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英桃
摘 要:優秀語言表達能力是一個人步入社會之后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而這項能力在學生幼兒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參差,小學語文課堂作為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文字寫作能力培養的關鍵性“戰場”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研究發現,對于處在小學階段特別是小學低年段的學生而言,語文學科的學習一直是模模糊糊的,一方面是因為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教師的教學方式不當。本文主要就小學語文低年段“以學為本”學習型課堂教學實施策略作相關論述。
關鍵詞:以學為本;小學語文;低年段;學習型課堂;實施策略
前言
調查發現,很多從事小學語文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不重視教學效果,將完成教學任務作為教學目的。這樣的教學理念是錯誤的,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人們提出了“以學為本”的教育理念,所謂“以學為本”是指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要以學生的成長為中心,不能引導學生成長的教育活動都是無效的?;诖耍瑥氖滦W語文教學特別是低年段教學的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務必要遵循“以學為本”的理念,讓學生能夠在書本中學到知識,又高于知識。
一、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很多教師在開展低年段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都會這樣想:“反正我給他們講他們也不懂,把教學任務完成就行”于是草草完成教學任務。這樣的教學理念是錯誤的,認為處在小學低年段的學生學習接受能力不行,其實不然,小學階段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認知,樹立正確觀念,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尤其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而言,基本的拼音學習,詞語的表達積累以及句子的組成表達教學對于學生后續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學生在該階段不能打好基礎將會影響后續的學習。
例如,很多教師在開展聲母表以及韻母表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不關心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導致很多學生即使在長大成人之后還是會對字的讀音分不清,講不明,這就是基礎沒打好造成的。這就要求從事小學低年段語文教學的教師要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之重,作為學生學習生涯的啟蒙老師教師務必要做到盡職盡責。教師可以在完成聲母表韻母表的教學之后可以為學生編制一首朗朗上口的歌謠帶領學生進行傳唱,讓學生能夠將聲母表與韻母表爛熟于心,同時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科學習的興趣。
二、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主動探索中學到知識
學習這件事,只有主動學習才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探索,主動求知呢?良好的學習環境十分重要。對于處在小學低年的學生來說,就像是一張白紙,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每天都有問不完的問題,如果學生在有疑問的時候提出問題遭到了拒絕,時間長了將會導致學生不再敢提問,不再主動學習,泯滅了良好的天性,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這就為從事小學低年段語文學科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指明了方向,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天性的保護,為學生營造輕松、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有疑惑就問,問了就能得到回答,從而讓學生養成了自主探索學習的好習慣。
例如,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開滿鮮花的路上》一文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提出較多的問題,花都有哪些啊?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后收集鮮花種類與圖片制作ppt,通過圖文的形式讓學生了解鮮花種類,開拓學生視野。在完成教學之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這樣的課后作業,讓學生觀察自己回家的小路上都有哪些小動物、植物,并仿照課文寫一篇小文章。這樣的教學區別于老式的教學方法,教師依據學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性展開教學,學生樂于學習,并且能夠真正學到東西。
三、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的各個環節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有的學生天性活躍,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學,而有的學生生性比較內向靦腆,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參與或者參與度不高。時間長了,這類學生會覺得自己是課堂上的邊緣人,可有可無,面對這類學生就要求教師要能夠有恰當的方式去引導其走進課堂,參與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在學習中感悟,在學習中成長。所以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關注到班級里的每個學生,并且能夠依據學生各異的性格特點制定教學計劃,保證每個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例如,教師在開展二年級下冊《彩色的夢》一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開始要帶領學生識讀該課文中涉及到的重點生詞,在學習完該文章之后教師可以設置這樣一個教學環境,讓學生談談自己彩色的夢。教師會發現,在這個過程中活躍的學生會說個不停,而性格稍許內向的學生則是聽別人說自己不發言,針對這類學生教師可以對其進行適當的引導,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安靜下來,讓訴說者感覺到自己能夠得到尊重,然后教師慢慢去引導學生:“你有做過彩色的夢嗎?你的夢里面都有什么?夢里面都有誰呢?”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會吞吞吐吐的說出來,教師這時候要抓住學生的所思所想,將學生的美夢用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并對學生進行夸贊,這樣一來,學生就慢慢有了參與課堂的意愿。
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低年段作為學生學習生涯的啟蒙階段尤其重要,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引導,重視對學生的教育,在“以學為本”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去。
參考文獻
[1]李治軍.學習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及課例分析[J].求知導刊,2020(20):22-23.
[2]倪前錦.生本理念下自主學習型課堂模式方略探索[J].考試周刊,2019(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