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琦 齊聰

摘 要: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打破了以往傳統教學中教學知識碎片化的狀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三個由淺入深的梯度,加強了當前單元教學模式下小學英語課程的綜合性、關聯性與實踐性,強化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文章在對英語學習活動觀應用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意義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英語學習活動觀在小學英語聽說課以及讀寫課中的教學案例,論述英語學習活動觀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英語學習活動觀;小學英語;應用研究
作者簡介:劉佳琦(2000—),女,延邊大學。
齊聰(1979—),男,延邊大學。
引 言
2017年,《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第一次提出“英語學習活動觀”概念,這一概念重點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依托一系列學習活動,使學生汲取、闡述文本意義,發展批判性思維及多元思維,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1]。英語學習活動觀一方面促使教師進一步關注教育的育人目的,加強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另一方面對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拓展學生英語學習的深度和廣度。筆者縱觀我國英語學習活動觀領域的研究,發現這些研究多集中于高中學段,而英語學習活動觀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卻鮮有學者關注。因此,本文對英語學習活動觀應用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意義與策略展開探討,以期為英語學習活動觀在小學英語實際教學中的有效實施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英語學習活動觀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整體感知文章,深入理解文本內涵,培養學生思考能力
語篇是小學英語教師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依據和參考,通過對語篇進行深入理解及整體把握,教師能夠指導學生理解文本的主要內容及思想內涵,了解文本的深層意義。在備課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深入探究語篇內容,挖掘文本信息。在進行課堂講授時,教師不應將課堂教學局限于講授基礎知識,還應帶領學生理解文本深層內涵,掌握文章脈絡,分析文章所要傳達的情感價值取向。
例如,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2 “My week”這一課的內容與學生的校園生活密切相關,容易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通讀文章并標畫出自己不熟悉的單詞和難以理解的語句,引導學生回憶陌生的單詞是否為先前學習過的內容,然后學生通過聆聽教師對重難點的講解,回顧反思,總結歸納全文,深入理解文本內涵。在Part A:Let's talk部分,學生需要熟練掌握on the weekend、on Wednesday等時間表達方式,并能靈活運用新授詞語、短句等進行互動交流、自由討論。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所學英語表達方式闡述自己一天的經歷,這樣不僅能更好地鞏固學生對新學知識的理解,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開展多種教學互動活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英語學習活動觀建立在活動的基礎上,教師開展更多的英語學習活動有利于學生掌握課程內容和提升語言應用能力。英語學習是一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過程,面對一群剛剛接觸英語學科的小學生,教師絕不能急于求成,可以通過開展一系列互動活動,讓學生敢于開口說英語,使其在與同伴的交流練習中發展英語能力,增強對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不同于傳統灌輸式教學的游戲教學法,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與同學交流合作的機會,也能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享受學習,在游戲中成長。如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6“Shopping”這一課,教師在結束課程內容教學后,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結合這一課所學到的單詞、短語等,用英文交流來模仿在超市中購物的情境。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還能訓練學生的聽說技能,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新知。
二、英語學習活動觀在小學英語不同課型教學中的應用
目前,小學英語課型涵蓋聽說課、讀寫課、復習課等多種課型,其中,聽說課和讀寫課是培養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本文通過分析小學英語教學案例,對英語學習活動觀在上述兩種課程類型中的實際應用進行說明。
(一)聽說課型教學實踐
英語學習以聽說為開端,聽說課程是需要小學英語教師重點關注的課程類型。《課標》指出:在語言技能的教學中,要將專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結合起來,避免孤立的單項技能訓練。英語學習活動觀也提出了綜合性活動設計,而聽、說這兩項語言技能是綜合性活動的良好體現。小學階段的英語課程與學生的聽說技能密不可分,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高度整合聽說技能,做到聽中有說、說中有聽,不可厚此薄彼,更不可因此失彼[2]。然而,目前的小學英語聽力課堂多為學生聽錄音然后回答問題的形式,教師更重視“讓學生獲取正確結果”的教學,而忽視“學生正確捕捉原文的信息”這一重要教學目標,導致小學英語聽力課堂教學對口語的語言支撐減少[3]。教師開展聽說課程時,應將課堂還給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聽說教學中,在互動中開展學習活動。本文以PEP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4 “Then and now ”中的Part A:Lets talk 為例,展示如何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開展小學英語聽說課。
Step 1:Pre-listening
在課堂導入部分,教師向學生展示對比過去與現在的圖片,鼓勵學生進行“頭腦風暴”,思考發生在自己身邊的變化,引入課程主題“Then and now”。
Step 2:While-listening
1.學習理解類活動(獲取與梳理)
