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寶琦
摘 要:在新時期的背景下,教育領域大力的倡導增效減負。要求教師在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應該對雙減政策進行落實,讓學生的學習壓力得到不斷的減輕。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學教師在語文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應該在作業設計方面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讓良好的教育效果得到真正的達成。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優化
前言:
新課標大力的倡導,教學活動在開展的過程當中不要局限在課堂內,而是可以在課外的生活和學習當中不斷的延伸。因此,在現階段,小學教師在語文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就應該對作業設計這一環節不斷的進行完善和優化。通過這樣的方式展現作業的價值和作用,達到理想的減負效果。
一、優化作業設計讓小學語文教學實現增效減負的意義
在雙減政策的帶動下,要求教師在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應該減輕學生的作業完成壓力以及課外輔導壓力[1]。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應該將作業作為生成點,促使教育的效果得到不斷的提高。而在現階段,教師就應該追求作業設計的優化。一方面,應該保障作業完成符合學生當前的最近發展區,做到難度適中。另一方面,在作業布置的過程當中,應該做到理論結合實踐,讓學生有更多元化的學習探索的空間。借助這樣的方式就能夠更好的展現出作業設計在學生學習過程當中的價值和作用,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優化作業設計讓小學語文教學實現增效減負的對策
(一)分層類作業的布置
在作業優化的過程當中,教師首先就可以明確特點來對分層類作業積極的進行布置[2]。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有更多的選擇空間,達到理想中最佳的教育引導效果。
例如,在講解完《贈汪倫》一課之后,教師就可以對不同層次的作業進行布置。比如,對于班級當中以學困生為主的C層次的學生,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對古詩進行背誦,并能夠找尋一些作者其他的名篇佳作進行學習。對于B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將古文有效的轉變成抒情散文,站在作者的角度在寫作的過程當中對作者的情感思想深刻的進行體會。對于A層次的學生,教師在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就可以給予學生更加寬廣的空間,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挖掘《贈汪倫》古詩當中所展現出來的內在含義,讓學生找尋主題完成寫作。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夠讓作業設計得以優化,達到理想的課程教育效果。
(二)讀寫類作業的布置
在作業設計的過程當中,教師也可以對讀寫類的作業積極的進行布置[3]。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借助寫作來對閱讀過程當中的內容進一步的進行深化、探索,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效果能夠變得更好。
例如,在講解完《去年的樹》一課之后,教師就可以對趣味性、讀寫類的作業積極的進行布置。比如,教師在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將故事內容改編成課本劇。在此過程當中,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對任務進行完成,可以適當性的融入自己的想法來進行編創,更好的展現出小鳥和大樹之間友誼的珍貴。借助這樣的任務的布置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故事內容的理解變得更加深刻,也能夠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懂得一諾千金的重要性以及朋友之間友誼的真摯之情......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有更加深刻的感悟,達到理想中最佳的教育效果,帶動學生的學習成效得以提高。
(三)任務類作業的布置
在語文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也可以對任務類作業積極的進行布置。借助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作業完成的過程當中方向和目的變得更加明確,有助于學生學習效果得到不斷的提高。這樣能夠達到理想的課程教育效果,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有更多的收獲。
例如,在講解完《兩小兒辯日》一課之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在課后布置任務,讓學生可以對孔子相關的資料進行查詢,使得學生可以對孔子及其弟子著名的一些經典故事、《論語》當中的一些經典話語和內容進行查詢和整理。在后續教學開展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開放性的空間,讓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展現,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和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夠使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得到發展,帶動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收獲更多,達到理想中最佳的課程教育效果。使學生的視野得到拓展,帶動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果得到提高。
(四)觀察類作業的布置
除了以上這三個方面,在語文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也可以對觀察類的作業積極的進行布置。這樣可以讓學生從中感知生活,找尋和探索更多的技巧和方法,讓綜合類、實踐類作業的價值得到不斷的展現。
例如,在以“動物”為主題來對寫作任務進行完成的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提前一周對作業任務進行布置。不要讓學生著急投入到寫作當中,而是可以讓學生投入到寫作對象的觀察當中。比如,假如學生所選擇的觀察對象是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動物,教師就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觀察空間,使得學生通過細致、近距離的觀察來找尋動物的習性,并適當的進行想象。假如學生所選擇的觀察對象是生活當中并不常見的,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借助互聯網對相應的資源進行查詢和觀看,達到理想當中最佳的寫作效果。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夠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當中有話可寫,避免一些閉門造車情況的出現,達到理想當中最佳的作業布置和完成的效果。
結論:總之,在小學階段語文課程教學開展過程當中,對作業設計進行完善和優化是非常重要的。這樣能夠使教學的效果變得更好,讓作業的價值得到充分的展現。在這其中,主要就可以通過分層類、讀寫類、任務類、觀察類作業的良好布置,讓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變得更好,讓增效減負的目的得到達成。使得學生在作業完成的過程中找尋到更多的樂趣和價值。
參考文獻:
[1]文季萍. 農村小學語文家庭作業設計與布置探究[J]. 學周刊,2021,(33):77-78.
[2]楊軍杰. 關于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探討[J]. 新課程,2021,(43):95.
[3]陳秀玲. 小學語文課外作業設計策略探析[J]. 學周刊,2021,(31):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