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但傳統的教學方式過分注重知識傳授,強調文本內容,以對句段、文意的分析為主,卻忽視了學生自身的體驗感受,這種教學方式割裂了學生與所生活世界的聯系,不利于學生獲得鮮明的感受和深刻的反省內化。而體驗式教學則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文章對基于體驗式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做出了相關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體驗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21-011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1.038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共有21處提到“體驗”二字,尤其對于閱讀教學做出了明確的體驗式教學倡導,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自身的認知體驗,珍惜學生獨特的體驗感受。由此可以看出,體驗式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具有重要的運用價值,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對體驗式閱讀教學做出更多的研究和探討。
一、基于體驗式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意義
在“工具論”的教學主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形成了“八段論”的教學模式,即從字、詞、句、篇、語、修、邏、文入手,將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作為教學重點,對學生進行概念化講解輸出。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交流,割裂了語文鮮活豐盈的生命活性,在教學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教學弊端也越發凸顯。而體驗式教學作為新課標的教學倡導,真正以學生主體體驗為中心,架起了文本與學生生活世界的橋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運用具有重要的意義[1]。首先,有助于培養閱讀體驗的主體。閱讀是學生自己理解的過程,學生是閱讀理解的主體,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而理解必須要以學生的體驗為實現的途徑,在體驗式的閱讀教學中,賦予了學生閱讀體驗的自由權利,因此更有利于培養閱讀體驗的主體。其次,有助于師生共同構建文本意義。閱讀是師生交往的過程,而體驗是師生對話的基礎,體驗式教學認為師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學要在師生之間的相互質疑和解答中,實現彼此有意義的閱讀體驗,這無疑也是基于體驗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所在。
二、基于體驗式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策略
(一)用情境創設激發體驗
體驗是主體在特定情境中的反應生成,情境性是體驗式教學的最大特點,因此在基于體驗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是教學發展的誘因,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情境創設,激活學生的閱讀體驗,促使學生迅速進入閱讀狀態中。情境創設的方式很多,根據情境的直觀程度,教師可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直接情境、間接情境及情緒體驗情境三種。
1.創設直接情境。直接的情境創設是最能夠激發學生情感體驗的。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調查、觀摩、采訪等形式,為學生創設直接體驗情境。比如在閱讀學習一些以自然風景描寫為主題的文章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入自然當中,通過這種直接情境體驗創設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文章,體會作者筆端細膩的情感[2]。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情境創設可控性比較差,對教師的組織調控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教師要通過自身有效的組織,確保情境體驗活動的有序進行,避免學生在情境體驗中無序活動,因貪玩享樂而忽視對文章情感體驗的目的。
2.創設間接情境。與直接情境創設相比,間接情境創設是一種更為簡潔、經濟的情境創設方法,如著名的教育學家李吉林老師就曾提出情境創設的六大途徑,即創設生活情境、實物演示情境、音樂渲染情境、圖畫再現情境、表演體會情境、語言描繪情境。其中后四種方式均為間接情境創設方式,在基于體驗式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實際,以及自身的教學所長,為學生選擇最適合的間接情境創設方式,以此幫助學生快速進入文本,激發和調動學生的文本閱讀體驗。
