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波
摘要:目前在教育不斷改革的背景下,幼兒園教育也在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創新,發展和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成為幼兒園教育目標之一。生活化教學對幼兒園教育的開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兒園在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要將生活化教學思想進行有效融入,不斷發掘幼兒的創造潛力,促進幼兒進行自由探索和創造,不斷發展幼兒的創造思維。文章主要針對幼兒園生活化教學活動組織策略進行有效探究,希望能夠為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下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幼兒園教育;策略
幼兒階段是培養孩子創造素質的重要階段,因此幼兒園在教育過程中要采用陶行知創造教育理念,對陳舊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進行不斷改革和創新,意識到幼兒創造力培養的重要性,從而為幼兒創設安全自由舒緩的創造性環境,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從而不斷提升幼兒的創造素質。下面就針對幼兒園生活化教學活動組織進行簡單闡述。
一、關于幼兒園課程回歸生活的錯誤認識
(一)對課程與生活關系的片面認知
在課程生活化理念的影響下,人們已經高度認識到幼兒園課程與幼兒生活融合的重要價值。但是,受“課程源于生活”“課程高于生活”“課程結合生活開展”等觀念的影響,有的幼兒教師認為只要課程項目中有關于生活的內容就表示“課程源于生活”;有的教師認為只要活動內容為了生活就表示“課程源于生活”;有的教師為了提升幼兒的體驗和認知常常會牽強地總結和拔高,片面認知這就是“課程高于生活”;有的教師口頭上認可生活是課程的本源,卻并沒有將課程通過生活活動加以有效實施,而是僅僅將生活的原狀完全引用到課程中來,只進行簡單地“復制”和“粘貼”,使課程變成了生活的復印品。比如,有些幼兒園會開展“我是解放軍”“隊列操”等活動課程,幼兒在活動中都去比嗓子大,比站得齊,而沒有讓幼兒體會到游戲背后的教育情懷,更談不上體會軍人的付出和辛苦,課程也就失去了教育的價值。
(二)課程生活化與主題活動關系被錯誤理解
主題活動以主題的形式整合課程內容、課程資源和教學形式等要素,其整合性與課程生活化所關注的幼兒生活整體性是非常契合的。盡管幼兒教師將主題活動滲透到區域游戲或者戶外活動中,并且主題也是一致的,但是往往忽視了諸如吃飯、睡覺、散步、盥洗等生活技能和細節的養成教育。“一日生活皆課程”,幼兒園日常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或者主題項目也只能是實現幼兒園課程生活化的一條途徑而已,而不能與課程生活化等同起來。
二、幼兒園生活化教學活動組織策略
(一)強化教師生活教育的育人理念
“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課程。因此,我們需要用生活現象和生活經歷來教書育人。“生活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兩個方面,一是生活是教育的核心和重心,二是教育的根本在于生活的變化。綜合兩種教育理念可以得出,幼兒園的教育實踐和課程選擇都必須追隨幼兒的生活軌跡,回歸幼兒的生活世界,以幼兒全面發展為基礎為根本。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強化生活教育理念,貼近幼兒生活實際,關注幼兒生活體驗,盡可能滿足幼兒的生活和發展需要,促進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
(二)課程目標定位需要回歸生活
幼兒的世界充滿著天真爛漫和無限的趣味,幼兒的童真世界備受社會關注,幼兒常常會睜大好奇的雙眼探求世界的奧秘,他們會積極主動地走進自然界,觀察世間萬物,用自己的思維和觸角獲得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發展的知識和經驗,進而形成一定的技能和素養。反思傳統的幼兒園課程建構活動,幼兒教師大多進行重復機械的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從而忽視幼兒富有個性的創造潛能,用“小學化”“成人化”的教育扼殺孩子的天性。因此,幼兒園課程在回歸生活時,需要在課程目標建構上,更加突出幼兒發展的主體地位,重視幼兒認知、情感、動作技能三個維度目標的設置。鑒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階段的認知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和表面性,兒童的抽象邏輯思維相對缺乏,知識教學收效甚微。基于此,幼兒生活化課程,需要關注個性變化和道德養成。比如,幼兒園大班在“閱讀課程”時,幼兒教師需要真正了解“親子閱讀”的進展情況,綜合考慮幼兒閱讀興趣、家庭圖書角建設、家長閱讀習慣、親子閱讀活動開展等客觀因素,盡可能滿足幼兒發展的合理需要。在此基礎上,“親子共讀”課程的目標就可以預設為:一是嘗試和學會閱讀,從繪本中掌握信息,體會生活;二是初步培養幼兒正確的閱讀習慣,聯系生活實際,形成一定的閱讀技能。三是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初步從閱讀中樹立善惡美丑的道德意識,引導幼兒嘗試判斷生活中的人和事。這樣的設計有利于促進幼兒未來的生活建構。
(三)課程內容的選擇需要回歸生活
幼兒生活常常伴隨著“自我中心”的意識傾向,他們好奇心強,喜歡問“為什么”,幼兒教師要重視幼兒的這種個性發展,要順應天性,尋找契機加以正確引導,以便靈活施教。幼兒園的課程設計需要回歸生活實際,用幼兒的親身體驗開展教育,確保保育和教育之間的有機融合。教育的方式需要體現全面發展、綜合提升的教育理念。課程內容的選擇要涉獵幼兒的現實生活和外部環境。活動開展也需要尊重幼兒的生活經驗,促進教育效益最優化。例如,我園開發的“有趣的大自然”活動課程,實施途徑就是利用身邊的村居環境開展教育。活動中,我們按照計劃,分季節組織幼兒進行園外活動:春天到了,組織“我們踏青去”野足活動,尋找身邊的美景和現象,用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記錄孩子們認識大自然的情況,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秋天時節,組織孩子們走進田野,感受田園風光,引導幼兒感知季節的變化和時光的流逝,體驗大自然的奇妙變化。這樣的課程設計,既可以讓幼兒從活動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又可以培養幼兒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感,從而真正落實“課程回歸生活”。
綜上所述,在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一方面需要對幼兒的創造力進行重新認知,另一方面需要為幼兒創設創造性的環境,同時還需要對幼兒園的教育進行不斷改革,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為幼兒創設輕松自由的環境和氛圍,促進幼兒進行自主探索,激發幼兒的創造思維和創造欲望,讓幼兒的創造能力得到不斷培養和提升。
參考文獻:
[1]邱艷萍.陶行知創造思想在幼兒園音樂教育領域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8:175.
[2]陸雅靜.充分發揮陶行知教育理念,創造幼兒園游戲新玩法[J].讀與寫(教師),2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