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曾欣 張寧祥 韓旭

摘要:本文結合學業困難大學生的實際,從心理學視角選取了應對方式、認知和情感偏差、焦慮、抑郁多個維度進行調研訪談、問卷調查和數據統計分析,探究學業困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并提供幫扶對策。
關鍵詞:學業困難;心理特征;幫扶對策
高校學生由學業問題引發的心理危機屢見不鮮,學業困難學生在多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下,成績達不到學校教學管理規定的要求,這對學生自身學業發展和學校教學質量提升等方面都會帶來阻礙。探究這一群體的心理特點,提出相應的援助策略,構建有效的幫扶系統,可以切實提升學生學業發展、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本文在查閱文獻,并對學生、專業教師和思想政治輔導員訪談的基礎上,編制“雙院育人模式下大學生學業完成情況調查問卷”,采取分層抽樣的方式發放調查問卷,問卷發放對象涵蓋我校5個書院,16個學院的本科生,發放問卷285 份,回收有效問卷283份,以必修課掛科五門及以上為標準,排除軀體性疾病和智力因素的影響,確定有效被試 283人,確定學困學生87例,具體情況見表1-1。運用 SPSS for windows 17.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1]。問卷從應對方式、認知和情感偏差、焦慮、抑郁等方面設置了23 道題目,旨在探尋大學生學業困難與以上因素的關系,學業困難大學生與非學業困難大學生在這幾方面的差異,尋找其中的因果關系,為學業困難預警機制的建立以及幫助學業困難學生走出心理困境,順利完成學業提供理論依據。
學業困難學生樣本的基本情況:性別上,男生比例高于女生;年級上,二年級高于一、三年級且三年級比一年級略低;專業上,理科專業所占較高;生源上,來自農村的學生更容易出現學業困難。
二、學業困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及成因
2.1應對方式
無人監管的狀態、不愿鉆研的態度、極度放松的心態等都造成了學困學生學業滯后的現狀。在受調查學生中,學困學生在遇到挫折時很少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有62.6%的學困學生表示學習缺乏目標,未做過任何明確的學習計劃或職業生涯規劃。同時,有63.4%的學困學生表示缺乏學習動力。另外,根據訪談輔導員得知:沉迷游戲、手機社交、網絡小說等使學困學生不能集中精力聽講,表現出學習心理疲勞。綜上,缺乏學習目標和動力、沒有學習計劃和職業生涯規劃、自控能力弱、意志力水平低下,都削弱了學業困難大學生的學習動力。
2.2認知和情感偏差
學困學生認知障礙產生的原因與其學習習慣、方法、興趣、思維方式有關。而認知產生情感,情感偏差主要反映在大學生對于所學專業的認同程度上。
根據回收問卷,學困學生中有89.4%的學生對于自己所學專業不感興趣,缺乏認識和認同,缺乏學習熱情,遇到難度較大的課程時,容易產生抵觸和消極心理。有89.2%的學生表示,自己會選擇考前突擊復習。有70.9%的學生認為,學困現狀會對自己的情緒和生活產生負面影響。
2.3焦慮及抑郁心理
根據回收問卷,學困學生多存在較為明顯的焦慮和抑郁情緒。在學困群體中,有58.7%的學生對于自己未達到要求的學習成績會感到焦慮和緊張,甚至變得壓抑。有70%的學生在面臨考試前會出現思維遲鈍等生理現象。根據訪談輔導員及心理健康老師,部分學困學生伴隨著抑郁現象,同時,抑郁程度對學業困難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
三、學業困難學生心理問題援助策略
針對學困群體缺乏學習目標和動力、自控能力弱、沒有職業生涯規劃、認知和情感偏差以及存在焦慮、抑郁心理等心理特點,本文擬結合心理咨詢與輔導、規劃職業生涯、建立多維幫扶體系等方面展開援助。
3.1心理咨詢與輔導
一方面,心理健康專業教師通過開展團體心理行為訓練,對學困群體進行心理強化,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增強意志、做好自我管理;另一方面,針對存在抵觸學習、焦慮、抑郁的學困學生,輔導員與心理健康老師開展個體心理輔導,有的放矢的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掌握學習方法,增強自信心。
3.2規劃職業生涯
根據《大學生生涯與職業規劃》課程,加大對學困學生群體職業發展規劃、專業及就業等內容的引導,幫助樹立學習目標。另外,輔導員可以應用“5 W歸零法”、“金三角”等生涯規劃方法,幫助學困學生制定合理的生涯規劃方案并督促學生予以執行。
3.3 建立多維幫扶體系
根據學生需求有的放矢,確定幫扶內容;建設幫扶團隊、構建書院學院共同體全程輔導模式,在朋輩群體間建立“一對一”幫扶、宿舍-班級-學校三級互助式“金字塔”幫扶體系。借力書院“一站式”社區教育優勢及線上新媒體網絡平臺,推動搭建全程學業幫扶體系;有效落實學業幫扶配套機制,建立學業預警機制,對學生學業進行精細化管理和動態監測[2]。以學期或學年為單位,根據學生成績、不及格學分數作為量化標準,劃分預警等級,建立學生工作系統與教學工作系統積極互動的協同聯系;建立獎勵及監督激勵機制,加強對教師與學生的關愛與鞭策,制定科學的考核評價制度,促進多方對學業困難群體的幫扶和關注。
參考文獻:
[1]涂必華.高校學業困難學生心理狀況調查與對策研究[D].安徽工業大學,2012.
[2]王自華,張保敬,等.大學生學業困難預警機制初探[J]. 河北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1):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