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摘要:游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形式,游戲活動是順應兒童的天性,也是兒童有效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幼兒在游戲活動過程中可以獲得快樂的同時,也可以促進幼兒的德智體美多方面成長。近幾年幼兒園數量的提升帶來教育質量的問題,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提高直接涉及幼兒園游戲活動的水平。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重要文件中,提出應尊重幼兒的天性,以幼兒為主體,進行課程游戲化教學理念的構設。本文基于工作實踐的角度,淺要分析如何進行幼兒游戲環境的創設。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游戲環境;創設策略
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方式就是游戲,它對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其中,這種被幼兒所喜愛的活動不單是符合幼兒身心發展,還對幼兒身體素質鍛煉、思維情感培養等很多方面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因此在幼兒一日活動中運用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而言是最有效果的。隨著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多樣化發展,許多幼兒園打破傳統的常規,為幼兒設置各種豐富的活動區,開發幼兒的想象力、動手能力還有和同伴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區域活動主要鼓勵幼兒自由選擇,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一、配備必要的游戲活動材料
游戲活動材料,也就是區角材料的有效投放能促進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積極性。首先游戲活動材料為游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其次游戲活動材料的有效投放是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來源,幼兒能在各種新穎的活動材料中,找到屬于自己的[1]。實際幼兒教育中,我們發現,很多幼兒往往就某個玩具或者事物玩一整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可見游戲活動的開展,必要的材料的投放是基本條件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游戲活動材料投放的原則之一應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而言,小班、中班、大班游戲活動的課程設置不一樣,材料的投放選擇也不一樣。小班幼兒游戲活動的材料投放就需要根據小班幼兒的身心發展狀況而言,材料的投放中,切勿把中大班幼兒的游戲材料投放在小班的游戲課程中來。小班幼兒游戲材料的投放一般是一些基礎性的數字卡片,中班的游戲材料稍微具有一些難度一些,比如雪花片插片等,而針對大班幼兒,則可選擇一些智力要求稍高的材料,比如五子棋、剪紙、拼圖等。
幼兒的每日活動中,材料的投放應以多樣化為主,這樣才能足夠供給幼兒的選擇。另外材料的投放應選擇組合投放的方式,以此來避免投放的單一性。教師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基于園區材料選擇的約束,可讓幼兒從家里帶來玩具來填補園內材料缺失、單一、重復的問題。讓孩子從家里帶來游戲材料,也能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讓他們拿出自己心愛的玩具,與小伙伴們一起來分享,在某一程度上就提高了孩子的合作意識,并促進了孩子們的溝通能力。可見材料的投放方式的選擇有很大的作用。
二、開發室外游戲活動場地
室外游戲活動場地是孩子們最喜歡在室外游戲的場所,兒童在戶外游戲活動能增強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促進生長發育。幼兒室外場地可分為以下三個區域:一是 集體活動區,無論是小班中班大班幼兒可以一起游戲的場所;二是器械設備區,如滑梯秋千,鍛煉身體活動能力;三是種植養殖區,一般供幼兒種植蔬菜、花草,喂養一些小動物,培養幼兒的愛心。
