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興


【摘要】學校以“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為指導,在育人實踐中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積極構建全員參與、全程關注、全方位實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以課程化構建為主要手段,以心理健康教育和重點人群的關注為重點,實行預防和干預同步進行。
【關鍵詞】三全育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手段;重點
一、構建“三全育人”的心育課程體系,實現全方位育人
課程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平臺,通過課程建設向學生、家長、教師傳授心理健康知識、訓練心理素質、陶冶心理品質。在課程建設體系上設計了發展性心理教育和補救性輔導,以《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名意見》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為依據,開設學生心理健康課程。
(一)學生課程的多樣性
學校采用北師大版教材,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每周每班一節(40分鐘),三至六年級,由學校兩名心理專職教師授課,一、二年級由班主任授課。為了讓心理健康教育課得到延伸和落實,我校還開設每日10分鐘心育短課,即,每天下午2:10-2:20,由學校的正、副班主任進行心育短課。為了使心育短課更有實效,學校做到課前集體備課,課間專人檢查監督,課后反饋情況。課堂是教學生怎么做,活動是讓學生怎么做。為了讓學生親自體驗感受,學校開設了心理小劇場,且在每周星期一升旗儀式上進行心理小劇場。心理小劇場由班級學生和教師自編自演,采用情景劇為主要體驗方式,劇情素材來自學生們的生活和學習,通過情景劇的扮演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減輕或消除學生的心理問題,發展學生的心理素質。每個年級的學生心理狀態有相同和不同點,班主任根據班級出現的問題情況,如,最近班級學生鬧矛盾的比較多、作業完成情況不理想、男女學生之間相處不融洽等,及時向心理教師反饋,心理教師根據班主任的反饋針對性地設計班級團體輔導活動。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伸,為了保持學校與家庭教育一致性,創造良好的親子關系讓學生在健康的家庭中快樂成長,我校設計了周末德育作業和每周的親子活動,以構建愉悅的家庭氛圍,如,親子游戲、親子體育活動、同唱一首歌、親子廚藝大比拼等。
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滲透在整個學校教育過程中,所以我們要堅持在教育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包括學科滲透、班主任工作滲透、團隊活動滲透等。如,在學科教學中,我們要求教師教書育人,采用情感教育、成功教育,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疫情過后,許多學生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其實,因長期居家學習和生活,很多學生的心理問題是憋出來的。為此,學校通過學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學第一周每天課前進行課前放松活動:語文學科成語接龍、數學學科口算搶答、英語學科唱英文歌曲、體美音綜合組聯合創編各種活動:跑操、繩操、自編操、手語操等,讓學生每天以愉快、輕松的心情學習和生活。
(二)教師課程實效性
每個學期,學校德育處都會組織全體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訓,讓每位教師都成為心理教育工作者。培訓的形式有案例分析、學生心理危機識別與預防的講座、情景模擬教學、沙龍分享等。在培訓過程中,讓教師們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掌握在現實生活中怎么去化解危機的方法,從而能夠引導學生成長。
(三)家長課程體驗性
育兒專家李玫瑾說過:“孩子的問題往往都是成年人造成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未來。成功的教育一定是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的教育;做好家庭教育為孩子營建良好的成長環境。
1.召開“家校合作共育”家長體驗式培訓會
學校以年級為單位召開“家校合作共育”家長體驗式培訓會,體驗式培訓設計2小時的游戲體驗活動(游戲,分享)和2小時的實踐體驗活動(教師、家長與學生一起吃飯,教師、家長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兩個環節,讓家長切身感受到“家校合育”的重要性,做好榜樣成為孩子的引路人。
2.辦好“父母學堂”
