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菘 梁子怡
摘 要:農村留守兒童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是農村勞動力過盛而導致的人口流動問題;第二個方面是為了提高農村家庭的生活水平,以此來提高整體收入的經濟來源。隨著城市建設的腳步加快,農村到城市工作的人員越來越多,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撫恤和關心,嚴重影響了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因此,這類人群造成的社會犯罪現象也屢次發生。我國就目前農村留守兒童的發展環境,整合各個部門的資源建設,創辦了三朵云項目。依賴互聯網科技為發展背景,利用大數據平臺解決農村數據信息的不對稱信,將溝通障礙全面解除,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重視力度。
關鍵詞:留守兒童;農村地區;互聯網技術
引 言
隨著進城務工大潮的不斷涌入,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成為城鄉建設的棘手問題。與正常家庭相對而言,留守兒童的很多方面有著明顯的差異,具體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面:第一是自尊心;第二是心理控制;第三是情緒控制;第四是心理素質;第五是自信心;第六是適應能力;第七是心理建設。歐洲地區的農村居民大部分向城市搬遷,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正常的家庭角色出現了主次顛倒的現象、而在中國的農村地區,未成年子女與父母長期分離的現象極其罕見,這種情況在人類發展的是歷史上無獨有偶。大部分農村地區的發展較為緩慢,經濟條件比較落后,教育質量低下,到大城市工作的年輕群體較為常見,為了提升農村家庭的生活面貌,增添更多的經濟收益,進城務工成為人們生活的首要選擇。由于經濟落后的原因,留守兒童帶來的社會矛盾受到嚴重的抨擊,倘若還依照傳統的教育模式,則無法解決根源上的矛盾和沖突,在科技力量的推動下,為了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創建了互聯網公益平臺,為公益之路的宣傳和發展敞開了大門。
一、三朵云公益平臺是一種創新的公益模式
(一)三朵云公益平臺線上下相結合使信息更對稱
三朵云項目采取線下+線上結合的方式,已形成由一條線下志愿服務鏈加“三朵云”的麥田社工農村留守兒童保護“1+3創新模式”,“1”就是麥田社工團隊聯合各地社工機構、學校、村委會等建立線下麥田社工站,構建從中心到點、線的三級聯動志愿服務鏈條。“3”就是結合互聯網技術,構建“云陪伴”、“云學習”、“云成長”三朵云幫扶模式,打破局限性,實現全方位、精準化、立體式幫扶。
首先面向農村和革命老區,遴選服務區域,設立麥田社工站,建立心理咨詢室、圖書室,構建一條從中心到點、線的三級聯動志愿服務鏈條。針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學習、安全等方面的問題開展專業化、精準化的幫扶,在幫扶過程中進行深入走訪調研,從留守兒童的生體健康狀況、生活水平、居住環境及監護撫養四個維度精準采集28項指標,撰寫需求評估報告,并為其進行數字化建檔,儲存至麥田服務平臺。并在鏈中堅持五育并舉,通過紅色教育,心理教育等方式有效緩解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困擾,推動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二)三朵云是信息化的公益模式
傳統的公益活動是以志愿者服務為主要途徑,而在互聯網平臺的支持下,云公益的營運而生,既符合了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也滿足了留守兒童的各種需求,以多媒體與主體部門的多方聯動,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實現云公益服務的具體價值。云陪伴:結合互聯網技術打造云幫扶,打破局限性。聯合愛心企業,每年免費為100名困境兒童發放電話手表,實現一對一精準幫扶陪伴。云學習:打造空中互動課堂,結合“小谷云”學習機器人,進行線上學習互動,為留守兒童開展教育幫扶的同時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拓寬視野,讓輔導更便捷。云成長:通過高校,建立志愿者管理平臺,記錄志愿服務成長曲線。
(三)三朵云具有透明性的特點
云公益服務主要有四個特點:第一,開放性;第二,協同性;第三,共享性;第四,便捷性。利用數據平臺將公益資源公開化、透明化,使公益人員能夠對公益活動了如指掌,為公益事業提供便捷服務,使多個主體圍繞同一個目標共同努力。
二、三朵云公益平臺給農村地區留守兒童帶來幫助
(一)整合資源對傳統公益模式加以優化
隨著社會的文明和進步,人們的素質水平越來越高,有更多的愛心人士參與了針對留守兒童開展的公益活動中,與此同時,公益事業在開展過程中,依然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例如傳統公益常常會出現信息不對稱的現象:這邊想做公益的人找不到幫助對象,那邊有受助人信息的公益組織找不到志愿者、捐助資源等。社會公益的閑散資源沒有被有效整合。以大學生為參與主體的公益項目存活時間短,流動性大,容易造成公益斷鏈的現象。大學生畢業,就意味著對留守兒童地區的活動基本結束,頻繁更換志愿者也會造成留守兒童心理不穩定,其流動性影響了公益效果,無法長期跟蹤留守兒童的成長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益事業的開展進度,對留守兒童的照顧和關愛得不到延續性的發展。