3.創設情緒體驗情境。小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中有兩項主要的探究內容,一是學習并積累閱讀文本中的感性語言材料和語言構建、運用經驗。二是探查和體悟文本所蘊含的情感旨意。情感不僅是一篇文章的文脈所在,也是最具亮點和剖析價值的閱讀內容,同時有效的情感引領也是促進學生體驗式閱讀學習的捷徑。文章的情感元素看似無形,卻可以直接感染學生的精神視域,雖然小學生在情感體悟方面存在一定的弱勢,但是在成長歷程中已經具備基本的情感體驗。基于此,教師在實施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時,應該以文本情感為支點,加強創設情緒體驗情境。情緒體驗情境獨立于直接情境和間接情境之外,且這種情境創設法實施起來具有靈活性,教師可以沿著文本的情感脈絡在閱讀教學的任意環節切入應用,這樣一來可以把握文本的情感線索、深化學生的閱讀探究體驗,二來也能提升學生閱讀情感的細膩性和層次性,從而幫助學生順利梳理閱讀文脈,并得到閱讀情感和思維能力的有效涵育。在具體的策略應用上,教師可以將學生已經具備的情感體驗作為跳板,通過情緒體驗情境的創設,引出閱讀文本的情感線索,引導學生自主地將已有情感體驗和文章的情感線索關聯起來探究分析,這樣既可以內化學生的閱讀體驗,也能使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情感體悟素質更上一層樓,從而發揮情緒體驗情境在小學體驗式閱讀教學中的創設作用。
(二)對語言品味豐富體驗
語言是閱讀文本的“血肉”,是作者思想內核的載體。在基于體驗式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情境創設,已經為學生播撒了情感體驗的種子,教師之后需要做的就是帶領學生進入文本,深入地品味其中的語言,以此讓學生的情感體驗種子生根發芽。文章建議教師從讀、思以及用三個方面入手,帶領學生品味語言、豐富體驗。
1.以讀促品。“讀”是學生閱讀學習最基本的方法,同是多數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奉行的鐵律,而在基于體驗式閱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通過以讀促品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入地品味語言、豐富閱讀體驗。讀的方式有很多, 包括泛讀、默讀、誦讀、朗讀、集體讀、瀏覽讀、小組分角色朗讀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立足于文本類型,酌情為學生考慮最合適他們的閱讀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師引領學生閱讀前,一定要明確教學目標,要促使學生有節奏、有層次、有情感地閱讀文章,這樣才更有利于學生對語言的品味和把握。
2.以想促品。“想”是在讀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語言體驗,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基于體驗式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的想并不是憑空的想,教師要引導學生將過往的學習經驗遷移轉化到新文章的閱讀學習中來,實現基于經驗的相似性的有針對性的想,這樣才能夠促使學生對文本語言有更加深刻的體驗把握。如教師可以通過聯想的方式,調動學生過往的感知回憶,實現對文本形象的啟發和還原。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的方式,借助已有形成的某些經驗,通過重新組合,實現對形象的再創造。在以想促品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語言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3.以用促品。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追求的是循環遞進原則,學生對語文閱讀文本內涵的感悟和體驗本身就是一個動態化的過程,閱讀、思考以及運用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通過以讀促品和以思促品,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文脈已經產生了清晰的認知,接下來教師就應該跟進開展以用促品,一則可以夯實語文體驗式閱讀模式中的運用板塊,二則也能通過科學有效的運用引領,內化和升華學生的閱讀體驗,從而使小學生的體驗式閱讀能力和語言綜合性運用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錘煉。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比分析相同詞匯、修辭手法在不同閱讀文本中運用方法的區別,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語境和語感的體驗,也能避免學生在構建和運用語言時出現邏輯思維錯誤,從而全面拓展學生對語文閱讀文本語言品味的廣度和深度,助力學生的語言綜合性運用能力更上一層樓。其次,學生通過體驗式閱讀基本掌握閱讀材料的語言風格和亮點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著運用相關語言要素開展微作文訓練和對話交際訓練,使體驗式閱讀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更符合閱讀運用要求,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體驗式閱讀思維和語言技能的靈活性,也能順利實現層次化和有深度的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目標,從而潛移默化地涵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和體驗式學習意識。
(三)對話組織中深化體驗
體驗式教學倡導師生公共構建文本意義,而師生之間的活動是通過對話的形式展開的,因此在基于體驗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能夠有效地進行對話組織是十分必要的。這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體驗狀態,同時也利于教師引導學生深化體驗。對于對話組織,以下建議提供給教師。
