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玉
摘要:新課程改革進程推行至今,我國教育教學領域發生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從教學理念的革新到教學形式的創新性,各個階段各個學科多做出了自己的變化。語文學科作為貫穿學生一生的基礎學科,小學階段教學活動多元化設計顯得尤為重要,不僅奠定了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基礎,更打開了學生探究文學世界的大門。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效率
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成績,并且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要求學生展開大量的習題練習,并未為學生預留出充足的理解時間,這則使得學生無法充分理解與掌握所學知識。小學語文學科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由于語文教學不但能夠教會學生識字、閱讀,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語言的獨特魅力,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一、豐富教育教學形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展開課堂知識學習過程中,應當注意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應當起到互補作用,不同教學內容需要對應不同教學形式,教師若是能夠應用豐富的課堂教學模式和多樣化教學內容,來對學生進行知識講授,則可以最大程度調動起學生對于語文基礎知識學習的興趣。在實際教學進程中,語文教師也可以應用情景教學法,來展開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觸摸春天》這一節課程內容時,則可以通過季節來展開課堂導入,要求學生在課前搜集他們自己認為可以代表春天的物品,并且運用所搜集到的物品來裝飾教室。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們通過現代化信息設備播放出一些有關于春季的視頻,如小草發芽等,引導學生身處于春天情境之中,結合課文內容,再加上語文教師的引導與自身想象,使其充分理解與掌握所學知識。不僅如此,語文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和小組成員之間緊緊圍繞“盲童安靜內心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展開密切的溝通與交流。如此一來,學生則能夠充分激發自己對于知識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
二、通過現代化信息設備,加強學生直觀體會
現階段,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其在各個領域中取得普遍運用,其中教育領域也是如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現代化設備的運用,能夠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與直觀體會。因此,語文教師應當善于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輔助語文課堂教學,對語文基礎理論知識展開信息化、數字化的加工與處理,再通過現代化信息設備所具有的圖片、視頻、等功能,向學生們直觀、生動地呈現出有關知識,優化班級學生感性認知,協助學生建立起一個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之間的聯系,以求學生能夠充分理解與掌握所學知識。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草原》這節課程內容時,則可以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來為學生直觀呈現出有關于草原的圖片,通過圖片來快速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學生們的注意力能夠被圖片之中的景色所吸引。接下來,語文教師再引導學生打開教材,對本篇文章展開深入閱讀,當學生們在實際閱讀進程中,語文教師也可以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為學生們呈現出一些有關圖片,引導學生們身處于直觀的情境中,對本節知識展開學習,深刻體會草原美麗景色,如此則能夠進一步加強學生的直觀體會,從而進一步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三、通過問題展開教學,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對于問題而言,尤其是對于語文基礎知識的概括及凝練,一個巧妙的問題,能夠最大程度發揮出其能動性作用,調動學生們的問題意識,使學生能夠對語文知識展開自主的學習探究。因此,語文教師應當高度重視起課堂教學過程中問題所具有的意義與價值,試著對語文教材展開深層次研究與分析,來達到發散學生學習思維,激發學生對于所學知識探究欲望的根本目的,使學生能夠積極、自主的對問題展開深層次思考與探究,如此,則能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問題意識。教師在組織學生們學習《竹節人》這節課程內容時,首先可以組織學生們對本篇文章的內容展開大致閱讀,引導學生們大概了解文章內容后,語文教師可以在文章中提取一些相關問題,如:“同學們,為什么文章中會寫老師和竹節人這一個部分?它與主體之間有什么關系?這部分內容是否可以刪去?”等,利用問題來啟發班級學生的學習思維,待問題提出之后,語文教師應當為學生們提供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借此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們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問題,不但能夠加強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并且還可以培育學生們的問題意識。如此,則能夠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與質量。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學科作為學生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對學生日后的成長與發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身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全方位貫徹落實新課改所提出的要求標準,積極創新自身教學手段,以求能夠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使學生取得全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艷春. 活用信息技術,助力語文課堂教學[J]. 安徽教育科研,2022,(10):76-77.
[2]屠見倫. 探究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 學苑教育,2022,(10):17-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