在現代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傳統的公益模式已無法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對留守兒童的幫助起到的是微乎其微的作用,唯有依賴現代化技術力量的支撐,才能匯聚社會各界愛的力量,對農村留守兒童提供更多實質性的支援。創新的三朵云公益以云陪伴、云學習、云成長為中心,擁有一個穩定的三朵云公益項目,將政府單位和愛心企業以及公益人員構建成一個穩定的系統平臺,打通各個環節的溝通障礙,便于及時關注留守兒童的各種需求,保障信息的對稱性,提升信息的傳播效率,解決資源的供求問題,提升支持力度,實現公益平臺的最大化價值。(二)多方聯動促進兒童心理健康成長
根據民政部做出的相關數據統計顯示,目前,國內留守兒童總數量已經超了600萬人次,而困境留守兒童總人數更是超出了60萬人此,從地域分布、年齡段、監護情況、健康狀況時個維度看農村留守兒童基本情況。地域分布:農村留守兒童主要分布在湖南等相關地區,這些地區的留守兒童總人數占比大約保持在50%左右。面對留守兒童數量如此之多,僅僅依賴于家庭自身是無法實現的,而依靠政府部門的財力和物力也無法滿足大量的需求,必須凝聚社會各界的力量,對此進行干預和幫助,將資源進行統一整合,才能有效地緩解留守兒童所造成的社會矛盾。
1. 融合各方公益資源
三朵云公益平臺是融合各方公益資源的黏合劑和催化劑,能將微公益力量聚合起來,將公益力量最大化實施,利用大數據平臺進行計算,根據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的實際需求,將各種物資進行合理的分配,并通過各種渠道招募公益事業志愿者,將人數進行調配。
2.增強家長家庭責任感
通過三朵云公益平臺促進家長關注留守兒童,增強家長家庭責任感。三朵云公益平臺可以搭建起父母與孩子的信息互通的橋梁,父母可以通過互聯網、手機等各種共享多媒體實現與孩子的溝通,實現父母對留守兒童的問候和關心,以濃濃的親情滋養留守兒童的情感饑渴,解除子女的心理疑惑,促進家庭教育的有效實施。與此同時,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在對子女進行遠程教育和心理輔導以前,可向公益平臺發布志愿者征集啟事,通過云計算分配出心理學志愿者,對兒童給予專業的心理疏導,釋放長期積累的心理壓力,幫助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成型。
3.提供先進的教育資源
云公益項目的開展,為留守兒童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僅提供了教育資源,還征集了不少有愛心的教師參與留守兒童的教育活動中。農村的教育環境頗為落后,無論是在生活環境或者教育水平方面都有很大的限制,留守兒童弱小的肩膀上,肩負著生活的重重壓力,他們的成長環境孤獨落寞,學習無法引起他們的重視,通過互聯網平臺,將農村地區教師力量極度缺乏的需求上傳于三朵云公益平臺,收集適用于該地區的教育資源,將城市地區的教育方式融入到農村地區,把教學視頻、培訓課件、教學工具以及相關設備滲入到農村教學中,并為留守兒童籌集更多的學習用品、閱讀書籍等。激發留守兒童的學習積極性,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實兒童的留守生活,縮小教育水平差距。另一方面,通過三朵云公益平臺宣傳留守兒童安全知識,增強學校、家長的防護意識,可減少留守兒童的安全隱患。
總結
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大多是以長輩的家庭生活為主,甚至有一部分人員是將孩子托付給親朋好友照顧,其中,還有少部分留守兒童缺乏明確的監護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高達57.14%,留守兒童犯罪率不斷上升。這組數據時刻提醒著我們,要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并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三朵云項目價值的最大化,合理開發并整合社會公共資源,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貢獻一份力量。為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傳遞愛心,為占全國兒童50%左右的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探索可行的培養途徑。
參考文獻
[1]閆向華. 教育精準扶貧進程中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D].陜西理工大學,2019.
[2]袁飛,馮躍. 生態系統理論視角下農村留守兒童成長困境與社工介入路徑分析[J]. 現代教育科學,2021(06):46-50+57.
[3]馬東東. 三社聯動視閾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應對路徑探究——基于保山市社會工作“三區計劃”項目的實踐[J]. 保山學院學報,2019,38(04):44-49.
[4]肖湘湘,王建文. 新時代農村留守兒童政治社會化實現路徑研究——以安徽省四縣為例[J]. 現代交際,2020(03):68-70.
[5]馮瑤. 提升農村留守兒童網絡媒介素養的小組工作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21.
[6]李俊慧. 經濟和政策視角下留守兒童關愛模式維度探究及路徑分析[J]. 現代商貿工業,2022,43(03):83-85.
[7]羅霞蔚. 留守兒童“扶志”問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