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是教師教學和學生接受知識的主要陣地,以課堂為依托,實現知識間的傳遞,在教學質量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數學課堂為研究對象,探討在初中提高其教學效率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有效途徑
引言:
數學學習對很大一部分學生有較高的難度,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不高,不利于數學教學的發展,為更好地保障教學質量,應該積極轉變教學方式,發揮課堂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一、深入挖掘教材
數學教材是數學學習的主要工具,教師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應該加大對教材的了解程度,提高教材使用的科學性。數學是強調理性思維的學科,有較強的邏輯性,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可以以重難點作為主要的著力點,從重難點出發,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識,了解知識體系中核心的部分,利于建立學生的知識框架。例如,在進行關于《平面圖形》這一課中,學生所需要掌握的有線段、直線和射線等,這三種雖然同屬于平面圖形,但其內涵并不相同,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如射線像激光、手電筒的光等,線段則指的是本子、教材等,以此為基礎點,可以帶領學生了解三角形、六邊形等圖形,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為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保障其教學質量,學生的主動探究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學生對于數學學習是否有強烈的學習興趣,對于數學課堂的效率,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教師可以通過合理的教學活動,引起學生的興趣,但不能使全部的學生積極的投入到課堂。如果學生本身具有高度的學習熱情,能夠緊跟教師的思路,與數學教師進行充分的交流,利于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
首先,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生可以自主的對數學進行探究,了解其發展背景和各種原理。但是,數學屬于理科,需要嚴謹的思維和快速的運算,對學生有較高的要求,并且在現有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設備中,學生有較大的學習壓力,對于數學學習很難產生興趣,不利于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因此,數學教師應該加大對教學資源的挖掘力度,開發出更多的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學資源,能夠讓學生產生數學學習的原動力。可以從家庭方面、學生自身的提高、未來就業發展等方面,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其次,著力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轉換能力,其主要可以從三層次和四方面進行培養,三層次指的是“前初讀、中閱讀、后思度”,數學學習雖然沒有語文和英語學科對于閱讀能力有非常明顯的要求,但是,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題目和問法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為更好地理解出題人的要求學生應該對題目和內容進行初步的閱讀。中閱讀的意思是指,在對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需要進行仔細的琢磨,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地理解課本中每個原理的應用條件和范圍。后思讀,強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理論學習并不是數學學習的目標,而是用理論來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后思讀則注重培養學生的舉一反三的能力。最后,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該根據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將課堂內容串聯起來,利于學生認知結構的建立。數學知識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彼此之間以縱向、橫向的方式,共同交織成數學的知識網絡,教師也應該合理地把握數學內容,由淺入深、由簡到難的規劃課堂內容,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
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
初中的數學學習是承上啟下的階段,既是對于小學學習內容深化和升華,也是為高中數學學習打基礎的階段,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并且初中還是學生身心快速變化的階段,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數學教師應該在充分了解學生身心狀態的基礎上,展開教學。首先,是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是學生的第一要務,并且還有相關的法律對學生的學習狀態有明確的規定,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表現判斷學生的學習態度,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其次,是學生的心理狀態,初中階段的學生身體生長和發育的速度較快,可能會導致其身心有一定的變化,教師在日常應該注意與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可以更加快速地掌握學生情感態度的變化,設身處地的為學生思考,給予學生有溫度的情感輔導,使其將注意力放在數學學習當中。最后,教師在教學內容的把握上,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做一定的處理。對于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可以進行適當的延伸,展示其發展歷程和作用效果,更好的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了“教”與“學”的脫節,并且,在此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彰顯,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進行多方位的綜合性評價
我國選拔人才的主要標準是考試成績,因此,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會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把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但在新的時代形勢下,國家和社會對于人才有了新的質量規格的要求,教師也應該及時地轉變評價理念,發揮評價體系對學生的正向推動作用。首先,科學的評價體系應該是由家長、學生本身、本校教師共同參與的,因為評價的主體不同,各自的評價標準也會有所區別,數學教師應該以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的態度和能力作為主要的評價依據,家長則需要根據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現,學生應該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審視自己在數學學習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對自己的表現進行打分,這種由多個主體組成的評價系統,可以從多個方面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利于學生發自己的不足,促進學生的成長。其次,數學教師應該轉變自己評價的理念,關注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表現,例如,學習態度的變化、學習方案的制定等方面,強調過程性的評價,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各種問題,給予正確地指引,促進更好的學生的發展。最后,教師通過多年教學經驗的積累,形成自己的評價體系,根據學生數學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本班學生的評價體系。例如,在評價時,可以采取成績50%+表現(作業、課堂)30%+自主探究的積極性20%,不同的方面有不一樣的比例,可以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態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并且,教師也需要根據評價的反饋,分析大部分學生的問題所在,調整自己的教學側重點,為學生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結論: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課堂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應該從學生的學習狀態、自主學習的能力、教材資源的挖掘程度以及對學生的評價體系等方面,全方面地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陳小海.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管理優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21.
[2]葉丹.基于落實數學核心素養的高中數數學課堂教學觀察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21.
作者簡介:
王進,1981年1月,男,畢業院校:遵義師范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本科,工作單位:鳳岡縣崇新中學,職稱: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育教學方法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