首先,在聽力錄音播放前,教師向學生提問:“What topic may they talk about?”引導學生通過問題猜測聽力內容,且讓學生采取注意關鍵詞和重點內容的方式,獲取“Whats the school like in the past?”的答案,進而理解文章大意。隨后學生進行第二次精聽,重點獲取文本細節信息。25F2E0B3-33AA-4427-9CA1-F9C2BA51D5F7
2.學習理解類活動(概括與整合)
學生將聽到的信息梳理整合,并與同學交流。
3.應用實踐類活動(分析與判斷)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否比過去更好?”最終得出“我們的生活水平確實較過去有所提升,但人類相比過去也面臨著更多問題”的結論,從而教育學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Step 3:Post-listening & speaking
1.遷移創新類活動(推理與論證)
學生自由表達自己對“為什么我們現在的生活比過去更好?”這一問題的想法,并說明原因。
2.遷移創新類活動(想象與創造)
教師鼓勵學生自由闡述對未來世界的想象,讓學生進行多樣化的思考,理性地表達情感態度,促進其能力向素養轉化。
(二)讀寫課型教學實踐
英語讀寫課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承擔著促進學生語言知識積累、語言思維構建、語言能力提升的任務。當前,我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重閱讀、輕寫作的現象,更注重閱讀層面的語言知識,卻忽略對語篇層面的整體感知和遷移創新。以英語學習活動觀為基本理念建構的小學英語讀寫課型教學,強調理解、應用、創新三個部分,因此,教師應聚焦主題,從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三個維度開展活動,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構建學生英語思維。以PEP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中的Part B:Let's learn的教學為例,本文對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讀寫課型課堂教學的開展進行論述。
1.圍繞主題,開展學習理解類活動
(1)感知與注意
教師首先展示一些交通標志的圖片,并提出問題:“What traffic rules do you know?”學生可能會給出不同答案,如“Slow down and stop at a yellow light”或“Walk on the right”等。這一活動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明確課堂主題,為后續寫作任務做鋪墊。
(2)獲取與梳理
教師設計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活動,讓學生通過聽力獲取信息,補充表格內容。示例表格如下:
學生在仔細閱讀語篇后認真聆聽聽力內容,完善表格,更清晰地認識語篇結構。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結合表格內容獲取語篇信息,對語篇進行結構性梳理。
(3)概括與整理
基于學生梳理出的語篇內容,教師提出:“Now, what traffic rules do you know?”學生通過關注表格信息,利用思維導圖梳理出語篇中關于交通規則的內容,如行人與司機分別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
2.圍繞主題,開展應用實踐類活動
(1)描述與闡釋
學生依據思維導圖闡述語篇基本信息,首先由個人進行論述,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合作,強化互助合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2)分析與判斷
以上幾個活動圍繞語篇的內容展開,對于學生掌握語篇信息起到了關鍵作用。接下來,教師提出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traffic rules?”詢問學生對交通規則的看法,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得出不同的回答,例如:
S1:Traffic rules can protect us.
S2:Each of us should obey the traffic rules.
S3:Having traffic rules enables us to live better.
從以上回答可以看出,學生對于教師的提問能給出多樣化的答案。
(3)內化與應用
鑒于每個人對交通規則有不同的態度,教師提出問題:“Can you follow traffic rules in your life?”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學生首先進行個人表述,然后在小組內分享交流。反復思考與口頭表達是讓新知識內化的一個重要途徑。
3.圍繞主題,開展遷移創新類活動
(1)推理與論證
教師提出問題:“Why is it important to obey traffic rules?”
學生給出不同理由,例如:
S1:It's important because it protects both us and others.
S2:It's important because it maintain traffic order.
接著由學生提供論據,證明自己的觀點。
(2)批判與評價
教師選擇恰當時機,向學生展示一些違反交通規則的視頻,并提出問題:“Why some people disobey the traffic rules?”以此讓學生跳出文本,從社會文化層面對此類現象進行批判與評價,使其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性思維得到一定的發展。
(3)想象與創造
教師為學生布置基于本節課語言知識、技能的寫作任務,學生運用教師提供的框架,借助課堂上提煉出的知識結構,靈活地加入一些創新元素以完成任務。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深入地體會到交通規則的重要性以及遵守交通規則的必要性,在以后的生活中遵守交通法規,珍愛生命。
結 語
目前,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依然需要更多學者對其予以關注并展開深入探討。英語學習活動觀在今后必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對此,小學英語教師應盡快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在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培育意識,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夯實學生英語語言基礎,發展學生高階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整體素質,進而有效強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張獻臣.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聽說教學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2021(2):1-7.
冀小婷,代俊華.“六要素”整合下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及其實踐[J].教學與管理,2018(19):64-66.25F2E0B3-33AA-4427-9CA1-F9C2BA51D5F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