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紅
班級紀律是教學質量的前提保證;紀律是良好班風、學風的基礎。班級的紀律可以表現出一個教師的工作能力,而紀律是班主任工作主抓的重點,班級紀律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工作各方面的好壞,也直接體現一名班主任的個人能力。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以教學工作為中心,班級沒有良好的班級紀律,課堂上,如果老師在講臺上面講,學生在講臺下面說,作為一名教師是沒有辦法專心正常的教學工作的。如果連自己班級的秩序都管不好,又怎么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成績呢?俗話說得好:“看蓬籠,不用看煙絲。”指的是看烤煙者搭的蓬籠好壞,就可以知道烤出的煙絲的好壞,道理是一樣的。
一、培養出色的養班干部,起帶頭作用
如果一個班級大小事情都要靠教師自己來管理,教師會覺得工作非常吃力,所以在班級設立選舉班干部的工作就非常重要。讓學生自己推選班級干部,在班級中起到模范的作用,同時教師要在班級中對班級干部的工作作出肯定,以資鼓勵。對班干部及時反饋給我事情做到及時處理。這是對班級干部工作的肯定。
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更要深入了解學生,關心學生,和學生和諧相處,真心對待每一位我學生,用心做學生的朋友。
孩子是一顆小樹苗,是國家進步的未來,是世界的未來,我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呵護。例如:天氣發生變化的時候,我會提醒孩子們增減衣物,玩耍時,提醒孩子們時而加入他們的游戲。愛不分年齡的大小,最偉大的是愛,仁者無敵,愛可融化所有的不可能,愛可以讓人瞬間軟化。所以班級管理中我采取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愛去接決班級的事情。
二、以好治差
小學班主任是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教育的的樞紐。小學班主任要通過組織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班級習慣,良好的班級習慣在班集體的形成過程中是關鍵,學生的群體意識、集體榮譽感可以得到極大的強化;通過營造班級凝聚力,指導、規范、約束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行為,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學生良好的紀律習慣是學校在學校管理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讓學生自己能夠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原因,認識到做錯了事情,就要有勇氣承擔自己的責任。負責管理班級紀律的班委或其他同學,當遇到不服管理的學生諷刺挖苦、打擊報復時,班主任一定要為管理者撐腰,特別是要讓典型的違紀生信服,只要讓這些學生服從了班級的管理,紀律問題即迎刃而解。
三、樹立優秀的班干部
在學生中選拔組織能力強紀律優秀、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作為班級干部,使其做到表率作用。合理安排值周干部和帶班班干部。帶班班干部行駛小班主任的權利,督促學生自律。課后與調皮的學生在辦公室進行說服教育。讓學生自己說出來老師和班干所做的一切為了誰?
四、制定班規
1、找成因制定班規
一是部分學生情緒不穩定,自制能力較差,管不住自己。對有情緒的學生、自律能力差的學生,教師要對學生從思想上進行愛心教育,課堂上對該生重點關注等,利用師生共同監控的方式督促學生;還可以和學生共同商定矯正辦法,協助他們去執行。二是部分學生精力過剩,活潑好動,上課的大部分時間無事可干。對那些精力旺盛、活潑好動,且能夠掌握教師所講內容,學習成績又比較好的學生,可以一上課就把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就布置給這些學生,讓他們提前思考,到講到相關點時請這些學生講解,教師補充,這樣有利于正確引導這部分學生的興趣,又穩定了課堂的秩序。三是部分學生思維開闊,對老師講課的內容深有感觸,又有比較強的表現欲,所以容易產生“上課說話”。對那些思維活躍,因為和老師產生思想上的共鳴而按捺不住“上課說話”的學生,則要保護好他們的創造性思維火花,給他們交流自己思想的機會,讓他們在全體同學面前一展身手。四是教師以自我為中心,經常以“師道尊嚴”權威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導致了學生的逆反心理,而上課說話。這就要求教師加強自身的修養,做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對于教師來說,是教學工作取得成功的十分重要的條件,學生會因為喜歡老師而喜歡這門課;會因為喜歡老師而愿意聽老師的話,我國古代教育學家早已悟出了“親其師,信其道”的道理。同時還可以利用心理學中的條件反射原理,來加強課堂紀律。
2、對癥下藥制定規矩
第一點:教師要弄清楚遲到的原因,從根本上尋找他遲到的原因,理解學生遲到的根本原因,從根本上與家長進行溝通解決。老師對學生遲到雖然非常反感,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遲到,就體罰學生在教室門口罰站,不讓學生回座位,以示紀律的嚴明。其實作為教師是應該十分明白的,學生是不愿意遲到的。如果遲到了一定有他的原因,作為班主任有義務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幫助。如果學生是因為不可避免的因素遲到了就應該讓其回到座位上正常上課。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評,這樣遲到的學生不敢回教室,就會導致逃學。第二點:作為班主任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不斷鼓勵學生。如果一個孩子經常遲到,班主任就要詳細的了解,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如有的孩子晚上愛看電視,早上起不早,老師就應該和家長聯系讓家長幫忙督促一下;有些孩子早上起不來,就應該晚上調好鬧鐘;有的孩子做事慢,應該進行愛惜時間的教育;有的孩子遲到是家長的原因,那就應該對家長提出要求。 第三點:建立切實可行的制度,學生必須遵守最基本的紀律制度。這個道理我想學生還是應該明白的。老師可以告訴學生,有問題可以多和老師交流——把老師看作朋友!告訴家長的時候,一定要對家長說不要動不動就打罵學生,要多和子女平等交流,否則教育就很難進行下去,還會讓學生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那就很麻煩了。要讓學生知道,你和家長的交流是為了他的進步和成長,不是告狀,當然這必須取得家長的配合和支持。做學生的工作的同時,必須做好家庭的工作,共同的教育才會有效果。對于遲到的學生和現象老師應該尊重學生,不要太多的責備,弄清原因、對癥下藥、獎懲并舉、寬嚴相濟。
五、建立有效的班規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級常規與獎懲措施。一般來說,制定班規不宜過細,而應引導學生不斷追求真善美,每一種違規違紀行為都要有同學負責管理與監督,當學生違紀受懲罰后,自然教育了其他同學遵規守紀。對違規違紀的學生要即時實施懲罰。其實很多道理學生都明白,需要的是我們老師有耐心,從“小處”抓起。著重規范學生的“小”細節,如隨地亂丟東西,吃零食,遲到等方面,及時獎懲,獎罰分明。
教育:一步錯、會步步虧。孩子的心也會去思想、也會去衡量你、思考你。作為老師要有溫柔、謙和、和平穩、平和的心態去對待自己的學生,沒有好與壞的等級之分。平時:要與孩子融合一起多聊聊天,問問孩子對自己有什么看法。記得不要凌駕于孩子之上,與孩子打為一體,你會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