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明
摘? 要:在語文課程改革的推進中,小學語文的單元整合教學方法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對小學語文單元教學整合的意義展開探討,并對小學語文單元教學整合實踐中的單元解讀、教學目標、實踐流程和學生接受程度進行論述,希望對關注小學語文單元教學整合的人們提供參考與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單元教學;整合
引言:隨著社會的進步,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不能適應新時期的教學需求。在這一階段,需要轉變小學模式,更新語文教學方法以適應語文新課改的推進。因此,探討小學語文單元教學整合的意義并在教學中開展小學語文單元教學整合實踐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學語文單元教學整合的意義
(一)轉變傳統教學模式
傳統的小學教學模式以老師講授為主,學生是接受和傾聽的一方,忽視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責任。單元整合的教學模式可以將學生與老師放在平等的地位,課堂以教師引導為主體,充分給予學生思考和討論的空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以單元整合的方式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是順應時代發展,滿足教學新需求的有效手段。
(二)合理調配教學任務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進行單元整合教學可以更加合理地調配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率。單元整合教學可以將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進行分類,將具有相同或相近特點的課文組織在一起,節省教學時間和精力,實現教學優化。
(三)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進行單元整合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過程中,通過對相近的課文進行比較分析,可以有效的鍛煉學生的求同存異思維。在整合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啟發,加以學生的討論可以更好地激發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小學語文單元教學整合實踐
(一)解讀單元教材
在小學語文教學前,教師要對教材有整體的把握與感知。本次選取教材中《七律·長征》《開國大典》以及《青山處處埋忠骨》三篇課文。本單元選取的三篇課文都與我國抗戰時期的英雄有關。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在1935年寫下的一首贊揚無產階級革命者不畏艱險的七言律詩,全詩的中心思想是贊揚紅軍戰士無畏艱險的頑強斗志。全詩氣勢磅礴,是弘揚長征精神的重要篇章,具有深刻的意義。
《開國大典》是李普創作的一篇記述我國1949年開國盛況的記敘文章,表達了對新中國成立的激動之情。作品中著重展現新中國領導者毛澤東的風采,按照時間順序將開國大典的整個過程記述下來,表達了作者在面對新中國成立時的無比自豪之情。
《青山處處埋忠骨》一篇主要講述毛澤東之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后的故事,著重表現了毛澤東在遭遇喪子之痛之后的心情。課文通過對細節的處理以及人物心理的描寫,充分凸顯了無產階級領導者的胸襟,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毛岸英烈士給予高度肯定[1]。
(二)確認單元的教學目標
1.要正確認識生字,對于35個生字要有正確讀、寫能力。
2.要能流利的朗讀課文,對閱讀過程中的情感把握準確。
3.通過對課文的理解,能感受文章中人物的內心情感。并進行三篇課文的比較閱讀,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幻想感受文章的思想內涵,深刻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4.對毛澤東以及戰爭時期的戰士的人格進行分析,體會作者的思想傾向,進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三)教學實踐流程
1.學生自讀單元導讀,了解單元的主題與學習要求,并對本單元的教學目標進行簡單介紹。
2.播放長征、開國大典以及抗美援朝戰爭的紀錄片,介紹課文的有關背景,了解英雄前輩們的偉大事跡。對于“開國大典”“長征”“抗美援朝”等事件進行補充講解。
3.教師對單元課文進行通讀,在通讀過程中,要求學生將自己不認識或不熟悉的字詞標記出來。通讀結束后,由學生內部先解決生字生詞問題。
4.帶領學生集中認識本單元的生字、生詞。通過多媒體課件將本單元的生字與生詞展示出來,并通過比賽朗讀的方式促使學生們內部糾正讀音。帶領學生辨析“奔”“難”等多音字。學生小組內部制作生詞卡片,進行小組內部考核,加深記憶效果。
5.學生自主誦讀課文,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誦讀之前,要設置誦讀問題,如你從紅軍長征事件中學到了什么?如果你在開國大典現場應該是怎樣的心情?毛澤東在得知毛岸英犧牲后內心情感變化是怎樣的等等。
6.對于單元課文中出現的細節、心理、語言、神態等方面的描寫進行歸納區分,學習課文中的描寫方法。在課堂上進行情境再現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各小組選擇本組重現的課文,進行簡短演練后,生動有感情地進行情境再現。其他小組有指正的權利。
7.組織學生將三篇課文進行比較研究,通過分析毛澤東的人物形象,將三篇課文連接起來,發現課文的共通之處。并根據事件發生的時間線索,對三篇課文進行梳理,提高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
8.對單元主題進行課外延伸,主要介紹我國近現代歷史發展情況,新中國成立前我國經歷了哪些戰爭等等。通過多媒體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將我國近現代受到的屈辱與壓迫在課堂上簡要展現,確保學生對于本國歷史的熟知。
9.引導學生對單元課文展開討論,對《七律·長征》中所描寫的艱難險阻進行思考。針對課文中的毛澤東、毛岸英等人物進行探討,加深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討論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視指導,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全面答疑解惑。討論結束之后,抽取學生講述自己的看法。
10.布置課堂作業。要求學生熟記并能默寫出本單元的生字與生詞,能背誦默寫《七律·長征》全文。選擇戰爭時期的某位英雄人物,搜集人物生平與主要事跡,并進行全班交流。
(四)考察學生接受度
首先,在課后對學生的字詞進行考察,主要為識記和默寫能力,了解學生對于課文單元中的字詞熟悉程度。其次,對《七律·長征》進行背誦和默寫考核,掌握學生的課后學習情況。最后,要在班級組織開展故事會,學生輪流上臺將自己選擇的英雄人物介紹給班級同學,并將自己搜集到的英雄事跡以講故事的形式傳達給班級同學。通過班級故事會,可以促使學生更多地了解到我國近現代的英雄人物,提高學生的歷史知識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最后,要以提問的方式對課文中的思想情感進行回顧,把握學生對于課文主要情感傾向的把握[2]。
結論:總而言之,對于小學語文單元進行整合教學適應可以新時期語文課改的需要。要充分了解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要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并關注學生對于整合教學的適應程度,從而更好地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李俐,鄒雅紅.小學語文單元教學整合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2(05):51-53.
[2]蔣海晨.小學語文單元主題整合的閱讀教學實踐分析[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