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桂玲
摘要:小學數學的學習具備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學生具備嚴謹的邏輯思維,但是由于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較為發散的年齡階段,在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將較為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為適應學生發展的問題形式成為重中之重。經過實踐可知,數形結合的課堂教學方法能使小學生更易理解抽象的數學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就數形結合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施策略進行相關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數形結合
數形結合思想滿足了學生的生理與心理需要,可有效調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并在基本認識的基礎上,充分調動他們的創新能力,進而滿足在新課改下社會對學生所提出的新需求,為他們今后的學業和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數形結合思維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增加教學趣味性
小學生有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特征,在數學課堂中,往往被一些不相干事情所影響,使教學的成效欠佳。通過數形結合思維的滲透,可以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使數學練習變得更為生動活潑,從而挖掘出中小學生的潛能,優化課堂效果。
(二)促進學生認知發展
在中國傳統的數學課程教學中,大多以教材講解方式為主,特別是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時,通常是由教師直接告知學生解題的思路和過程,學生在思維定式下逐步熟悉同類問題的解決過程,而在問題情境出現變化時,由于學生無法進行變通,錯誤的概率往往也較高。而隨著對數形結合思維的有效滲透,可以幫助學生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從而推動學生的認知發展,有利于奠定學生的良好數理基礎。
(三)培養學生數學情感
數形結合思想滿足了學生的生理與心理需要,可有效調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并在基本認識的基礎上,充分調動他們的創新能力,進而滿足在新課改下社會對學生所提出的新需求,為他們今后的學業和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數形結合的思想也使課堂上富有生命和活力,給學生創造了展示自己的機遇和舞臺,并逐漸培育學生的數學情感,幫助學生向良好的方向發展。
二、數形結合思維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借助形象和圖形滲透數形結合思想
新課標指出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主要發揮引導作用,尤其在小學階段,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思想會直接影響學生,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在課堂上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這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影響學生,讓學生也學會應用數形結合的思想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在針對新知識展開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形象感知和圖形對比的方式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小學階段是學習數學的初始階段,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在于打好知識的基礎。數學中包含著大量的數學符號,如阿拉伯數字、運算符號、字母符號等,每一種符號都代表著不同的數學語言。為了避免學生認錯、記錯各種符號,強化學生對不同符號的理解,就可以在教學中應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小學數學涉及很多的概念知識,教師可以應用數形結合思想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二)通過歸納總結滲透數形結合思想
為了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思維,教師可以在復習和總結知識的階段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使學生更好地理清各部分數學知識之間的關系,在腦海中構建更加完整的數學思想體系,提高數學學習能力。舉例來說,教師利用“數軸”幫助學生理解多種數學知識,最大程度地發揮圖形的作用。比如利用數軸開展“加減法混合運算”的教學,教師在黑板上給出一條數軸,中間標出0,左邊是﹣1、﹣2等,右邊是1、2等。在混合運算中,看到“+”這個符號,就相當于在數軸中向右移動幾個格子,看到“-”這個符號,就相當于在數軸中向左移動幾個格子;利用數軸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小數”,比如1.2這個數字,在數軸中找到1-2中間的這個格子,將這個1厘米的格子劃分為5分,每個小格就是“1÷5=0.2”,那么1.2這個數字就是從1向右再數一個小格。教師利用一個“數軸”就可以實現對多個知識點的教學和總結,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形”的作用,實現了數形結合。
(三)解決實際數學問題滲透數形結合思想
新課標要求學生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形成數學思維,運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教師要重點對數和形的轉化進行訓練,讓學生學會用數形結合的思想來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題目中的“數”和“形”,并運用數學語言來表達出數形的轉化過程,在腦海中形成數形結合的思想。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發現并糾正學生的錯誤認知,幫助學生提高數形結合解決問題的準確性。
(四)在一題多解中滲透數形結合思想
因為學生的年齡階段、知識基礎、生活經驗等都各不相同,所以他們在面臨同一道數學題時,思維方式也常常不同,從而產生了一題多解的狀況。在一題多解的過程中,運用數形結合思維,可以讓學生的思維領域更寬廣,對問題的分析也更深刻,從而可建立起有效課堂。因此,在“現代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時,課程標準中要求小學生先理解雞兔同籠問題,以體會中國古代傳統數學教育的有趣,并嘗試使用列舉法、畫圖分析法、假想法等方法解決問題。教師在講課的步驟中,就可以從下列歌謠著手∶一只小雞一只兔子,二頭六條腳;二只小雞二只兔子,四頭十二條腿。當他們有了解答的興趣以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在數形結合思維下研究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法。也有的學生認為列表法最直觀,可以把抽象的語言或文字以列表的形態表現出來;有的學生認為假設法非常簡單,每多一只兔子就多了二條腿。在數形的結合思考下,學生能看出各種解題方法的優缺點,從而幫助學生更全面地理解知識。總之,在一題多解中滲透數形結合的思維方式,能幫助學生實現暢所欲言,能適應學生多元化的復習需要。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數學抽象邏輯,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是目前的重點問題之一。而數形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實現抽象的數學邏輯與直觀的具體形象之間的有效轉化,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抽象陌生的數學問題,更有助于鍛煉學生將直觀的文字信息和圖畫信息轉化成抽象數字的能力。在數形結合思想的影響下,學生可以從基礎概念上更好地理解數學的邏輯,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性,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主動去探究學習,為學生今后數學科目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莊志超.數形結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探索[J].考試周刊,2021(43):105-106.
[2]石德果.數形結合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施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S1):471.
[3]田紅梅.在圖形中感悟數學——淺談數形結合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施策略[J].內蒙古教育,2014(18):9.