息知識,才能真正滿足教學的需要,促進智慧教育不斷發展。
一是高校外語教師要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高校外語教師要清醒地認識自身的特點,多方求教,才能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取得進步。高校外語教師可以通過專業的書籍、期刊和網絡資源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通過觀摩學習資深優秀教師的公開課豐富專業知識、掌握信息知識。
二是高校外語教師可以積極參加學校及機構舉辦的信息知識講座和競賽,從而了解和掌握前沿的信息知識。
三是高校外語教師可以借助各類專業權威的網站和平臺,如中國大學慕課、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等,有針對性地自主學習與外語學科教學、信息知識相關的課程,以更專業、更扎實的專業知識和信息知識適應高校外語學科的信息化教學。
3.1.3? 加強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深度整合,提升信息能力? 高校外語教師要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關鍵在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整合。
一是認識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整合的核心內涵。有些教師在理解上存在偏差,簡單地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二者機械地組合在一起,認為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應用就是信息化教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整合的關鍵在于多維度、多層面、多途徑地認識和把握其核心內涵,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推進信息技術在學習和教學過程中的廣泛運用,為課堂教學提供資源豐富的教育環境和學習平臺,在實踐中提升信息素養。
二是掌握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整合的現代教育技術。各類新興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不斷涌現,數字化網絡資源日益豐富,信息化教學基礎設備日益完善,高校外語教師要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心態,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養成良好的信息搜集、整合和應用的習慣,主動挖掘國內外各類高水平大學網站、外語工具類網站等,拓寬外語學科教學思路,積極主動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外語學科教學中。如利用雨課堂、智慧樹、超星等推行線上線下網絡化學習,將各類優秀的教育教學資源整合到外語學科教學中,達到教學效益最大化。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過程中強化信息意識,增強信息知識,為信息素養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是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整合的教學實踐。高校外語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不僅要求外語教師認識和掌握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核心內涵及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而且要求外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培養信息素養。高校外語教學應合理利用數字語言實驗室、智慧教室等信息化環境,將聽說讀寫與信息技術有機整合,將信息技術的應用貫穿課堂始終,不斷豐富學習內容和學習載體,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語言綜合應用能力,還能有效提升外語教師的信息素養。
3.2? 學校層面
3.2.1? 建設數字化教學環境,提供信息素養培養條件
高校外語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離不開校園數字化教學環境的建設。
一是硬件設備方面,學校應加大投入力度,在師生人手一臺計算機的基礎上,實現校園網全面覆蓋,建設符合外語學科特點的數字語言實驗室,為智慧教育提供硬件基礎。此外,應配備專業的微格教室,為教師參加信息化教學技能大賽、信息技術應用實踐等提供強有力的硬件支持。
二是軟件方面,學校及相關部門可以組織教師到相關技術公司考察調研,購買符合學科特點的外語學科教學軟件,建設專業科學、功能完善、開放靈活的智慧環境,為教師開展智慧教學提供支撐。此外,為進一步加強信息化教學效果,學校信息技術中心還應充分應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對課堂教學提供數據采集與分析服務。
三是學校要加大設備更新維護的經費支持。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的維護與更新也需要與時俱進。學校應投入足夠的發展經費,對硬件設備運轉、軟件系統更新、購置先進軟件資源平臺等提供強有力的經費保障。
3.2.2? 健全信息素養培訓模式,助力信息素養提升
高校在組織外語教師進行信息素養培訓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引導教師在思想上重視。學校可以邀請校內校外信息技術專家學者對外語教師進行專業的信息素養培訓,包括理論知識、技術操作、現場輔導等,從而使外語教師達成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整合能有效增強教學效果、培養信息素養的共識,從被動提升轉向主動提升,強化外語教師提升信息素養的內在驅動力。
二是分層分類開展系統化培訓。學校在制作培訓計劃前,可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學科教師的信息素養水平,根據外語教師的培訓需求和差異性,建立針對性強的培訓方案。
三是定期組織信息化教學技能比賽和交流活動。高校應為外語教師提供諸如信息化教學技能比賽、信息技術與課堂整合交流會、教學研討會等交流活動,在活動中探討問題、交流教學經驗,取長補短,實現共同進步。
3.2.3? 構建信息素養考核激勵機制,增強提升
信息素養的積極性? 當前,在各高校針對教師的評價考核中,對信息素養的考核所占的比重相對較少。為了將外語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落到實處,各高校應根據國家教育信息化相關政策的要求,制定一套包括考核、評價和激勵等機制的考核制度,從而增強教師提升信息素養的積極性,進一步推進教育信息化。例如:學校可以制定與信息素養考核相關的規范,對參加信息素養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參加各類信息化教學技能大賽獲獎、參加各類信息化知識競賽獲獎、參加各類信息化課件制作大賽獲獎、指導學生參加各類信息化競賽獲獎的教師給予經費支持和教學工作量認定,不僅可以縱向了解教師的信息素養水平,還能有效發揮輻射引領帶動作用,提升外語教師的信息素養。
4? 結束語
在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外語教師信息素養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勢在必行,這是推動我國教育現代化、信息化和智慧化的關鍵舉措。這就要求高校外語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強化信息意識,并主動學習擴展信息知識,在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深度整合的實踐中提升信息能力。此外,高校應提供良好的數字化教學環境、健全信息素養培訓模式、構建信息素養考核激勵機制,多維度增強高校外語教師提升信息素養的內在動力,使得高校外語教師在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同時,更好地迎接和應對教育信息化時代的挑戰。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通知[A/OL].(2018-04-25)[2020-04-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2]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A/OL].(2018-01-31)[2020-01-31].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3] Zurkowski P G.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and Priorities. Related?Paper No.5[M].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and Information Science, Washington, DC. NationalProgram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1974.
[4] 鄒慧琴,諶子諾,鄭宇屹,等.高校信息素養培育模式研究綜述:基于Web of Science(2004—2017)數據挖掘[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0):11-13,17.
[5] 李萍萍.社區居民信息素養的培養[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2.
[6] 馬海群.論信息素質教育[J].中國圖書館學報,1997(2):84-87,95.
[7] 王吉慶.信息素養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47.
[8] 秦美娟,何廣鏗.大學英語教師信息素養內涵探討[J].外語界,2009(5):18-25,41.
[9] 馬靜.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教師信息素養探討[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7,38(1):128-130.
[10] 王濤濤.“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師信息素養培育[J].中國成人教育,2017(9):146-149.
[11] 王建穎,張紅.高校外語教師信息素養調查研究[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21,19(6):15-19.
*項目來源:湖州師范學院校級科研項目“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外語教師信息素養現狀調查與提升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21XJWK21);湖州學院校級科研項目“獨立學院轉設進程中建設應用型本科高校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21HXSK11)。
作者:左薇,湖州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實驗教輔,助理實驗師,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教育、教育信息化、實驗室管理研究(313000);馬鑫,湖州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輔導員,助教,研究方向為教育信息化(3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