“父母學堂”是由學校組織開辦、指導,學校和家長委員會共同負責管理的,是專門對學生家長服務的公益性機構,主要面向全校學生家長定期宣傳黨的教育方針、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傳播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識和方法,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和實踐活動。“父母學堂”每學期按照“2+1+1”的計劃開展工作,即每學期至少組織2次家庭教育專家講座、至少1次親子實踐活動、至少1次班級家長交流會。并倡導“父母學堂”的理念,以年級為單位,各班家委輪流負責組織開展“父母學堂”開課活動。家委們“陽光博愛”的暖流蕩漾在所有學生家長身邊,用積極正能量的行動保障“父母學堂”健康開辦和影響每個學生家長。
3.開設科學育兒課程
每周向家長推送“慧家長心育”和“親子游戲”指導家長科學育兒,增強親子關系,讓家長做到高效陪伴。
4.建設家校合作共育的三大項目
我們不斷去改進和探索,從家校合作共育的三種途徑(家庭教育指導、學校生活參與、家校互動溝通)和家校合作共育的三大項目(合作共育課程、父母學堂、家長志愿者)等方面指導建立家校合作共育的育人體系,家委會建設家校合作共育特色項目(如下圖表所示)。
二、建設“三全育人”的心育隊伍,實現全員育人
學校倡導“每一個教師都是心育工作者”的理念,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相結合,與班級管理相結合,與校園文體活動相結合,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大力營造“人人都是心育責任人、處處都是心育責任點、時時都是心育全過程”的良好氛圍。
(一)教師隊伍建設
我校一直注重培養教師心理健康素養,力求讓每位老教師都成為心理教育工作者。2016年以來,每學期至少對全校教師開展兩場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專題培訓,班主任技能大賽。學校逐步建立在校長的領導下,以思想政治課教師、班主任和團隊干部為主體、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
(二)建立“博聯家校合育”運行機制
為了更好地實施全員育人,學校已基本建立了“雙線互動、三級互補、扁平互促”家校合育良性運行機制,即“家委建設領導小組——德育處——年級德育小組——正副班主任——家長”和“家委建設領導小組——校級家委會——年級家委會——班級家委會——家長”兩條家委建設指導線,互動協調,形成合力;“德育處與校級家委——年級德育小組與年級家委——正副班主任與班級家委”三級家委建設團隊,相互補臺,助力合育;家委建設領導小組下的雙線指導線、三級家委建設團隊,扁平成為“家委建設領導小組、正副班主任與班級家委、家長”互促建設圈,共建合作共育家校關系(如下圖表所示)。
三、建設“三全育人”的心育制度機制,實現全程關注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發展性心理教育為主,補救性輔導為輔。但隨著社會多元化發展,生活節奏加速、生活壓力增加,導致很多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學校在補救性心理輔導上,制定各種機制實現全程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一)全方位進行心理排查
根據年級的特點,學校開學前后一周通過“線上線下家訪”“師生一對一談天”“MHT排查訪談 ”進行全面排查。對排查出的重點關注的學生實地家訪或約談父母,給予家庭教育指導意見,給予學生感情支持。關于學生的很多問題,我們要深入家庭才能更好地了解情況。我校常年開展“課外訪萬家”,教師實地走訪,“班級全覆蓋、教師全覆蓋、學生家庭全覆蓋”,家訪主要內容是肯定學生成績,鼓勵學生成長,傾聽家長的意見和建議,與家長共同探討教育學生的途徑和方法。
(二)個別咨詢與輔導
每個學期開學初,學校心理教師會對心理普查有異常信號的學生進行訪談,對某些需要長期輔導的學生形成個案,定期進行幫助輔導。根據統計,一學期下來,對學生的輔導不少于200人次,每人次不少于一小時。在實地家訪和訪談過程中發現家長出現教育問題和錯誤理念時,還會對部分家長進行輔導,讓家長懂得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課堂、家長的心理健康及調適、了解孩子心靈成長的軌跡等常識性的知識。
(三)電話咨詢與書信咨詢
有個別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不敢主動找心理教師尋求幫助,于是,我校為學生和家長設立咨詢熱線。由于通話具有隱秘性,咨詢的學生基本上都能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答案。學校設立多個咨詢信箱,讓學生和家長不受時間限制,可隨時通過信件訴說自己的苦惱或愿望。那些不善言辭,或較為拘謹的學生常常選擇這種形式。
未來,學校將繼續堅持“開才教育”的辦學理念,通過“三全育人”常態化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中,多方位關注學生、家長、教師,為他們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王習勝.“三全育人”合理性的邏輯詮釋[J].思想理論教育,2019(3):52.
[2]王成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模式改革與實踐探索[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8,28(6):9-13.
責任編輯? 胡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