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立森
【摘要】深入挖掘與有效運用語文要素,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本文圍繞語文教師如何幫助小學生提升閱讀能力與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兩方面進行論述。結合中年級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際案例,提出適應當代教育需求的全新課堂教學策略,希望能夠給相關教育教學工作者一定幫助。
【關鍵詞】語文要素;小學;閱讀能力;讀書習慣
在課堂上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絕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通過閱讀來學會更多的生詞、字、句式,會做閱讀題,而是以此來培養學生對語文閱讀的深厚興趣、提升學生語文知識積累與實際的語言運用能力。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下,很大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的關注點在學生到底會不會讀、讀不讀得對、能不能做對閱讀題上。因此,課堂教學中心主要圍繞著閱讀文章的內容理解、生字詞的認識與語音學習等基礎性學習。然而,閱讀實際是一種能讓學生有著豐富體驗的學習活動。通過進行語文閱讀學習活動,學生應認識到中國語言文字的美妙、體會到文本內容表達的深層含義、看到更廣闊的的世界。這就迫切需要語文教師改變傳統的、固有的對閱讀教學的錯誤定位,關注學生的閱讀興趣發展、關注學生的實際閱讀體驗,采用生動、豐富的教學方式,構建生動活潑的語文閱讀課堂。
一、閱讀課堂教學中語文要素的有效運用策略
(一)借助多媒體設備創設情景,構建閱讀的“畫面感”
小學生處于思維發展的初級階段,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基于學生的思維特點,語文教師如果將視聽一體的多媒體設備有效應用于課堂上,能夠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覺器官,促進學生充分發揮具象思維進行想象與聯想,讓學生在腦海中對文本閱讀內容形成一個立體、豐富的畫面,能夠極大豐富學生的閱讀學習體驗,調動起學生對閱讀的學習興趣,同時提升理解,真正實現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部編版三年級古詩《清明》這一課堂上,從小學中年級學生的理解力與語文知識容量來看,普遍對古詩理解起來相對較難。在課堂導入環節中,語文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在教室的大屏幕上給學生展示清明細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人們都在忙著祭祖掃墓的視頻或者圖片,同時配以相對舒緩、低沉的音樂旋律,以此構建出來一個具體場景,讓學生置身于其中。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古詩的內容進行學習,帶領學生回憶清明時的節氣特點,讓學生試著體會掃墓時的心情。這樣,學生會加深對古詩中“雨紛紛”“欲斷魂”的理解與記憶。這種場景式的閱讀教學方法,相較于教師枯燥的逐字逐句的講述方法,能夠極大地豐富學生的閱讀學習體驗,讓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受。尤其是在學生閱讀學習的初始階段,如果學生一開始接觸語文閱讀時,就能夠有較好的體驗、感受到語文閱讀學習的樂趣所在。那么,學生就會對閱讀學習抱有積極態度,無論是課堂上的閱讀學習還是課下的閱讀作業都會表現得較為積極、主動。
(二)善用角色體驗法,讓學生深刻體會文本內容
傳統閱讀教學中主要是通過“讀”來讓學生體會文本內容。朗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不可否認,但是如果能夠對其予以適當變化,就會使得教師教起來輕松、學生學起來簡單,獲得事半功倍的實際效果。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常常會發現小學生讀起文章來缺乏情感、語句不順等問題,究其深層原因是學生的體會不夠深刻。為此,我們提倡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積極運用體驗教學方法,來讓學生對閱讀有更深刻的體驗。還以《清明》教學為例,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古詩內容進行創新性表演,讓學生分別扮演行人、詩人和牧童。學生只有對古詩內容有一定的理解才能展開表演。為此,學生會在教師的授課過程中更集中注意力,同時也會更為主動地、積極地進行思考學習活動。而表演本身的過程,讓學生對詩文的理解又進一步加深。因此,這種體驗式的閱讀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充分得以體現,讓學生自己把閱讀文本的情境進行還原,生成情感共鳴,以真正實現深度閱讀。
二、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有效養成
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過程,只有堅持閱讀,才能真正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單靠課上的語文閱讀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還需要靠自己課下堅持不懈的學習。而小學生的自控能力差,要想要讓學生的閱讀興趣長久保持,還需要教師重視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因此,語文教師要抓準時機,積極展開教育活動。
首先,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從整體上講,要向班級學生推薦普適性的閱讀書目。針對中年級小學生興趣點,圖文結合、文字簡練、留白豐富的繪本閱讀十分受學生喜歡。推薦學生閱讀與課內閱讀內容相近的繪本,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還能夠有效加深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保持學生的想象力、童心童趣。每個學生的個體特點不同,教師要關注其基本語文基礎和興趣點,如,有的學生已經可以進行知識難度相對較大的閱讀,而有的學生還在基礎階段。因此,教師要有差別、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書目的推薦,以保證每一個學生在閱讀學習活動中都能夠有所提升。
其次,積極動員家長的力量,共同關注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由于小學中年級的學生,其知識和能力所限,在自己進行閱讀時可能遇到困難。家長要監督學生的閱讀,同時,在必要時給與學生幫助;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對學生和家長而言具有增強交流、共同成長的作用。因此,教師要積極號召與認真指導親子閱讀活動,幫助學生家長和學生掌握高效、富有樂趣的閱讀學習方法,諸如,通過組織親子閱讀比賽,日常向學生家長推送一些有關學生閱讀習慣養成的教育內容、組織家長對親子閱讀活動進行經驗交流,等等。
三、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與讀書習慣培養兩方面內容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上述以中年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際為出發點,對其中一些顯著有效的,能體現全新教學理念的教學策略進行了簡要論述,還存有不足之處,望相關學者予以指正。
參考文獻:
[1]劉艷.如何巧用趣味教學法進行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J].教育界,2021(15):46-47.
[2]吳迎華.親子閱讀中培養小學生閱讀習慣的有效策略[J].家長,2021(10):181-182.
[3]姚蘭.有效提升小學生數學文本閱讀能力的策略——以蘇教版五年級數學為例[J].黑河教育,2021(3):70-72.
[4]陳妙希.以趣引領,以法奠基——探究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價值與路徑[J].課外語文,2021(6):129-130.
責任編輯? 陳?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