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瑜
【摘要】對美的向往是一個人的心理天性。但是僅僅對于美的概念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人們對美的渴望也有很大的不同。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可以直接進入人們的內心,激發人們內心的美感。在古代關于美都有精彩的隱喻。美育以其教學方法,使人“走進芷蘭的房間”,開啟心靈之美,使心靈浸透芷蘭的芬芳。從這個角度來看,小學音樂教學的美,是美育教學的關鍵。
【關鍵詞】心靈美;小學音樂;美育
一、引言
筆者認為音樂美術的主要功用包括了如下三個方面∶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啟迪智力發展創造力;豐富情感,構建社會和諧。這三個因素共同作用于小學生,并教育他們,使他們從靈魂中升華,走向更高的精神世界。要讓教師們更好地進行音樂美育,首先就應使其明了音樂美育的內涵并知其所以然。因為音樂教育應用的前提條件,畢竟是人們對事情本體的認識、解構與批評。因此,我們將尋根溯源,研究一些中國現代小學音樂美育的背景、功用和含義。
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音樂美術是在孔子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教育范疇中,是最具教育實施力的手法。儒家在“五經”“六藝”之中,都把聲樂教育列入之中,以表明其音樂教學的重要性。這一習俗已經沿用了二千多年的文化歷史,也是見音樂美育富于教化之功已經受住了史學的考察。西方文明的起點是希臘,在古希臘時代,從畢達哥拉斯學派到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時代,都提出了重要的藝術思想。這種新的思潮還包括對音樂美的新看法。這一觀點鞏固了西方通過歌曲陶冶情操、陶冶品格的美育傳統??梢?,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對于音樂陶冶情操的美育功能都有共識。這些一致意見證明了音樂教育的有用性,但它們也進一步表明音樂教育在美育方面的功用也反映了音樂本身都具有的特點。歌曲在以其獨特的方法表現客觀世界時,既不表現為對概念的直接演繹,也不用影片來放映,而只有用旋律的節奏來呼應心靈對客觀世界的模擬。而這種直入的精神體驗,雖然質量不同,但作用相同。
那么,音樂中的力量和人之間有什么聯系呢?心理學和生理學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參考答案。悠揚的音樂、聲音的節奏和振動能引起人體細胞和組織的共鳴,從而產生快感。并促進新陳代謝,從而有效調動人大腦皮層的興奮,進而影響人的心境,從而合理調整低落、緊張、不安的心境狀態。久之,使人大腦產生對情感調控的組織能力,從而陶冶情操。在學校的音樂教育階段,就需要針對這一功能,積極開展歌曲欣賞課。指導小學生多欣賞充滿正能量的、旋律韻律積極向上的音樂作品,在其個性形成、性格培養的關鍵時期,當感覺能力優于思維能力時,音樂的美育功能可以促進學生積極提高情感組織能力,逐漸養成健全的人格,擁有高雅的文化情操。
三、開啟心靈美境,激發學生創造性
音樂教學還能夠啟發人的智慧,從而發展人的創造性。但這種功能并不體現為像其它課程那樣,以看得見摸得著的科學知識為基礎。而它是利用歌曲對想像力和創造性的引航,來進行智慧的啟發和創造性的發展。愛因思坦曾有過妙論,創造性和科學知識一樣,前者尤為重要,而后者則有所限制,但人的創造性卻能遠涉浩渺廣宇。所以歌曲美育給學習者的并不僅僅科學知識的累積,而且對智慧的啟動,創造性的啟發。優秀的歌曲《高山流水》,徐徐而來,飄進了學習者耳目,美妙的韻律,帶著學習者走進了人遼闊的天空之中,在腦海里,一種美境自然而然顯現。而這種美境,當然也就來源于這首中國歌曲的背景知識和神話故事,更多的是由于歌曲的韻律本身。值得思索的是,是什么使這首樂曲引航了聽眾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音樂審美尚處于啟蒙階段,學生對于音樂的感知也比較懵懂,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一起通過音樂課堂的學習來開啟心靈美境。例如,在花城版音樂教材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二課的教學當中,選擇了四種樂器演奏的樂曲片段、《牧歌》、《五彩繽紛的大地》、《在那遙遠的地方》、《夜鶯》、《吐魯番的葡萄熟了》、《老人河》等樂曲片段,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豐富的音樂素材幫助學生對于美麗的秋天進行聯想。在傾聽《吐魯番的葡萄熟了》這首歌曲之前,教師可以首先在課堂上展示一張秋天金黃的麥田,引導學生理解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然后再展示飽滿成熟的葡萄圖片,讓學生了解葡萄成熟的喜悅與甜蜜,從而通過這種情景來將學生帶入廣闊的秋天田野當中,開啟學生的想象力聯想秋天的世界。
三、開啟心靈美境豐富情感
音樂不僅帶給人精神上的美,也激發了人們對這種精神美的感受。有了正能量,積極的音樂引起的人的精神感受就會充滿愛,有了前進的力量。這樣,從思想情感教育中學習的人,一定有一個和諧的思想情感力場。只要人們用心去愛,這個世界就一定會成為一個美麗的地方。音樂喚起了人飽含愛的情感,將這些情感內化為淳樸與善意,從而構成了堅實的心靈結構,體現到具體行動上,就必定能構筑出“投桃報李”的良好溝通模式,從而營造愛滿人間,溫馨和睦的社區大環境。
四、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美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它的功效并不僅僅體現在音樂技法上,反而體現為音樂審美與心理結構所形成的普遍職效。對學校音樂的美育所知以然,就更知道了小學音樂美育教學的重要性,也便更加清晰地指導了學校音樂應著重于學生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雪欽.? 以生活為基點塑美育之心靈[J]. 美術教育研究. 2019(04).
[2]謝翌,趙方霞.? 美育課程價值取向的百年嬗變:課程標準的視角[J]. 課程.教材.教法. 2020(02).
(責任編輯:周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