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麗
摘 要:要想將先進的“立德樹人”理念滲透到小學英語課堂中,就需要教師根據教材中的重點內容,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并給予學生思維上的引導。首先,教師要了解英語課程所具有的特點,要明確在課堂中不僅要強化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使學生逐漸形成跨文化的基本認知,這些不僅是學科能力的體現,也是有效滲透“立德樹人”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從不同角度設計教學方案,為學生打造趣味性課堂,更好地完成各項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英語;立德樹人
一、小學英語課堂中滲透“立德樹人”的作用
小學時期的學生生活閱歷比較少,并且受年齡限制,其認知能力比較差,無法正確辨別是非。同時,這個階段的學生道德觀念比較薄弱,無法分清自己的行為是對還是錯。所以,教師應利用正確的道德思想去感化學生、影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尤其小學英語課堂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主要場所。隨著國際化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個國家聯系得更加密切,英語也成為最廣泛的語言。因此,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具有重要價值。而在“立德樹人”理念的影響下,學生要學會感恩、學會友善、學會謙讓、學會熱愛,真正做到行為舉止文明,自覺規范自身,熱愛祖國、熱愛民族,遵守法律法規,形成良好素養。如此一來,學生才能在未來成長和發展中更好地在社會中立足,如果學生只掌握英語知識,卻沒有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那么將來學生的人格、思想、品質上都會有非常明顯的缺陷和不足。
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立德樹人”的滲透方法
(一)為人師表,做好學生榜樣
每一個學生都會在心中將教師作為自己學習、模仿的榜樣。在學生成長、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仿佛一面鏡子,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學生。所以,教師不僅要做好教書工作,還要做好“育人”工作,約束自身的行為和語言,不斷豐富自身涵養,在日常工作中堅持以身作則,重視個人修養和行為的規范,切實發揮出榜樣作用。在教學中,要積極學習先進教育思想,提升專業能力,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心態、風趣的語言為學生呈現英語課堂的魅力,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寓德于樂,豐富課堂活動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外實踐活動與立德樹人的理念融合,促使學生在了解不同國家文化,拓展文化視野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民族自豪感,產生強烈的愛國之情。在課外,教師可以開展“藝術交流會”“文藝大會”等,讓校園文化更加豐富,使立德樹人理念與美育、智育等活動融合,從而實現“寓德于樂”的目標。小學英語知識比較淺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目的也是為了運用知識,通過英語的語言表達對生活的體會和感悟,逐漸形成良好的運用習慣。
因此,教師應積極打造第二課堂,創設英語天地、英語演講競賽、英語探究小組、英語劇本演繹、講述英語小故事等豐富的課堂活動,為學生營造充滿英語氣氛的課堂。同時,教師也可以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基礎上,將學生帶出課堂,走向更廣闊的天地,組織學生參觀文化館、博物館、著名風景等,促使學生能夠在欣賞祖國風光,領略世界科技風采的過程中,簡單利用所學詞匯溝通、交流,體會到家鄉所發生的變化,感受科學技術的奇妙。這些課外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延伸課堂教學內容,還能讓學生在親切、熟悉的情景中接觸到更多的生活化英語知識,同時,也能培養學生探究精神。
(三)禮貌用語,提升滲透效果
文明禮貌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頻繁地運用禮貌用語,能讓學生真正了解文明禮貌的內涵和價值,并構造良好的自我形象,形成較好的人際關系。小學的英語教材中具有很多禮貌用語,當學生掌握這部分知識后,不僅能讓學生的生活與英語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還能讓“立德樹人”的滲透效果得到提升。
(四)熱愛祖國,培養愛國情懷
愛國是每一個社會公民都必須具備的良好情感,尤其對身處和平年代的小學生來講,更需要形成良好的愛國情感,接受優質的愛國教育。在教學英語的過程中,教師應通過文化知識的滲透,強化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切實體會到祖國的偉大,從而形成良好的民族自豪感。
(五)學會合作,促進友情生長
友情能讓學生的生活更加豐富,能讓學生的內心充滿陽光,會讓學生的精神世界更加飽滿。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為加深學生之間的友情提供契機,讓學生有更多合作的機會和平臺。所以,教師可以將合作學習與英語課堂融合,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培養友情,讓學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長。
(六)鑄造性格,形成良好心態
自信是一種個人的自我行為,當一個人的思想認知正確,才能更加自信,當一個人的自信飽滿,才能勇敢地在社會中前行。所以,教師應重點強化學生的自信,引導學生鑄造屬于自己的性格,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合適的教學手段滲透“立德樹人”的思想和理念,并尊重學生、認可學生,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強,并能主動規范自己的行為和語言,從而勇敢向前、無所畏懼。
性格的鑄造能為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奠定基礎,能讓學生自覺規范自身行為,是德育開展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師應重視從不同角度將立德樹人的理念滲透在教育教學中,從細節上對學生給予指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思想,樹立正確三觀,意識到信心的重要性,進而能夠勇敢地面對人生道路中的重重阻礙,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未知挫折,并在挫折的磨練中越來越勇敢。
(七)家校合力,共同促進成長
立德樹人的工作除了教師積極滲透和引用外,家長支持、配合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家庭教育對學生學習、生活、做人等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具有靈活性、針對性等特點,如果家長能夠發現學生接受德育過程時出現的問題后,能夠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因材施教,則會使學生更好成長。
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將“立德樹人”的理念滲透、融合在小學的英語課堂中,就要將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通過積極教育,全面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激勵,同時重視“以人為本”的思想,合理運用教材中的德育資源,借助有效措施培養學生良好品質,使學生能夠成長為尊老愛、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的優質人才,為將來祖國建設、民族復興奠定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 楊少勇.“立德樹人”背景下有效開展英語校本教研探究[J].成才之路,2021(33):136-138.
[2] 張曉.“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心理育人的路徑研究[J].科技風,2021(31):192-195.
[3] 張智艷,陽征會.面向“立德樹人”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倫理創新教育研究[J].湖南包裝,2021(5):167-17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