1.學會傾聽,鼓勵學生個性體驗表達。雖然現階段小學生還無法自主開展語文體驗式閱讀學習,但是學生的思維靈感和個性觀點都是非常激越的,這對教師提升體驗式閱讀教學有效性來講,是得天獨厚的學情優勢。在以生為本的思想主張下,教師應該善于將傾聽作為新型教學藝術引入體驗式閱讀課堂。一則可以翻轉不合理的師生課堂角色定位,二則有助于教師總覽學生的體驗式閱讀情況,從而使體驗式閱讀教學更具精準性和指向性。傾聽是良好溝通的前提和基礎,在基于體驗式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組織對話實施必須要將傾聽作為首要條件,這樣能夠更好地捕捉學生的想法,及時了解學生的體驗狀態。此外,教師還應該為學生創設民主的對話氛圍,鼓勵學生個性化的體驗表達,告知學生不要因為害怕說錯而放棄自身對文本的真實情感體驗表達,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敢地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促使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2.善于設問,啟迪學生深入反思體驗。古語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眴栴}是學生思維智慧的開端,在基于體驗式閱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還要通過有效的問,更好地啟發學生的反思和體驗,促使學生能夠深刻地理解作者和自身的內心。而教師善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設問一定要在關鍵節點上,要確保學生通過問題的解讀,能夠實現對文本的深入思考;其次,教師的設問必須要有邏輯性和層次性,要為學生設計環環相扣的問題,以此將學生的思維逐漸引向深處;再次,教師的問題設置必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問題設置的難度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應該是學生跳一跳可以解決的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啟迪學生的反思和體驗[3]。
(四)用協商評價升華體驗
評價是閱讀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基于體驗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建議教師變革傳統評價方式,尊重學生的評價權利,通過與學生共同協商評價的方式,升華學生的閱讀體驗。具體而言,在協商評價中,教師要遵循以下幾點基本要求。
1.發揮學生評價主體的作用。在基于體驗式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任何人都不能夠替代的,閱讀是學生自主體驗的學習活動。因此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充分發揮學生評價主體的作用,明確學生既有參加閱讀評價的權利,也有享受被別人肯定和接受質疑的義務。為此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評價環境。教師要重視師生之間的互評,鼓勵學生提出批判性的建議,并要以強大的包容態度去接納學生的評價。這樣才能夠為學生營造一種更為安全的評價氛圍,促使學生敢于發表評價,敢于向他人提出不同的質疑,并能夠勇于接受別人的評價反饋。
2.樹立分類分層的評價思想。雖然新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的閱讀評價內容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但教師要認識到不同學生的素質能力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在面對同一篇文章時,不同學生的理解能力各有不同,這就要求在對學生進行閱讀評價時,必須要樹立分層分類的思想。以寫景散文為例,中層次學生應該以積累朗讀為主,適當地放寬評價要求;高層次的學生則應該以景美、人美的生活體驗的描述性評價為主??傊?,要確保評價內容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表達體驗。
3.理清閱讀能力的評價要素。以往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評價一直比較模糊,缺乏操作性。在體驗式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建議教師能夠理清閱讀能力的評價要素。如教師要立足于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將認讀能力、閱讀態度、閱讀習慣、閱讀廣泛性等作為主要的評價內容。確保評價內容切合學生閱讀體驗實際,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經驗轉化,為學生的個性閱讀體驗發展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新課標倡導要使學生成為閱讀活動的主人,尊重學生的個性情感體驗,其實就是對體驗式教學的一種倡導。在今后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對體驗式教學的運用。以上建議教師從情境創設、語言品味、對話組織、評價協商幾個方面,組織開展體驗式閱讀教學,以此促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得到更加深刻的體驗感悟。
參考文獻:
[1] 王文敏.體驗式閱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運用[J].家長,2021(18):71.
[2] 朱曉鵬.體驗式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分析[J].公關世界,2021(10):147.
[3] 高章嶺.情境體驗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課外語文,2021(6):47.
作者簡介:申萬春(1978.1— ),男,漢族,甘肅武威人,小學高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