戶外游戲時教師應選擇合理的場地進行游戲活動,并且根據各年齡段之間幼兒身心發展的不同,進行不同時間以及不同場地的活動安排。也可以將同一時間段進行戶外游戲的幼兒聚集在一起進行游戲活動,不僅可以使幼兒認識新朋友促進語言發展,更可以充分的利用幼兒園場地以及游戲活動的時間,但由于人數眾多,教師應注重幼兒的安全性[2]。并且教師應根據幼兒園的場地優勢進行開發戶外游戲項目,如利用陽臺、樓道、天臺等場地進行游戲活動,但是應注重幼兒的安全并且在周圍進行安裝鐵絲網。這樣既可以充分的利用游戲活動的場地,還可以增加幼兒游戲活動的項目。
三、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
(一)主客觀環境創設
由于建構游戲的對時間和空間的要求較高,教師更應該注重對幼兒建構游戲良好環境的創設。幼兒游戲環境可分為主觀環境和客觀環境兩種。游戲的客觀環境分為時間和空間。小型建構游戲一般在室內,大多在桌面就可以完成;中大型的建構游戲適合室外等相對開闊的空間。同時教師應注意合理的安排游戲時間,讓幼兒既能充分完成自己的作品,又不會因為過于輕松而感到無聊。
(二)投放合適的建構材料
教師在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發展特點后,應注意游戲主觀環境的創設。在投放建構材料時,可根據材料的大小、形狀、顏色、難易程度分類別擺放。小班幼兒適合簡單操作、顏色豐富、好拿捏的材料。而中大班的幼兒已經有一定的建構技能,可為他們提供中大型、操作性更強的建構材料,繼續提升他們的建構技能,滿足他們對建構游戲的更高需求。相對復雜的操作和對動作的多樣要求,以及立體建構的方向,都讓中高年齡段的幼兒得到更高層次的發展。
如果在幼兒提出用生活中的物品取代現有材料進行建構的意向時,教師要肯定幼兒的創新,并與幼兒一起選取安全、干凈、合適的材料,如樹葉樹枝、水瓶、紙盒等,支持幼兒完成自己的作品。
(三)引導幼兒主動參與
建構材料投放完成后,教師可與幼兒一起確定建構的主題。教師和幼兒經過探討,幫助幼兒選定主題,既是尊重幼兒的想法,又能吸引幼兒的興趣,也能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和想象力創造力。小班幼兒由缺乏生活經驗,認知能力有限,教師可帶領幼兒以多媒體的形式了解到更多可建構的作品,豐富幼兒的認知[3]。無論是客觀環境還是主觀環境的創設,都應該以幼兒為主體,發揮幼兒的主導作用。
雪花片是簡易桌面游戲常見的材料之一,是拼插型積木的一種,教師通常把雪花片與其他積木一起投放,以供幼兒建構。雪花片的可操作性極強,小班幼兒可隨意選擇不同的形狀或顏色進行建構。但一般教師都只是將雪花片隨意的分發給幼兒,幼兒也只是隨意的拼插,沒有使雪花片建構活動的積極作用發揮到最大。
教師在活動開始前應根據雪花片的顏色、凹槽對接口不同,適當組合分給每位幼兒。盡量選擇大的,容易拼插的雪花片方便小班幼兒操作,同時應注意雪花片顏色的豐富性,沖擊幼兒的視覺,吸引幼兒的注意,引起幼兒的興趣。
在創設游戲環境時,教師應根據小班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的特點,盡量選擇相對封閉和安靜的室內。如果環境過于豐富或嘈雜,會過多吸引幼兒使其無法集中注意力進行建構活動。
小班幼兒由于認知水平有限,無法自主的進行建構,需要得到教師的指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和回憶生活中一些簡單圖形和物品,桌子、椅子、房子、車等,增加幼兒的信心,激發幼兒建構的興趣。在幼兒遇到問題的時候,教師要適時的支持和配合,幫助幼兒更好的堅持建構,完成自己的作品。
這個時期的孩子正處于感知敏感期,非常重視他人尤其是重要他人如教師和同伴對其的肯定。教師在建構過程中應對幼兒建構的過程加以關注和評價,鼓勵幼兒堅持按自己的設想完成自己的作品。活動結束后教師可收集和展示幼兒的作品,針對性的點評及鼓勵幼兒,或引導幼兒自評和他評,不僅增進幼兒相互之間的交流和感情,更能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參考文獻:
[1]楊莉君,鄧雙.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師指導的有效性研究——以湖南省部分示范性幼兒園為例[J].教師教育研究,2018(03):33-37.
[2]莊蜜.玩轉區域游戲發掘幼兒潛能——如何在區域游戲中發展幼兒自主性和創造力[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5):87.
[3]呂燕.游戲者身份重建:幼兒教師專業能力提升新路徑[J].上海教育科研,2019(01):88-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