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中華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深化和推進,素質教育理念逐漸進入我國教育行業,我國教育行業越來越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工的全面發展,也使體育課程教學逐漸受到重視。因此,加強小學體育教學對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新課改教學背景下,建議小學體育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有效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這也意味著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質量要求,小學體育教師需要積極創新和改進課堂模式,進而構建高效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策略
一、開展小學體育課程重要意義
體育雖然是課程中的輔修課程,但在小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體育鍛煉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性格開朗積極,在面對生活和今后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能有積極的態度;其次,合理、科學地參加體育運動也可以使學生擁有健康的身體,讓學生在關鍵時刻不因體力不足而放棄。我們知道,健康的身體是我們所有夢想、生活和學習的基本要求。擁有健康的身體,一切都會有希望。最后,體育鍛煉對塑造學生堅強的心理也有重要作用。小學生的心理還在成長中,容易產生自卑和自私。通過體育鍛煉,他們可以克服這些負面情緒,變得自信、熱情、熱愛集體、與同學團結。
二、開展小學體育教學現存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體育課的教學地位有所提高,但制約小學體育教育有效創新和改革的問題還很多。首先,基于當前階段的小學實踐體育教學可以看出,由于受傳統應試教學理念的影響,大多數學校對體育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這致使大多數小學體育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進行表面化、機械化的課堂教學。甚至一些小學體育老師認為體育是一門讓學生放松、自由活動的課程,導致小學體育教學經常分散、無序。此外,還有一些小學體育教師關于追求素質教育,所以他們有強化學生主體性、淡化教師主導性的教學問題,從而產生適得其反的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身心發展,也大大降低了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新課程改革下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策略
鑒于新課程改革,小學體育教師需要做到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認識到加強學生身心素質教學的重要性,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創新體育課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一)利用游戲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由于大多數小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不成熟階段,他們大多具有活潑、好奇、愛玩的特點。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特點,通過創設游戲教學情境,運用多種體育游戲活動的方法,有效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1]。體育游戲課作為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方式,以其多樣性和趣味性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和歡迎,它也是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最廣泛的教學方法。因此,創造游戲教學情境不僅可以有效調動學生運動的積極性,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和思維能力。
例如,當教師指導學生進行中長跑訓練,學生在操場上盲目奔跑時,很容易感到疲勞和乏味,不利于學生良好的身心素質的形成。就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搭建一些有趣的游戲關卡,每跑到一個關卡得到一份小獎勵等,進而有效激發小學生的跑步熱情和參與積極性。
(二)結合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都處于快速發展的狀態,但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學生在體質能力、情感認知能力和智力發展等方面存在顯著的個體區別。傳統的小學體育往往過于注重教學的統一性,使得小學體育教師總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學生體育運動的整體素質提升[2]。針對這一現象,小學體育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原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并制定有針對性的體育教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真正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效地提高他們的綜合運動能力,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效提升自身的體育綜合素養。
(三)開展小組合作,鍛煉學生綜合素質
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不僅有力地推動了小學體育的創新與改革,也為小學體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為教師的創新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小學體育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會約束和調整自己的行為,建立起對自我、群體、社會的責任感,學會尊重和關系他人,形成社會所必須的合作意識與競爭意識”的教育目的。因此,小學體育教師應嚴格遵守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指導方針,將學生按照優勢互補的分配原則進行小組劃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內容,為學生創造實用的小組合作活動。這樣,學生可以在團體合作體育活動中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責任感和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競爭力,還可以促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進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
(四)結合生活趣味化,促進課堂效率提升
新課標改革后,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地位得到有效提升,需要確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帶頭作用。小學體育教師在備課時,必須把生活和興趣這兩個基本要求有意義地結合起來,精心策劃課程內容,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進行授課[3]。教師可以從生活出發,挖掘生活中的趣事,與學生融為一體,發現學生的興趣所在,圍繞學生進行教學可以大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趣味與生活的結合,不僅可以改善現有傳統教學的單一形式,豐富教學內容,而且對提高教學質量,保證學生快樂學習起到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生的主體地位逐漸受到重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成為我國當前各學科教學的主要內容。就此原因,面對新課程改革,小學體育教師應積極實施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改革,做到能夠在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的前提下,充分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摒棄傳統僵化的方法,進一步完善和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因此,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游戲教學情境、多層次教學策略的實施、合作小組教學等的方法,能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有效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真正實現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針,進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
參考文獻
[1]試論新課改下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策略探究[C]//.2020年南國博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一).2020:955-957.DOI:10.26914/c.cnkihy.2020.008150.
[2]王飛軍.基于新課標視角下探索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新策略[J].青少年體育,2017(02):73-74.
[3]劉麗紅.新課標視角下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對策[J].吉林教育,2015(2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