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燕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到來,我國教育已經把教學目標放在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上,教師的教學任務轉化為引導學生全身心健康成長。高中階段正是學生學習生涯中最重要的階段,面臨著高考這座大橋,不僅需要家長的耐心指導,更需要班主任的正面引導。但是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叛逆期,反感班主任的管教,從而導致班主任管理班級時花費大量的精力。鑒于此,本文就高中班主任管理班級的現狀展開論述,并且提出一些提升管理效率的策略,以期給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氛圍。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提升;學生;管理效率;策略
引言
高中班主任是一個重要的角色,在工作過程中不僅需要引導學生學習,還需要管理學生。班主任在管理的過程中需要負責學生的思想、學習、心理等工作,也要去跟各科教師交流全面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況,還要與各個班委溝通掌握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習慣。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調節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家長學生之間的矛盾,針對各種問題有的放矢,選擇合適的管理方式,制定相應的管理方案,從而給學生呈現一個完善的課堂氛圍。
一、高中班主任管理班級的現狀
高中階段的學生比較自我,面對教師、家長的管教容易出現反感的情緒,喜歡自己去做決定。這個階段的學生還面臨著高考的壓力,班主任的管理稍微有些差錯,就會導致學生出現心理負擔。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班主任管理班級時會把學習放在第一位。有些班主任甚至會根據學生的成績評價學生,對待學生時也會出現差別待遇,導致受到不公平對待的學生更加叛逆,不服從教師的管教,作出更違規的行為。班主任碰到學生的不良行為時第一反應是批評,而不是引導學生改正,從而讓學生在壓迫管理下出現陽奉陰違的行為。學生碰到教師時立馬改正錯誤,教師一走立馬恢復原樣,形成一種無效管理。所以要想提升管理效率,班主任需要與時俱進,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公平對待學生,讓學生從心理認知自身錯誤。
二、探討提高高中班主任管理效率的有效策略
2.1密切配合任課教師,共同管理班級
管理班級時僅靠班主任的督促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各科教師的支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要配合任課教師的工作,與其多加溝通,了解更多課堂上出現的狀況,及時調整教學工作,從而給學生帶來優質課堂。
比如說班主任想要對學生開展關于學習方面的教育時,先與各科教師交流,了解某個學生成績退步的原因和課堂上的行為。如果學生總是在課上打盹睡覺,班主任需要找周圍同學了解情況,再與家長溝通晚上是否存在打游戲、晚睡等現象,最后教師與學生交流,詢問課上睡覺的原因,是因為課堂的無聊還是睡眠不足。如果是學生不喜歡某個學科,那么班主任找學科教師與該學生溝通,拉近兩者之間的關系,消除隔閡,幫助學生找到學習興趣。學科教師也要反思教學工作,班主任輔助學科教師創新教學方式,促使學生能夠享受課堂教學。當考完試后,班主任要找各科教師共同分析學生的成績,總結退步學生成績不理想的原因。針對學生的成績開展主題班會,班主任需要表揚進步的學生。在課下班主任找退步學生了解情況,與他們共同尋求處理方法,解決學習上的問題。
2.2開展主題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高中生正是會遇到各種情感問題,面對這類問題他們會陷入迷茫,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傳統教師重視的是學習,開展的是壓迫式管理。在新課改背景下,班主任要創新管理方式,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價值觀。
比如說班主任可以開展關于早戀的主題班會,每個學生匿名寫小紙條寫出自身對戀愛的看法。教師根據學生的觀點找到適合他們的管理方式,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班主任發現學生有早戀傾向后不要第一時間給予批評,在課下與學生們交流討論,引導他們意識到當下任務是學習,兩個人可以共同制定學習目標。在這樣的管理方式下,學生們轉變了自身的觀點,并且能從心理接受班主任的管教。
2.3構成完善的管理制度,有效解決班級問題
大多數班主任選擇班干部時會根據自身認知,雖然班干部的管理方式會貼合教師的心意,但是有時并不能讓學生接受。選班干部時教師可以采取選舉的方式,每個學生寫出推薦人選并且投票。教師制定管理制度時可以針對當下學生們最需要改正的問題與學生溝通討論,與各科教師商量。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要一視同仁,不能區別對待,要讓每個學生得到尊重。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的學生心理比較敏感,不同管理風格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行為意識。所以為了能夠讓學生從心理認知自身錯誤,并且每個學生可以規范自身行為,班主任就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不停轉換管理風格,從不同角度出發創新更加優質的教學氛圍。班主任在管理時需要與各科教師、學生、家長溝通,了解更多的實際情況后再開展有針對性地管理,從而提高管理效率。班主任與學生溝通時要注意說話方式,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意識到行為的錯誤并且輔助他們改正。
參考文獻:
[1]周任平.埋下德育種子 開出青春之花——新時代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J].高考,2022(01):156-158.
[2]韓建中.立足德育滲透,提高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效率[J].當代家庭教育,2021(35):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