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冰
摘要: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科目,在語文學習過程當中,閱讀是提高學生知識儲備、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可見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學習當中的重要性,小學語文教師要在閱讀教學過程當中正確地引導學生,從而使閱讀教學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提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小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在這個時期的學生最主要的就是對自身的知識儲備進行提升,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而閱讀教學恰好可以對學生的多種能力進行提升,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的眼界進行更好地開拓。小學語文教師要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同時需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能夠在閱讀教學的幫助下,更好地挖掘潛力,對語文知識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對于閱讀學習的動力,那么就需要去培養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當中,找到自己的目標,明確自己的方向,這樣學生的學習,就會變得更加高效。語文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同時也需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在語文閱讀過程當中,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實踐來掌握相對應的知識。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閱讀學習過程當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是促進學生之后學習成果的一個重要的標準。在以往的教學過程里,學生都是被動地進行閱讀,學生的閱讀學習相對來說都是比較死板,一板一眼根據教師的安排來進行的。在這樣的閱讀過程當中,學生對于閱讀的認知是比較少的,同時也沒有自身的感受在里面。在現階段的閱讀教學,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就需要從學生出發,讓學生真正可以感受到閱讀對自身的提升,在閱讀過程當中自身可以找到快樂,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當中能夠有自己明確的方向,為自己之后的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過程當中,通過一些圖片的方式更好地激發學生對于這篇閱讀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愿意鉆研到閱讀當中。根據圖片的引導對閱讀進行研究,對這些圖片進行解釋。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將課文當中的內容進行更好的分段,讓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當中,有一種玩游戲的感覺。在這樣的閱讀學習里,擺脫了傳統死板的閱讀模式,又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結束以后,通過情境表演的方式來將自己的閱讀收獲和其他的學生進行分享。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也可以讓學員之間有更多的互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在這樣的學習過程當中,學生會得到更加充實的收獲。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十分重要,很多學生閱讀了非常多的內容,但是自身的能力和知識的儲備都沒有很好地提升,閱讀的效率和質量也很難到該有的標準,就是因為學生沒有正確地養成習慣。在閱讀過程當中,需要花費非常多的時間才可以取得一點成果。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當中把握自身的節奏,那么在這樣的閱讀里學習的閱讀效率和質量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證,并且學生也會更好地感受到自己在閱讀過程當中的收獲,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感,讓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當中更加自信。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能夠更好地去形成自己的閱讀框架,那么在之后閱讀相同或類似的課文時,學生就會有更加明確的方向。并且在良好閱讀習慣的加持下,學生對于閱讀的認知也會變得更加的清晰和明確。
例如,在開展閱讀之前,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確此次閱讀的目標,在這次閱讀里首先需要對整體的閱讀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和認識,其次需要找到這篇閱讀所需要表達的情緒以及思想。在之后對閱讀進行深層次探索的時候還需要對重點詞語和句子進行標注。這樣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就有了明確的方向,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提升。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分享,自己在閱讀過程當中有哪些比較好的習慣以及自己在閱讀中有哪方面的技巧,在交流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讓學生相互之間能夠進行學習。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適當的評價,指出學生現階段的優勢以及不足,給予學生一些建議,讓學生可以有意識地對自我進行調整。
三、拓展學生的閱讀內容
課本上的閱讀內容相對來說比較有限,很多學生拘泥于課本上的內容,對閱讀的認知就會比較死板。同時,在比較單一的閱讀內容下,對于學生思維的提升也會變得比較地緩慢。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不僅要讓學生能夠對課文上的自帶閱讀內容進行學習,還需要拓展學生的閱讀內容,讓學生可以接觸到其他更多有趣以及豐富的閱讀。在拓展新的閱讀內容里,學生可以對閱讀的形式以及閱讀的體裁、閱讀所要表達的內容有更加多元化的認識。這樣學生的學習過程當中動力就會得到更好的提升,同時也會讓學生養成一個自主閱讀的習慣。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或者書籍的形式來幫助學生擴展課外的一些閱讀內容,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閱讀。在課外閱讀的過程當中,學生可以將自己的閱讀情況以及閱讀的心得記錄下來,那么在這樣的閱讀過程中,學生得到的收獲就會更加的巨大。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比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不同,在這個過程當中更好地分析自己需要哪方面的提升。在拓展閱讀的過程當中,教師只是為學生提供一些建議,而學生的意愿則更是之后拓展閱讀的方向所在,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
總結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首先需要提高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可以主動地進行閱讀,在主動的探究當中對語文閱讀的概念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其次教師還需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能夠在閱讀當中有明確的方向,更好地挖掘閱讀的內容對自我進行提升,在原有的閱讀基礎上教學,還需要拓展課外的閱讀內容,讓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加豐富的閱讀知識,也讓學生可以在課外閱讀當中找到自己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李寶春.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達寶蓮.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甘肅教育,2019(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